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初中生物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新中媒体号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生物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实现技能和能力的双重提升。生物作为一门偏向文科性质的理科专业,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然界各种有趣的生物现象,还能激励着他们去探究世界,改造世界。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物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及策略,希望能够让学生充分认知到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展现,更好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知欲望,以期为课堂教学规范化开展带来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重要性;策略

从专业层面来解析,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具体指的是可以全面推动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成果的专项教学活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革新,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认识,用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待身边的事情,用科学的思维来看待世界。

一、初中生物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师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科学教学理念和思路的引领之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构建更为完善的能力体系。初中生物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性科学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个体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理科科目。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初中生物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帮助学生扭转对初中生物的刻板印象,真正融入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能力和素养的双向促进与提升。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引领,导致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较为死板,学生能够得到的能力提升有限。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要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教学探索,让学生掌握生物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基于初中生物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保证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更新教育内容,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营造课堂气氛。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实验也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活动,但是很多实验都是教师进行的,无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实验内容。

例如,在“人体的呼吸”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雾霾”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设问,“雾霾是最近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同学们说一说雾霾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问题提出后,学生发言都很积极,一部分学生认为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污染,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城市雾霾主要是因为汽车尾气造成的。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引起人们呼吸道的疾病,影响身体健康。教师在学生发言完以后,对发言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并继续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就可以自然地引出本课的重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二)运用生物实验促进学生探究

初中生物课不仅包含理论课程,还有实践课程。目前实验操作考核也将纳入学生的成绩评定中,由此可见我国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同时,生物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在初中生物里面,有许多东西光靠理论解释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需要通过生物实验来了解。同时,在进行生物实验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加强师生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各种实验的关注,让他们多做一些实际操作,在实践中领悟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单细胞生物”这一章节教学中,由于这门课的内容比较枯燥,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很难掌握。由于单细胞生命的体积非常微小,尽管它们数量庞大,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们是看不到的,摸不到的,非常抽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永久性切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植物的形态和构造。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草履虫的玻璃碎片,利用显微镜观察其移动状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以充分认识单细胞生物的形态、运动状况,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发散他们的思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课堂中,学科任课教师单纯运用口授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匹配如今新课标要求下的教育模式。而是需要进一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更好地营造优异的课堂学习氛围,这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无疑也有着巨大的帮助。生物学科同样是一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生物知识已经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了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场景以及案例延伸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对生物知识形成更加直观的感受。生活化的案例也能够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将生活化的案例融入其中,让学生先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探索解决方案,再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案例问题,从而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实地调查,让学生围绕学校或家庭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及调查研究,分析校园附近的动植物分布情况,并将这些动植物的生存方式以及条件列成实验报告,加强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此类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实验报告的撰写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注重联动小组教学,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总结,掌握生物知识的论证方式,在提出观点之后进行分析及论证。实践活动也要和生活化的议题相联系,加强学生对周围生活问题的关注,实现课上课下的联动,让实践和生活化教学更好地相融合,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育应该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优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创建一种高效的课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突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课堂中提高整体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成瑜,薛桂林.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235.

[2]王立明.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0(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