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身心同治失眠

新中媒体号
成都肇心舍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成都市 邮编610000

摘要:针刺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现代许多研究证明针刺可以减轻失眠症状。本课题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头背部督脉穴位的透刺手法以奏脑神、心神共调之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总评分及其中各单项的评分、ISI总评分、PSQI减分率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比较,以期能够在临床上针对慢性失眠症的诊治问题探究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治疗方式,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失眠症;临床研究;评定疗效;差异

第1章 引言

失眠,被祖国传统医学称为“不买”的失眠,表明水面运转和维持困难,是对相关患者日间功能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临床常见睡眠障碍疾病,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和多发的疾病和症状,其发生发展不局限于某一年龄或某一性别,病因不明确。现代社会经济文明的快速发展,受生活节奏迅速转变等外界因素影响,失眠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严重,且多呈慢性发展趋势,严重阻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近年来多有因睡眠不足引发的交通事故等危害个人及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见诸报端。通过近十年来国内外对慢性失眠的报道研究,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的不同方式,阐述了西医临床诊断分类、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第2章 中医对慢性失眠症的认识

2.1从中医的角度论失眠

失眠亦称不寐,《灵枢.大惑论》称为目不暝,并具体地论述了其病机:“卫气不得于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内经》亦有“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邪气入侵脏腑迫使卫气行于阳分,不得行于阴分,则阳盛于外阴虚于内而不得眠。《灵枢.营卫生会篇》特地论述了老年人“不夜暝”的病因病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昼不精,夜不寐”。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大病后不得眠侯》说:“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营卫不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指出脏腑机能失调和营卫不和是不寐的主要病机。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日:“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说明肝经血虚,魂不守舍,影响心神担忧而不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说:“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尺之也。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担忧则不寐,其所以担忧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证”。综观古今医家对不寐的病机生疏,不外乎脏腑、阴阳、气血失衡,营卫失和的缘由却多种多样,大的方面格外感与内伤,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担忧而成本病。由外感病引起者,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由内伤引起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所引起。因外感.所致的不寐,实证较多;因内伤所致的不寐,以虚证为主。

2.2从《易经》的角度看治疗

象:形状。反映事物运动的表象。现象是瞬息万变的人们不容易把握,经常被假象所迷惑,前辈根据自然现象,总结出了八卦和六十四卦,这些都是像,其实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画一些属于自己的卦象,这些都是自然现象的反映。实际上世界所有能看到的或感觉到都是象,比如你要去同某个没有谋个面的人见面,你心中就会想像此次见面场景、或此人同你交流过程中的景象等等都属于象的范畴。

数:论述事物内部的变化发展规律。易经里的数是活的,数学的数是死的,在《易经》中,易经中的数也跟象类似,我这里讲的数除了《易经》说的数外,更广义的数。是看到此象时,象的大小、形状、胖瘦、色彩、数目等等都是数。

理:如果说《易经》中的象和数,是变化的现象,那么《易经》中的理就是不变的规律了,而我们学习《易经》,就是要透过变化的现象,掌握那个不变的规律。

2.3“三和”疗法

经三和疗法第五代传人鲜于凉先生发展后的“三和疗法”,进行了跨越式的拓展完善,以易学、中医为哲学基础,以象思维、和思维为主要思维模式,以全息论、整体观及“以人为本,人病共存”的和合观为指导思想,以经络学、阴阳八卦、心理动力学、禅学为理论核心,以观心象、心针、观禅、情志疗法、鲜氏动静功、鲜氏易穴、点按揉操作手法疏通经络、打通任督二脉为诊疗特点使得三和疗法身心治疗体系更加完整。

2021年12月,在鲜于凉先生创办并带领下的蜀三和团队成立十五周年之际,鲜氏家族历经数代传承至今的“三和疗法”被人民政府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3.1心理疗法

目前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失眠非药物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又具体分为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包括睡眠卫生知识教育以及纠正不合理的睡眠观念;行为干预治疗,包括睡眠限制疗法、矛盾意向法、刺激控制疗法等,在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方面己取得广泛的临床试验支持。

认知治疗的核心是纠正患者关于睡眠的不合理认知,具体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明确患者对于睡眠的错误认识,其次纠正其认知的错误之处,最后以更科学的睡眠卫生知识取代原先对于睡眠的认识。

刺激控制治疗,用于指导患者的具体睡眠行为:首先减少在卧室及床上的停留时间,除了睡眠和性生活之外的其他事情应离开卧室;只在有困意时上床;如果躺下后在15-20分钟内未能入睡,立刻起床离开卧室,直到有睡意才回到床上;早晨固定一个起床时间;白天不可睡觉。睡眠限制疗法,首先指导患者对自己每晚睡眠时间进行评估,其次指导患者同时缩短在床时间,最终使患者每天的在床时间趋近于所评估的睡眠时间,每周应根据自我评估调整在床时间。矛盾意向法,指导患者在上床之后,努力保持清醒状态而不入睡,此过程中不做任何与睡眠无关的事情,直到自然入睡。

