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育成本分担下的研究生资助研究的现状和思考

新中媒体号
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100081

摘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全面收费,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在此背景下,研究生资助政策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现有关于研究生资助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视角下的政策研究,现有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效的研究。缺乏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资助政策的相关研究以及通过实证分析如何构建高匹配度的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 研究生资助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财政能力的相对下降,限制了其投资教育的能力。在这种前提下,高等教育系统开启了多元化筹措办学经费之路,以满足不断扩张的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世界范围内,在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渠道中,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即由受高等教育者个人或家庭分担一部分高等教育培养成本,或提高个人或家庭的分担比例,成为多数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陈晓宇. 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2004:42.]中国也在不断进行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的尝试。除财政性教育经费外,非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学费收入,是重要的教育经费来源。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织部分,其规模不断扩张,由最初的免学费,部分缴纳学费到最后的全面收费,以此来保障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实行了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担后,为了保障受教育机会均等,对研究生实行资助,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在研究生全面收费的政策大背景下,分析研究生资助政策就具有实践和政策的双重意义。本文以研究研究生资助的文献为基础,梳理研究现状,并对日后相关研究的发展进行思考。

二、研究生资助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是美国纽约大学校长布鲁斯·约翰斯通在1986年提出,以“利益获得”和“能力支付”为核心原则,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该由纳税人、学生、家长、社会等各受益方共同承担。该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当时美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使国家财政面临巨大压力。我国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成本分担理论被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体制,同时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对学生实行不同形式的资助。因此,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视角研究研究生资助相关问题,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裴庆祺,姬红兵(2006)认为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的资助体系是否完善有效。他们的研究从教育成本分担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入手,探索建立完善的研究生资助体系的路径。[1裴庆祺,姬红兵.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资助体系的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1):74.]1贺云飞(2020)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视角,对建国以来我国硕士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研究生资助政策的不断调整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及破除传统观念。[2贺云飞.建国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历程探究——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视角[J].山东高等教育,2020,8(03):10.]2侯艳丽(2015)以成本分担理论为依据,探讨了硕士生资助体系的重构问题。从整合资助理念、完善资助方式、落实相应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更好的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3侯艳丽.论高校硕士生资助体系的重构——教育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131.]3

(二)研究生资助存在的问题研究

自2014年研究生实现全面收费以后,对研究生的资助制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实行收费制以后,研究生资助面临众多挑战,也存在很多问题。赵军(2015)指出资助制面临着保障研究生教育公平压力空前提升、调节研究生教育供求的需要愈发迫切以及提升研究生教育绩效的期待更为强烈三大挑战,也发现其还存在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发放方式偏颇与财政依赖明显、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指标模糊与后期监管缺失、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划拨标准不明和调节功能受限、研究生“三助”制度缺乏激励机制与经费保障以及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违约风险较大和申请条件狭隘的问题。[4赵军.全面实行收费制背景下研究生资助制度:挑战、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03):63-66.]4周辉(2016)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将我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成三类:一是从宏观视角出发,认为现有的资助体系目标、理念不明确;对奖励对象界定不清,资助的覆盖面仍就较窄、所资助的额度低;三助岗位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落实不到位;资助的善后引导不够。二是从中观视角出发,指出资助并没有保障大部分在读硕士研究生的生活,他们仍旧依靠家庭为其分担经济压力;以普通奖学金为主的资助体系,未发挥出很好的激励效果;国家几乎是普通奖学金的唯一来源,资助来源过于单一,专项奖学金的设置项较少;贷款流程复杂。三是从微观视角出发,认为“助研”只是一种有条件的普通奖学金。另外,普通奖学金金额较低,被认为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导师为学生发放的科研项目报酬较低或几乎没有。[1周辉.研究生收费与资助制度的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6(03): 116.]1刘霄(2019)等人结合政策文本和硕士研究生调查数据,从国家整体设计、院校实践和个人获得三个层面,分析我国研究生资助在不同学位类型硕士研究生中的配置问题。[2刘霄,杨钋,阎凤桥.学位类型与研究生资助——我国硕士研究生资助政策的瞄准效果[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3):44.]2

