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预见性护理在成人肝移植术后的应用探究
摘要:目的:对在成人肝移植术后应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预见性护理发挥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成人肝移植术的共115例患者作对象探究,分组上用随机分组法,共两组,其一是对照组(57例,行常规护理),其二是实验组(58例,基于对照组之上行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术后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其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存在明显差异(P<0.05)。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其生存质量相对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接受相应护理后,实验组较之对照组而言,其护理质量相对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在成人肝移植术后应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预见性护理产生的效果较好,能够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概率进行降低,对患者已有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预见性护理;成人肝移植术;应用探究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的进步,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也在不断提升,且外科手术作为治疗方式之一,具有普遍性,其已经成为一些疾病治疗方式的最优选择,特别是对于处于终末期的肝病患者,肝移植手术在提高其生存概率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但是,成人肝移植手术具有较高难度,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在手术中的出血量较多,且在肝移植术后还要接受抗排异反应的治疗,这就促进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对患者的身体恢复造成不利影响,也给肝移植术后的护理工作产生了困扰,对护理难度进行了增加[2]。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预见性护理属全新护理模式之一,其能够基于护理人员的丰富经验评估和预判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变化,从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举措,对以往传统化的被动救治模式作出转变,从而实现主动救治。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成人肝移植术的共115例患者作对象探究,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成人肝移植术的共115例患者作对象探究,分组上用随机分组法,共两组,其一是对照组(57例),其二是实验组(58例)。其中,实验组中存在男30例,女28例,年龄在28~69岁,年龄平均为(47.51±10.63)岁,体质量平均为(59.91±10.56)kg;对照组中存在男31例,女26例,年龄在27~68岁,年龄平均为(47.26±10.51)岁,体质量平均为(59.81±10.51)kg。对两组的一般资料数据展开对比后发现,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和肝移植术的有关诊断标准相符合;②确诊终末期肝病;③基于此研究的全部内容和一系列流程,患者知晓,家属也知晓,且知情同意书已签署;④参与此研究完全出于自愿。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极差;②器质器官发生病变;③患有精神疾病。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在肝移植术后行常规护理,具体为:在肝移植术后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观察,并且提供给其相应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护理[3]。
对实验组患者在肝移植术后基于对照组之上行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预见性护理,具体为:在肝移植术后,需要对患者弥漫性血管的功能和凝血情况作出检测,关注引流液的量、引流液的颜色和引流液性质,且对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出血情况的药物停止使用,或者是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多酚盐等具有止血功能的药物,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的腹部出血情况进行预防[4]。此外,需要对患者身体粘膜和皮肤进行仔细查看,观察上面是否有淤血斑点和出血斑点出现,尽量减少患者动静脉穿刺的次数。对于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的压疮、急性肾衰竭、肺部感染、体温异常等问题需要进行关注并解决[5]。再者,对于处于ICU病房中的患者来说,需要严格限制探视的次数和频率,患者处于的环境具有封闭性,其生命安全也正在面临威胁,作为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安抚患者的不安情绪,并采取相应的合理举措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在患者出院后,当需要接受复查时,可以由主治医师建立起肝友群,以便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使得患者和医师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6]。护理人员也能够和患者之间建立联系,做好沟通工作,对患者进行复查的时间进行掌握,且对其抽血项目作出合理安排,在出来化验结果后,和患者及时取得联系,并且做好医师的协助工作,使医师能够给予患者最优治疗方案[7]。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肝移植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压疮、急性肾衰竭、肺部感染、体温异常)的情况进行记录并作出对比。
②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肝移植术后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作出评估并进行对比,若患者的得分越高,则其健康状况就越好[8]。
③在肝移植术后应用医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包括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士配合技能、仪器管理共4部分,每一部分的分值为25分,满分100分,若分值越高,则表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对比
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其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内容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比
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其生存质量相对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内容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
接受相应护理后,实验组较之对照组而言,其护理质量相对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内容见表3。
3、讨论