伍轶群等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102例失眠症患者展开了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治疗后认知行为疗法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常规组,说明了认知行为疗法(CBT)不仅可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吴任纲,等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要干预手段开展的临床试验中,证实了CBT在改善慢性失眠症方面上具有良好疗效。国内外学者对失眠的CBT-I疗法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了CBT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和持久性。Sivertsen B等在研究中将CBT治疗与口服佐匹克隆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发现CBT组的PSG睡眠效率有了明显改善:慢波睡眠显著增加,觉醒次数明显减少,佐匹克隆组虽然入睡时间明显缩短,但患者的慢波睡眠也明显减少。Morin等对76例长时间应用苯二氮类药物的失眠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组患者的睡眠主观感受得以显著改善,PSG示第3,4期睡眠及REM睡眠时间显著增加,证明了安眠药物加用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减轻失眠痛苦。该研究亦提示单纯的认知行为疗法不能快速起效,但在8周末显示出比单用用安眠药组更好的疗效。

2.3.2物理疗法

光疗法利用了光照对丘脑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在特定时间,用一定强度的光源照射治疗,不仅可以调整患者的醒睡周期与主观夜晚同步,甚至改变生物钟周期以促进夜晚的睡眠。光疗的生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所蕴含的对蓝光敏感的感光色素。相关研究显示光疗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认知治疗组。

磁疗法是以电磁波作用于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例如如脑波同步化诱导法,用仪器向人耳和特定皮肤部位发出脉冲刺激,使组织细胞发生理化改变,改善脑部供血供氧、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产生催眠、镇痛、镇静的效果有研究显示,磁疗对气质内倾者疗效显著高于性格外倾者。

2.3.3中医外治疗法

体针治疗是临床中很多医家通过不同脏腑辨证论治失眠症取得良效:刘良生等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以健脾和胃治本、宁心安神治标,重用脾胃大肠俞募穴,体现从胃论治失眠的学术观点。周艳丽等从肝脾论治失眠,选取心脾肝肾俞为主疏肝健脾、安神定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日间生活质量。吴志强等〔以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以交通心肾为法,取肾经复溜和心经灵道,针刺手法中注重传感方向的应用,使心神相交水火既济以改善失眠诸症。肯海斌等的认为失眠病机在于“神不安”,主张以调督论治失眠,以清脑健脑,安神定志为治则,取百会,神庭,配合经外奇穴四神聪,取得较好临床疗效。雷正权等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睡眠不足与心脉失养有关,治疗方法上主张调养心神,常选心俞、百会等穴,组内TCD检查结果前后对比示,治疗后患者椎一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有明显改善。

李峰等以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失眠,夹脊穴介于督脉与膀胧经之间,可调理传导五脏六腑气机,临床疗效肯定。司玲等]提出以心脾论治失眠,临床中加强对足三里的刺激,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了强刺激足三里可有效缩短入睡时间。毕晓菊等采用临床试验观察针刺人中及双侧劳宫、涌泉的方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结果证实了针刺五心穴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且便于推广应用。体针治疗失眠的文献报道很多,但其疗效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针灸处方、针刺手法、疗程等多方面难以统一标准有关。

结论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失眠的主要原则是:积极发现病因,诊治原发病,改善症状,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及心愿等。主要依靠认知行为疗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因慢性失眠需要较长时间,治疗过程中见效缓慢,长期治疗会给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经济层面造成过重的压力和负担,近年来也有治疗失眠药物滥用导致药物依赖等明显副作用的报道,因此单纯的西医治疗手段无法适用于目前我国医疗环境。中医在治疗慢性失眠方面,历代医家本着整体观念、治病救人、辨证论治的观念,充分有效地运用中药方剂、针灸拔抗、推拿、耳穴压豆等技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并通过多年临床验证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中医药的治疗手段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

参考文献

[1]曾满萍,刘晓辉,彭丽华,刘兆平,贺美燕,史艳威,敖志艳.耳穴贴压联合耳部铜砭刮痧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04):359-365.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22.04.0359.

[2]李仲文,杨玲,宋孝军,杜莉,诸毅晖.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02):860-866.

[3]李昕蔚,刘云霞,张云舒.脐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01):22-27.

[4]杜莉,宋孝军,李仲文,廖凌鑫,诸毅晖.神门、三阴交穴位配伍改善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22,42(01):13-17.

[5]裴豫琦,曹国定,崔涛,张惠兵,黄生辉,李妍怡.失眠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20,22(11):794-79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