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从“阳虚阴结”论治恶性肿瘤

新中媒体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市 300250

摘  要:恶性肿瘤俗称癌症,病情进展迅速,呈进行性加重,病变势态有长驱直入之趋势。恶性肿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由于各种内外病因相互作用,导致正气内虚,癌毒聚结,本虚标实的疾病。阳虚与阴结是根本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提高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

关键词:“阳虚阴结”;论治;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包括癌 、肉瘤和癌肉瘤,是由于细胞恶性增生所致,具有侵袭性,可转移,表现为身体局部肿块持续生长,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并可转移到其他部位。治疗的基本方法为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死亡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预后。中医对肿瘤认识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早在周朝就认识到恶性肿瘤的一些特点,而“癌”字的记载首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恶性肿瘤的本质就是癌毒肆虐和正气日亏的过程。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因癌肿发生部位的不同,受损脏腑的差异,正虚邪实的缓急,在病机症候上又表现出其复杂性和多样化。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可大大减少患者并发症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病痛,与此同时在中医中药“阳虚阴结”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医中药帮助患者调理术后虚弱的身体,重建稳定健康的免疫系统,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一、“阳虚阴结”论治恶性肿瘤的优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确诊为癌症。我国癌症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恶性肿瘤乃有形之实体,所谓“凡属有形者,无非阴邪渣浊之物”,为机体阳气亏虚,制化失司,阴津聚敛,成痰致瘀,阴聚成形所致,以阳虚为本、阴结为要。恶性肿瘤的发生,和人们生活习惯、心理状态、饮食习惯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癌毒是一种有形之邪和无形之邪相互作用的产物,完全适合中医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之法。治癌宜分脏腑,如病在脾者,脾属脏阴,为卑微之脏,缺少阳刚之气,极易感寒、饮冷得病。症见脘腹隐痛,脏阴患病有补而无泻,虽见恶心,腹泻,苔厚腻,治宜温中健脾为主,即见脘部闷胀,应慎用疏肝理气之品,谨防疏肝伤脾,胰腺癌中医从脾论治,其临床症状也以脾经为主,其所表现脾虚脾寒,疼痛,均以温中健脾,益气养元为基本策略。

阳主动而散,蒸腾气化;阴主静而凝,生长万物。若阳化气不足,温煦推动无权,则阴成形太过,精血津液失于温通,布散失常,日久凝结局部,反蕴痰湿瘀滞,“此阳虚而阴结也” 。故恶性肿瘤常因阳虚而生,以阳气亏虚为本。

肿瘤病证有标本缓急之分,病证之急,既有“正气”虚之急,亦有“邪气”盛之急也。“邪气”盛之急,即肿瘤病情进展迅速,邪毒易于亢盛,损害机体气血及脏腑功能,欲顿挫其势,必须直接予以清除,如外科手术治疗等;而“正气”虚之急,则往往发生于肿瘤末期或手术、放化疗后,正气不支,气血衰竭,甚至亦欲阴阳离决,此乃正气之“急”也,须急培元气、固根本、养血填精等。若急症得以有效控制,标本二者又均可以缓图之,此时“阳虚阴结”两相兼顾可也。

尽管在中医学理论上强调“养正积自消”,但从临床实践效果来看,即便是以扶正为主、消补结合,亦很难做到真正消除肿瘤,往往是“带瘤生存”的多一些,肿瘤完全消除的少之又少。这就说明单纯依靠中医传统疗法,“癌毒”这种邪气是较难完全予以祛除的。

“阳虚阴结”论治理念为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消灭癌细胞,从而提高近期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阻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从而实现长期的治疗效果。

