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潘神隐喻下的希腊神话符号
摘要:《羊崽》讲述了一对农场主夫妇收养了一个半人半羊的小孩后,灾难却降临在这一家人头上的故事。潘神(Pan),译作“潘恩”,又称为牧神。专门照顾牧人和猎人、以及农和住在乡野的人。本文将从希腊神话背景,结合电影中隐喻这一艺术手法对全片进行分析。
关键词:潘神,希腊神话,羊崽,人与动物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传统的基本渊源之一。希腊神话在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西方历史甚至整个人类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希腊神话已成为人们了解西方文化精神最基本的研究资料。潘神,又称牧神潘,是希腊神话中重要的传统形象之一,他对西方文化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影片《羊崽》多次运用了与潘神相关的符号与隐喻,片中猎奇怪异的画面和情节也隐藏着许多能够进一步探讨的意涵。影片入选 2021 年第 74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同时作为冰岛提交的 2022 年第 94 届奥斯卡奖“最佳国际故事片”奖项,从而获得广泛关注。
一、潘神在神话中的隐喻象征
潘神的特征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古罗马时期, 都被塑造成半人半羊的形象。潘的原初含义是“牧场”, 在古希腊神话中, 潘神掌管着丛林万物庇护牧羊人,因此他也被称为“牧神”。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写道:“居民们崇拜牧神潘, 他们有许多丰收的仪式, 并且往往是以一根方柱代替神像进行仪式的。”
纵观历史中潘神的造型, 对“生理之欲”的刻画成为其重要的原型隐喻。希腊古风时期就已经出现潘神的形象。进入古典希腊时期, 潘神的面部特征开始进一步变化——开始从羊头变为神话中的人面, 保留了羊角和羊耳的特质。除此以外, 这个时期的作品也开始遮盖潘神的毛发体征, 以衣物、饰品进行美化, 这与当时的美丑之辩息息相关。但古典时期关于美丑之论又充满着辩证美感, 丑并没有被作为恶的写照, 而是与美共生共存。某种意义上, 丑可以成为更广泛意义上的美, 因此在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中, 对潘神的生殖器、毛发特质没有彻底回避, 相反, 激发出了一个更为饱满的艺术形象——一种对性欲所代表的生理之欲的肯定以及对生命强力的赞颂。在潘的神话中,分别讲述他对岩石的女儿厄科、宁芙仙女绪任克斯、枞树女神庇堤斯的追逐,对月亮女神塞勒涅的引诱。潘在山林中活动,爱慕森林中的宁芙,在后期追逐宁芙却屡遭拒绝成了古希腊雕塑作品和古瓶绘画中的主题。而在影片《羊崽》中,男主人公的弟弟对于女主人的追求与二人不正当的关系,也暗喻了潘神这一形象。
二、影片中的潘神隐喻
《羊崽》电影前段主要围绕在玛丽亚和英格瓦照顾这只小羊的过程。由于女主失去的女儿名叫艾达,于是她把对女儿的爱也投射到了小羊身上,给它同样起名为艾达。虽然这个家庭因为多了一名成员而变得幸福温馨,但在遗世独立的环境和北欧冷色调的画面下,又透露出一股让人不自觉感到担心的突兀诡异氛围。伯克特在《希腊宗教》一书中,认为半羊半神的潘是结合了动物性与神性的独特存在,它是普遍的、超自然的,是古希腊神话谱系中最神秘、最难以捉摸的神明。他能歌善舞,经常处于一种疯狂状态,他时而过着田园般的静谧生活,时而表现出惊慌恐惧。这种深藏在人内部的疯狂既能够焕发幸福的狂喜,又能制造恶魔般的毁灭。正如小羊艾达的到来,不仅给女主人公带来了欣喜和慰藉,也给全家带来了灾难。
在故事的前半段,母羊一直出现在女主身边,甚至中途试图把小羊带走,女主最终为了小羊据为己有而开枪杀死了母羊,这一幕又恰巧被丈夫的弟弟佩图尔看见。丈夫的弟弟到来后,偷看女主洗澡、语言挑逗、音乐录像带都体现出她擅长音乐又不守规矩。这与潘神在神话懂音乐并好色的形象一致,也暗示了故事的悲剧走向。
同时影片中小羊生母犄角上的编号为3115,而这里的3115指《耶利米》31:15
部分:“耶和华如此说,在拉玛听见号啕痛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这里隐喻了玛利亚与母羊的情况,她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女儿。而从另一个解析角度,电影亦藉由这段非典型的亲子关系隐喻讲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直到影片的后半段我们才发现艾达是有一半人的身体,更烘托了全篇诡谲的氛围。虽然玛丽亚能把有着人身的小羊当作是自己孩子来养,
细心照顾、对她百般呵护,但却一枪把只想见自己孩子一面的母羊杀死,显示了人在动物面前的绝对权威。
三、由影片隐喻看人与动物关系的探讨
《羊崽》透过艾达这只可爱的“人身羊”模糊两者之间的界线。动物自古便与人有着紧密的关系,动物和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就同属于一种生命范畴而言,动物和人没有差异。这使得他们无限地接近。但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某伦理学话语中,动物是失语的、不可知的。汪民安在《如何想象动物》中提到,人也是一种动物,但是,他是一种特殊的动物,有着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特性,正是这种特殊性,正是这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是人性而如今以动物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大部分依然将人与动物摆在对立的两个层面上人类在这类作品中,只有征服者(或说破坏者)与观察者两个刻板身份,而动物则是永恒的弱者,被人类注视,受人类支配。正如影片《羊崽》中,女主人公的到来不仅抢夺了母羊的孩子,最后还因为担心母羊把孩子带走而开枪杀死了它。此类叙事虽是谴责人类对自然造成的破坏,但也是在人与动物之间架起壁垒。而最终这个家庭也遭受到了来自潘神,也就是隐喻的自然之力的报应,有着强烈的警世意味。除了人类跟动物之间的关系之外,我们也可以将里面的人和动物置换成外来者与原住民,或者是强权对于弱势者的压迫,因此《羊崽》会在 2021 年戛纳影展拿下“一种注目单元”原创奖不是没有原因的。
四、结语
整体而言,《羊崽》在冰岛的渺无人烟和动物农场的搭配下,讲述了一个诡谲的故事,同时满足了欧洲人对于希腊神话的向往感,藉由角色决定养育违背常态的“人身羊”引出潘森的隐喻完成落幕。影片不仅贡献了出色的画面与视觉效果,在最后颠覆观众认为的温馨剧情走向,以让人预想不到的结局把整部作品提升到不同的层次。由此我们也得知,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希腊神话中潘神的文化解读[J]. 王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2] 欲望之上——从神话溯源解读《潘神的迷宫》中的潘神形象[J].林楠
楠.新闻研究导刊. 2018,9(21)
[3] 如何想象动物[M] .汪民安.花城,2011(6):204.
[4] 解析影片《潘神的迷宫》中的隐喻色彩与多重内涵[J].岳岚.电影评介.
2016(03)
[5] 潘神的风笛[J].王辉城.上海文化.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