对于处于终末期的肝病患者来说,肝移植术是其最有效治疗方式中的一种。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患者在肝移植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这些并发症具有复杂性,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使得护理工作面临挑战。患有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急性重症肝炎等疾病的患者需要接受肝移植手术。肝移植手术能够对供体上的部分肝进行有规划切除,然后利用原位移植法,促使患者在处于终末期时也能够实现肝功能正常发挥作用。肝移植术能够使各种外科和内科都不能够治愈且预估生存期不满1年患有各种慢性肝病的患者都能够被治愈,进而对患者已有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甚至起到对其寿命进行延长的作用[9]。在肝移植术后,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都需要卧床,时间短则3天,长则5天,这之后就能够下床活动,6~7天就能够出院,约3个月时间就能够实现正常生活和上班。肝移植作为临床应用之一,其具有范围大、步骤复杂、耗时长、创伤大的特点,其过程包含供肝切割、供肝修整、病变肝切除、新肝移植等内容,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并且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都存在出现可能危及其生命的多种并发症。因此,肝移植术不仅仅对外科医师自身技术有着较高要求,且对护理人员个人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较高。所以,为了确保肝移植术的顺利完成,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改善,就需要做好肝移植术后的护理工作,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心理、运动、饮食、引流管等方面工作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护理方式,但是这种常规护理产生的效果不够理想。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预见性护理属新型护理概念之一,它的提出是基于外科手术快速发展产生的需要,同时也属高质量护理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这种护理方式的作用机制是护理人员充分应用护理程序,全面判断和分析患者的情况,对患者可能面对的护理风险进行预估,然后采用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护理举措对并发症的出现进行避免,对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行提升。也就是说,这种护理方式能够对病情进展、患者心理状况、患者身体情况、护理中面临的风险、并发症出现情况、病情发展以及变化的规律、疾病的发生情况等问题作出评估并进行解决。尤其是对于危重患者和急诊患者来说,他们的病情发展迅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后的护理中能够作出具有前瞻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判断。罗文姬[10]的研究中表明,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其应用效果具有显著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恢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缩短,推进了其康复进程,对于患者的预后产生了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其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存在明显差异(P<0.05)。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其生存质量相对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接受相应护理后,实验组较之对照组而言,其护理质量相对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是因为,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对肝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了密切监测,给予其相应的心理支持,对患者出现的多种并发症进行了治疗和预防,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做出了一定改善,促进了患者恢复进程。复诊制度的建立,对患者自身健康作出了保障。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肝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进行了降低。与此同时,这也表明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干预潜在护理风险,对护理风险进行减少。此外,预见性护理对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也产生了一定的提升效果,其能够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锻炼其预测思维,通过各种模拟情况的模拟活动,然后开展演练,这也为患者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这不只对护理人员主动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进行了增强,也对护理人员在面对出现的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进行了提升,这和鲁为凤等[11]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对在成人肝移植术后应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预见性护理产生的效果较好,能够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概率进行降低,对患者已有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倪彩娣,陈丽霞. 成人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351.
[2]陈杰,李平,王树亚,吴文静,张静,韩晶晶.术前变量构建成人肝移植术中异体红细胞输注量预测模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10):700-704+709.
[3]蔡腊梅,徐艳,匡姝瑜,叶茂,孙小钧,周莉.成人肝移植术后非手术室拔管的危险因素[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08):820-824.
[4]洪欢,赵红川,黄帆,吴若林,韩喧,刘念.成人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22,30(03):172-175.
[5]杨宝玲,高丽,张福如,叶海丹.儿童供肝成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208-209.
[6]夏志超. 成人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
[7]刘兆梅.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5):103,117.
[8]赵金芝.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8):130.
[9]赵艮萍,罗文婷,张俊花.预见性护理在肝移植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4):0135-0137.
[10]罗文姬.预见性护理在肝移植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5):0125-0128.
[11]鲁为凤,徐成惠.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移植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2):122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