(三)研究生资助成效研究

一项政策出台后,其实施效果是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生资助政策自实施以来,其运行实效如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生的满意度如何,部分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罗朴尚(2011)等人对我国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予以评估,考察各种类型学生资助的分配情况。[3罗朴尚,宋映泉,魏建国.中国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评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01):68.]3刘文娟(2014)等人对国内外近30年来关于研究生资助政策成效的实证研究成果分别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西方国家关于资助对研究生学业发展的影响聚焦于学业进展、研究生保持率以及学位完成时间和完成率的影响。国内学者尚未广泛关注资助对研究生学业发展的影响。[4刘文娟,李芳敏.资助对研究生学业成就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评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6):43-45.]4部分研究者从具体学校调查数据出发,来分析资助对于研究生学业的影响。张林(2018)等通过对北大研究生资助情况的调查发现,资助模式的不同、资助额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和学生发展水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5张林,游蠡,于津民,于佳鑫.资助制度促进了研究生的学业表现吗?——一项基于北京大学的校本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2):51.]5洪柳(2018)基于全国硕士研究生的调研数据,发现研究生对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的满意度一般。[6洪柳.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基于全国882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8(11):23.]6杨钋(2019)利用2014年北大开展的“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对研究生收费改革以前的资助政策减贫效果进行评价,发现研究生资助政策的瞄准效果较差,资助的泄露率较高。[7杨钋,刘霄.研究生收费前贫困资助政策的瞄准和减贫效果分析——以首都高校研究生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9(02):78.]7

三、研究生资助研究的反思

(一)现有研究的缺失

通过查阅近20年我国资助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关于资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就内容来看,在研究生资助和资助体系方面的讨论比较充分,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指导建立更有效的研究生资助体系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随着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后续的研究比较缺乏,不同类型及高匹配度资助政策的个性化研究缺失,在研究生资助这一研究领域并未形成稳定的系统。

(二)未来研究内容的讨论

基于上文的综述,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以下讨论:一是丰富不同类型学生、不同类型高校的个性化资助政策研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比较完善的高等学校资助政策,涵盖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等,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对于不同学位类型学生以及不同类型高校的资助体系研究少有涉及。研究个性化的资助体系,更有利于指导各高校具体的资助工作。尤其是近年来专硕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费又普遍高于学硕的情况下,相同的资助政策,对于学生的入学机会以及学业是否产生了消极影响?对于保证研究生教育公平以及吸引优质研究生生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笔者工作的高校为例,作为财经类应用型行业类高校,在国家统一资助政策的指导下,是否需要构建符合行业高校特点的特色资助体系,以期提高资助的效果和效率,保证优质生源获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公平。二是完善资助条件的考评机制研究。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是奖助学金体现价值的前提,但在已有文献中相关研究比较少见,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是保证奖助学金有效发放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奖助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应该是需要被重点考虑的问题,以免出现问题影响资助体系的运行。三是如何构建有效的资助政策。现有的研究大多以政策文本为研究基础,发现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缺乏实证研究,将来可在大量实证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有效评估资助政策的实效,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通过研究结果构建高匹配度的资助政策,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1周辉.研究生收费与资助制度的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6(03): 116.]1提高资助的满意度和效率,进一步实现资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率的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贺云飞.建国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历程探究——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视角[J].山东高等教育,2020,8(03):10-16.

[2]罗逾兰.卓越研究生培养视域下高校资助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9(12):124-127.

[3]陈亮,马健云.建国70年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变迁逻辑与发展走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4):15-20.

[4]刘霄,杨钋,阎凤桥.学位类型与研究生资助——我国硕士研究生资助政策的瞄准效果[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3):44-52.

[5]杨钋,刘霄.研究生收费前贫困资助政策的瞄准和减贫效果分析——以首都高校研究生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9(02):78-87.

[6]洪柳.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和资助体系能让研究生满意吗?——基于全国882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8(11):23-32.

[7]张林,游蠡,于津民,于佳鑫.资助制度促进了研究生的学业表现吗?——一项基于北京大学的校本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2):51-57.

[8]叶鸿蔚,陆兰.中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比分析及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1):88-92.

[9]周辉.研究生收费与资助制度的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6(03):115-116.

[10]侯艳丽.论高校硕士生资助体系的重构——教育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131.

[11]赵军.全面实行收费制背景下研究生资助制度:挑战、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03):63-68.

[12]刘文娟,李芳敏.资助对研究生学业成就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评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6):43-48.

[13]罗朴尚,宋映泉,魏建国.中国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评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01):68-79+189.

[14]阎峻.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8):1-3.

[15]裴庆祺,姬红兵.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资助体系的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1):74-77.

[16]陈晓宇. 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2004:41-5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