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打造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是浙江省最年轻的行政区,辖7个街道、1个镇,区域面积2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8万人。是全国文化先进地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1年,列入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创建单位,是杭州市唯一入选对象,全省仅8个。
一、做法
临平区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不仅拥有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一级图书馆,还有国际一流的临平大剧院、亚运场馆群、国家二级博物馆等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镇街综合文化站均达到浙江省特级站标准,是全省唯一一个特级站100%全覆盖的县(市区)。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也达到100%。在此基础上,临平区通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点线面的布局,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网络体系,使城市处处是景、时时宜游,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品质文化生活,为建设有辨识度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作出探索。
(一)加强领导,强化政策制度保障。临平区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纳入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创建工程,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纳入镇街考核。在省市指导下,结合临平区实际情况,出台《临平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与服务规范》、《临品书坊建设与服务规范》、《临品艺站建设与服务规范》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建设工作得到有力保障。
(二)深掘历史,有机更新城市品质文化空间
临平区以挖掘历史文化和创造美好生活为理念,紧紧抓住老城有机更新契机,打造市民身边的文化艺术长廊。长廊贯通南北,南直达上塘古运河,北连接临平山公园,长约600米,塑造出“一山一水一长廊”的城市空间新格局。通过挖掘运河文化、山水文化,新建戏曲交流中心、图书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新空间。同时完善沿线生活配套,新增露天舞台、地下车位等配套设施,从根本上改善老城区居民文化生活品质,实现居民共生、文化共生。临平区大力推进临品书坊、临品艺站等公共文体+空间建设工程,纳入区级民生实事,和省级民生实事同步推进,以每年建设100处公共文体+空间的进阶之势,加快实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
(三)迭代更新,空间赋能演绎新时尚
临平区注重公共文化设施的迭代更新、提档升级,以新的审美品质呼应居民审美水平的提升,赋能“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创意性改造了南苑街道等一批综合文化站,进行整体性提升,打造成为“有风格、有品味、有情怀”的高质量公共文化空间。对部分街道图书分馆、新梅社区文化家园等一批设施进行了局部性改造,提升成为杭州书房、临品艺站等新型空间,使“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必备设施时尚变脸,更获群众青睐。
(四)嵌入布局,“小微空间”暖人心
基于不同人群特点、性别结构与年龄层次群众对服务需求的差异,临平区深入分析场馆供给差值,着力填补需求盲区,建设精致新颖的袖珍空间,深受群众喜爱。大力建设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利用“牛拖船”、“九曲营”等历史遗迹进行提升改造,串联成具有城市记忆的旅游点,为居民群众和游客了解临平历史风情打造出一批可看、可听、可复制推广的基层文旅体验点。
二、特色成效
(一)提升圈内设施利用率。临平区充分利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以文促游活动,圈内设施利用率稳步提升。并在城区街道试点打造“5-10-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层,串珠成链,发挥集群效应,让群众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激发圈层增强效应。
(二)增强文化圈服务效能。临平区持续引入专业机构运营管理综合文化站、书坊艺站等,加大社会化专业化建设;并在全区布局数字文化馆总分馆体系,联通各镇街和部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开展“线上”+“线下”的文艺培训、云直播。升级配备人脸识别入馆、智能书架等一系列智慧化设备,推出“临里约书”快递借书服务。在配备便民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双创空间、市民小剧场等X项特色功能,优化个性化服务。推出儿童看护系统、“华龄直通车”适老化公共文化服务,尽可能为特殊群体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加大“智慧文化云”在图书馆、文化馆、镇街综合文化站的落地进度,配备“智慧文化云”电子屏,推广“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应用场景运用。
(三)提升文化圈服务质量。结合中国曲艺名城创建、临平艺术节、藕花洲系列等公共文化品牌,推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内活动高频高质量举行。推出“艺上课堂”全民艺术普及、藕花洲故事会、临平讲坛、全民阅读等系列活动,打造“智慧星”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品质文化圈活动常态化举办,形成闭环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
临平区在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制度机制不健全,效能发挥不充分,和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生活、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相匹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全覆盖,进一步加快增量提质建设步伐。全面推进数智文化馆、智慧图书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全覆盖,加快推进地标性文体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新型公共文体+空间,进一步促进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扩容提质。
(二)抓重点,要进一步通过文化保障卡推动品质共享。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保障卡覆盖人群;加快数据贯通,实现一端发布、多端共享,减轻基层数据填报负担;扩大权益范围,持续招引文体旅游企业商家入驻,丰富文旅打卡点和文化超市产品,实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化保障卡全民共建共享。
(三)促保障,进一步健全品质文化生活圈制度机制。要继续推动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标准化建设,出台《杭州市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重点围绕文化保障卡、公共文化数字工程、文化惠民品牌、全民艺术普及等领域,推动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