二、“阳虚阴结”论治恶性肿瘤的应用

“阳虚阴结”理论源于《内经》“阳化气,阴成形”。《内经》是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称为医之始祖,最高用药境界是“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阳虚阴结”正是顺应了这个理念,提出——“大道至简,万病同源”的核心思想。《景岳全书》“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某些中草药对肿瘤细胞具有多靶点效应,符合西方医药学的“靶向治疗”理念。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有“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大气周流不息,精血津液随行无滞,痰瘀、气滞消散无虞,而大气运转不休以“阴阳相得”为前提,即阴阳平衡,大气乃行。温阳作为恶性肿瘤的基本治法,当贯穿治疗始终,祛邪散结应随证而施,遵循“攻补兼施、标本共治”原则,以达温补不留邪、祛邪不伤正、阴阳相调和之效。通过研究发现,中医的引经药可以极大地改善治疗效果,它们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既可以针对特定的脏器进行治疗,又可以调节其他的治疗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肿瘤,可采取依照不同器官论治,如鼻咽瘤可使用辛夷、苍耳子等;舌肿瘤可使用莲子心等;卵巢、子宫肿瘤可使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鸡冠花等;脑肿瘤,可使用具有通络作用的虫类药物,例如僵蚕、全蝎等;淋巴瘤,由于其多发生于肝经,可使用猫爪草、桔梗等中草药进行调理。

临床诊疗过程中,“阳虚阴结”法的使用,须辨证准确,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对于真寒假热、真寒假热之证须细辨,以防误用而致病势逆变。另外,因阳虚所致的病因病机之间的差异,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在温阳的基础上佐以不同的治法。如阳虚所致外感风寒应伍以祛风解表散寒之品使外邪得疏,营卫调和;阳虚水泛者,当佐以利湿行水之物以通利水道,使邪有出处;阳虚血瘀者,当配以活血化瘀之品以消散瘀血,通利脉道以促血行。

温阳药大多性味辛温燥热之品,在使用前临床医生务必辨清寒热真假,同时应结合患者体质,如有夹杂明显阳虚、血虚之证以免过量而重伤其阴,或使温热之物耗阴动血。中医学中指出,气阳两虚是引发老年肿瘤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病因,故治疗应以补气升阳为主。益气温阳健脾方中黄芪有利尿消肿、补气升阳之功效;地黄有益阴血、补血脉之功效;黄精有补中益气、润肺滋阴之功效;桑枝、补骨脂、淫羊藿、肉苁蓉有通经络、壮骨之功效;穿山甲、阿胶、当归、何首乌有生精填髓、扶阳补阴之功效。另外还应考虑四时气候来选方用药,并遵循中病即止的原则,总结而言即凡实热证、阳虚火旺证、津血不足者忌用常用温阳药物中干姜善入肺经,效可温肺化饮;高良姜、胡椒、花椒、小茴香等善入脾胃经,功可温中散寒止痛;附子、干姜、肉桂善入心肾二经,功专温阳通脉、温肾助阳;吴茱萸善入肝经,效可暖肝散寒止痛。

结束语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在各个阶段、各种角度、不同靶点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时以全身为整体调节,增强人体的抗病功能。“阳虚阴结”的理论在辨治肿瘤时仅守阴阳失衡病机,调理全身阴阳平衡,使之达到“阴平阳秘”是肿瘤治疗的关键,以期能够维持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乔红丽,余志红. “阳虚阴结”运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C]. //2022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暨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医肿瘤专委会学术年会、第七届同德国际学术周中西医结合肿瘤论坛论文集. 2022:144-148.

[2] 郭琪,马乐,王妤函,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化疗后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22,37(5):79-81.

[3] 陈念. “阳虚阴结”论治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C]. //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论文集. 2022:7569-7569.

[4] 闫磊,刘姣林,邬雨春,等. “阳虚阴结”论治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22,9(2):72-74.

[5] 张亚玲,郑玉玲. “阳虚阴结”论治恶性肿瘤研究进展[J]. 中医肿瘤学杂志,2022,2(4):77-81.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21KJ166)-基于MAPK信号通路探讨姜黄素靶向调节OCSCs“干性”的机制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