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策略探讨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能力、品德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高质量课堂模式的构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区域认知素养是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要求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参与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区域认知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培养策略
引言: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区域认知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区域认识,还要对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差异等进行思考与总结,促进学生区域之间联系的加强,并且从区域认知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措施。地理区域认知素养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抓住地理区域相关知识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以及探究解决的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与应用,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提升以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前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借助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转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固有看法。新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无数教学方法,比如问题导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地理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形成区域认知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涉及农业、工业、交通等多个区域发展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探究区域知识,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法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探究区域问题,调动学生思维[1]。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友好互动,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发展。
比如,在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教学中,教师按照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划分为人数相等的小组,并且小组学生的平均水平设计区域学习任务: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发展影响因素分别是是什么?水田农业与商品农业的区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明确小组合作任务之后,学生共同完成教材的阅读,从课本中整理季风水田农业以及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发展类型,并且结合种植分布区以及中国气候类型、人口分布、自然地图等分析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构建起农业区位发展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位发展因素进行分析,了解我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加深对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印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留出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成果的分享,然后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区域认知素养。
二、组织实践活动,提升运用能力
在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实践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促使学生在探究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围绕学生主体设计区域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区域认知发展状况落实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在运用地理区域基础知识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升。
比如,在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中,教材主要提到了全球变暖、大气污染与酸雨、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环境问题。教师以荒漠化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学生在学习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原因、影响以及相关治理措施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对当地的环境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探究社会发展与环境建设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调查所在区域的环境建设状况,对相关社会人群进行采访,了解不同群体的看法,提升学生对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立足地理学科,落实区域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全面渗透,需要在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落实。高中地理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综合性,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地理知识的影子,需要从地理视角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并且运用地理规律改造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
课堂是学生学习区域知识的主阵地,第二课堂是学生强化基础,提升应用能力,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另一主要途径。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区域知识的空间,组织学生参加区域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以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与提升。
比如,在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教学中,教师以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以及参与的国家,我国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一带一路”为沿线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深远影响等内容。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相关报道分析“一带一路”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影响因素,为“一带一路”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在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区域地理知识,促进区域认知素养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具体发展方向,促使教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地理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发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师要将区域认知素养融合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颖聪.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2(05):124-126.
[2]申思琪,董姝娜,郭弘扬.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10):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