- 收藏
- 加入书签
变电三维模型在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中应用
摘 要:面对变电站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二次检修业务开展面临极大挑战。本文从设计源头出发,充分运用三维设计成果,基于SCD和SPCD逻辑模型,根据缺陷信号名称实现完整信号回路自动检索和可视化;综合考虑检查难易度、距下一设备距离、故障率三个维度,采用决策树算法实现设备故障排查优先级的智能化推送,辅助二次检修人员快速定位二次回路故障点。
关键词:三维模型;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
0引言
随着智能变电站推广应用,电缆由光纤替代,物理端子由虚拟端子替代,二次回路看不见、摸不着,快速定位并排除物理故障点变得非常困难,且二次检修工资严重依赖于经验和人员专业水平,二次检修业务开展面临极大挑战。随着国家电网基建部要求新建35kV及以上的输变电工程全面应用三维设计,标志着电网建设正式进入了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为二次智能化检修提供了技术基础。
当前变电三维模型应用于智能变电站二次检修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基于缺陷信号名称,如何实现二次回路自动检索和可视化,避免二次检修人员翻阅大量图纸资料和配置文件,文献[2]中提到了一种虚实回路的拓扑搜索方法,但仅涉及了IED之间的物理回路,信息量严重不足,文献[3]提到一种纤芯自动搜索算法,实现二次系统物理回路虚实对应方法,但不能基于缺陷信号名称实现二次回路的自动检索;二是基于完整信号回路信息,如何实现智能化引导消缺,减少二次检修作业对人员经验、水平的依赖程度,本部分研究公开信息相对较少。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典型信号名称,实现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自动检索和可视化方法,同时基于故障率、设备距离、检查难易程度等多个维度,采用决策树算法实现检修设备优先级推送,实现故障方便、快捷定位和诊断。
1变电站三维模型
变电站三维模型包括物理模型和逻辑模型,物理模型描述变电站电气设备、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等物理对象的三维模型,由几何模型及其属性构成。在二次检修作业场景中,主要实现装置位置准确定位和属性信息便捷查询。物理模型的建立基于金曲三维设计软件。
逻辑模型是针对智能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二次系统光电物理回路及虚回路(信息链路)等逻辑信息,基于XML语言实现数字化、结构化模型构建、模型存储。逻辑模型可以分为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SCD)和全站物理回路配置文件(SPCD),SCD描述设备间的逻辑回路(也称虚回路)联系,SPCD描述二次设备间的光纤、电缆连接的物理回路(也称实回路)联系。逻辑模型的配置采用自主开发的配置工具。
2 缺陷信号二次回路检索方法
根据典型缺陷信号名称,基于SCD和SPCD文件,实现二次回路的自动检索和可视化,具体步骤为:
(1)基于SCD文件,根据缺陷信号名称查询出信号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接收端口;
(2)基于SPCD文件进行物理回路解析,分为电回路、光纤回路和网线回路三部分进行分别解析。
a.电回路解析
根据典型缺陷信号名称获取信号发生节点(元件)名称,基于SPCD解析出装置(元件)端口信息,以此为起点,向两端检索搜索有直接电气连接的节点信息,直至检索到遥信正电源或电信号接收装置为止。
b.光纤回路解析
根据SCD文件获得的信号接收装置及接收端口信息,从该端口信息出发,直到搜索到信号发生装置或者交换机结束。
若从接收端口获取到交换机,则以此交换机和基于SCD文件解析出的发送装置分别为终点和起点,遍历发送装置所有光纤发送端口,找出同上述交换机有直接光纤回路连接的唯一回路,两部分组合在一起即为该典型信号完整的光纤回路。
c.网线回路解析
以SCD文件解析获得的信号接收装置为起点,检索网线类直连装置信息,直到查找至交换机,同时以监控主机为起点,寻找监控主机至上述交换机中唯一物理传输路径。
电回路、光纤回路和网线回路三部分合并后即为完整的缺陷信号二次回路。
3 检修设备优先级推送方法
决策树是附加概率结果的一个树状的决策图,是直观的运用统计概率分析的图法。机器学习中决策树是一个预测模型,它表示对象属性和对象值之间的一种映射,树中的每一个节点表示对象属性的判断条件,其分支表示符合节点条件的对象。树的叶子节点表示对象所属的预测结果,其实现主要分为特征选择和决策树生成两个步骤。
3.1 特征选择
通过现场调研,选择检查难易度、距下一设备距离、故障率三个维度指标,以110kV线路开关SF6压力低告警信号为例,三个指标值定义如表4.1所示。
4 缺陷信号处理实例
首先选择一个典型110kV线路间隔的逻辑图,以110kV线路开关SF6压力低告警信号为例,依据第4节给出理论依据完成该信号二次回路的自动检索和可视化,并实现检修设备的优先级排序。
4.1 回路自动检索和可视化
首先通过告警信号名称从SCD文件获取发送装置(110kV线路合智一体装置)和接收装置(110kV线路保测一体装置),X1板卡RX01,TX01的两个端口作为解析光纤,网线回路的输入条件。通过GIS设备断路器气室压力表找到确定端口A(1)和B(2)作为解析电路图的输入条件。依据第2节缺陷信号二次回路检索方法即可得到解析结果。
4.2 检修设备优先级推送
筛查某地区历史数据发现,同类型历史缺陷信息共100条,引起缺陷原因中SF6压力表占32条,智能控制柜端子排占32条,过程层交换机占4条,线路保测一体装置占9条,间隔层交换机占4条,站控层交换机占4条。
依据表3-1及式(3-1)~(3-3),根据检查难易度、距下一设备距离、故障率数据计算信息熵,以确认每类数据对结果的影响大小。在没有指标信息的情况下,得出信息熵为0.94bits,有指标信息后,相应信息熵Gain(距下一设备距离)= 0.029; Gain(检查难易度)=0.694;Gain(故障率)=0.048;比较以上四个信息的信息量,检查难易度最大,所以以检查难易度作为第一个节点,不断重复以上计算过程,将整棵树构建完成。
在实际进行故障检修时,二次检修人员可以按照优先级推送顺序进行故障排查,并针对每种装置推送相应的诊断方法,且可定位到相应装置位置,大大降低现场人员工作量,以便快速找到故障设备。并且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加,整棵决策树也不断变化并且越来越合理。
5 结语
本文从设计源头出发,充分运用三维设计物理模型和逻辑模型成果,基于缺陷信号名称实现完整信号回路的自动搜索及可视化,并综合考虑检查难易度、距下一设备距离、故障率三个维度,智能化地对设备故障排查优先级进行排序,并同步推送装置诊断方法,装置定位和属性信息,且能全程语音搜索,实现了二次检修消缺的智能化辅助。
参考文献:
[1]胡道徐,沃建栋.基于IEC61850智能变电站虚回路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7):78-82.
[2]高磊,杨毅,苏麟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回路建模方法及设计实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24):130-139
[3]高磊,杨毅,刘玙等.基于举证表的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通道故障定位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33(4):147-151.
作者简介:王永升,男,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从事变电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