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学生恋爱自我效能感与恐婚关系:恋爱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 基金项目:2022 年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S202210876071)]
摘要:大学生的婚恋心态影响社会的发展与国民的素养,关乎个体的健康与幸福感。随机选取50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多维度分析大学生恋爱自我效能感与恐婚心理的现状、关系,以及恋爱经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恐婚程度中等;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与年级差异;恋爱满意度在其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恐婚;恋爱满意度
1 问题提出
随着时间的推进,当代大学生开始步入婚育年龄。然而,在社会压力的多重挤压和影视剧、网络媒体的放大之下,“恐婚”情绪开始蔓延至大学生群体。
自19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建立了精神分析学说以来,国外便开始积极探索婚恋问题,并在这些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恐婚心理的研究相对较晚,但也有了一定的方向。比较新颖的婚恋心理研究的焦点主要为自我效能感、恋爱满意度等方面[1]。
自我效能感是评价个体应对、处理困难情境的总体自信程度[2],这是积极心理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理论,也被运用到与恐婚心理相关的研究中。国内著名学者陈幼迪和周露霖教授有关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择偶方面对其亲密关系的融洽度、稳定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恋爱关系是亲密关系的一种存在形式,基于Arthur. J. Roach、Hawkins 等人相关研究,个体对于某一特定亲密关系的感知,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态度倾向即为亲密关系满意度[3]。而恋爱满意度被看作是影响个体恐婚心理的因素之一,有关研究表明恋爱满意度能够反映恋爱质量,恋爱质量高的,在两性交往中体验更多的正向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对于婚姻的恐惧程度,促进双方进一步发展进入婚姻,其两性关系也更稳定长久。
在此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将更加的微观化,探究自我效能感、恋爱满意度和恐婚心理之间的相关性,为缓解恐婚情绪提出合理的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维持社会关注“恐婚心理”的热度,引发公众积极讨论反思,并推动“婚恋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浙江省5所高校大学生作为样本,发放问卷502份,收回有效问卷459份,其中,男生142人,女生317人;大一18人,大二136人,大三187人,大四118人。
2.2 研究工具
(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4]
采用王才康等人(2001)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共10道题,采用Likert4级评分,总分的高低代表着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2.5分为GSES量表的临界分值。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0.87。
(2)婚姻态度量表(MAS)[5]
采用由庾泳等人修订的婚姻态度量表(MAS)中文版。量表共20个项目,包含2个因素,一般婚姻观念和自我婚姻的评价或展望,每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各维度得分越高则表示婚姻态度越积极,问卷在本研究中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88和0.652,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6。
(3)恋爱满意度问卷[6]
采用申靓的亲密关系满意度问卷,共7个题项,采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本研究中T1男女关系满意度量表的 Cronbach’s α分别为 0.85、0.79,T2分别为0.88、0.84,T3分别为0.83、0.8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水平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2.7055,高于平均水平。恋爱满意度平均分是4.24,可见大多数人的恋爱满意度属于中等;恐婚程度平均值是3.70,可见恐婚程度也属于中等。
3.2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分析发现:在自我效能感上,两性差异不显著(P>0.05);在恐婚程度、恋爱满意度维度上两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女生恐婚程度高于男生(t=5.144),恋爱满意度低于男生(t=-2.859)。
产生恐婚心理性别差异,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本研究中的相关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男生的自我效能感较高、焦虑维度指数较低,恋爱满意度较高,按照本研究假设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使得恐婚程度较低。其二,在财产私有、父系社会的社会背景之下,婚姻制度起源,女性在此婚姻制度中受到更大的束缚。而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女性承担原有家庭责任、生育责任的同时,对于个人承担的自我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生存压力增加,进而产生了更多的焦虑。而且女性的个人发展优势日益突出,继而对于亲密关系另一半的选择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3.3年级差异
年级差异分析发现:在恋爱满意度、恐婚程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大四学生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大一。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由于大一样本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数据偏差;另一方面,大一学生相较于大四学生,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的环境,自我认可度较低,对于人际的不安全感较高,且心理成熟程度较低,相对来说社交技巧可能也较少。
3.4中介作用
恋爱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为-0.409(p<.000),表明恋爱满意度在自我效能感和恐婚心理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自我效能感对恐婚心理的直接效应为-1.891,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恐婚心理的直接效应显著。因此恋爱满意度在自我效能感和恐婚程度间起了不完全中介作用,即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作用于恐婚程度,同时也可以经由恋爱满意度间接影响恐婚程度,具体来说,当个体以往的恋爱质量较高,对于恋爱经历的满意程度较高时,个体对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自信心随之提高,对于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相关的能力认可度较高,即在人际关系方面自我效能感较好,因此恋爱满意度较高的个体,正向影响了其自我效能感水平;而当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偏高时,自我评价水平高,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存在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恋爱质量,进而缓解进入婚姻关系的恐惧心理[7]。
参考文献
[1]胡洁人;秦一铭.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当代青年恐婚问题研究——基于“知乎”恐婚者的内心独白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4):91-102.
[2]Sherer M,Maddux J E,Mercandante B.Prentice-Dunn,S,Ja-cobs B,RogersRW.The self-efficacy scale:Constructionand validation[J].PsychologicalReports,1982,51(1):663-671.
[3]熊剑峰. 大学生亲密关系满意感及其与依恋类型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4]丛中,高文凤.自我效能感量表[M]//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87.
[5]汪娟,杨莉萍.研究生婚姻态度在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21,41(05):431-436.
[6]曾美红,李霞,何玉雪等.大学生恋爱适应与关系满意度的纵向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01):128-132+138.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21.01.025.
[7]刘晓明,曾天德.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爱情态度: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04):133-137.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