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双向·多维·全方位”的高校党团班一体化学生组织体系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新中媒体号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天津大学)支持

摘要:

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过程立足人才培养的根本,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因时而进、因势而化的育人创新举措。本文以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双向·多维·全方位”的高校党团班一体化学生组织体系改革创新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和丰富,党团班组织协同运行,从组织建设、制度保障到完善落实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全过程组织育人体系。

2016年11月,由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该《方案》在班团一体化组织建设、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以及班团组织一体化的人员设置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改革指导意见。当前,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加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迫切需要。构建党团班一体化协同的组织体系,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的渗透式思政教育效果。

本文以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圆桌论坛、共建研究等形式,线上线下了解天津市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近5年来的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案例中,卓有成效的育人成果;并基于对新时代高校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上对青年学生发挥的“红色引擎”功能开展研究,调查分析高校党团班一体化学生组织体系的协同育人实效,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双向·多维·全方位”的高校党团班一体化学生组织体系改革创新路径。

(1)党团班组织建设与“红色”育人,同向目标双向发力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新时代党团班一体化学生组织体系建设与“红色”育人要求存在着辩证关系。完善党团班一体化学生组织体系能够建立“育优”“选优”“推优”3套工作机制,完善党、团、班一体化育人链条,开展大学生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素质拓展、事务服务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红色”育人实效倒推党团班一体化学生组织体系建设,让高校立德树人本质熠熠生辉。通过新时代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培养出的具有“爱校荣校”、“忠党爱国”、“爱民为民”良好红色基因的广大青年人们。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班级团支部通过开展“主题宣讲”、“圆梦微心愿”等活动引导学生爱国爱校爱民;面向毕业生,通过开展“感恩母校主题宣讲”、“爱心捐赠”等反馈母校的活动鼓励学生感馈母校,由“走出去”到“走进来”,进而进而倒推新时代高校独具“暖心”育人特色的党团班一体化学生组织体系建设。

(2)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落实,“红色组合拳”多维立体共建

结合各高校在党团班一体化方面的建设经验,本研究小组结合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构建出“14611”多维立体共建的育人模式。“14611”模式,即“1个核心”—以党的引领为工作核心;“4支队伍”—校内党员名师、先锋党员、志愿服务导师、就业实践导师;“6大主题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入党动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教育、勇担使命教育、不忘初心教育;“1张网格”—由高校基层二级学院、天津市、京津冀、全国组成的红色网格;“1个微矩阵”—涵盖文字、声音、图文、影像的全媒体宣传发声。

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开展党团班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以“14611”模式为根本,开展了一系列育人实效显著的活动。学院党团班一体化品牌活动“星火培养计划”近1年来已经连续开展18期活动,活动涵盖学思、践悟两个方面,通过领学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等方式筑牢学生的意识形态;通过“星火培养计划”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院级培训班,开展诸如课后服务小课堂、志愿服务、优秀学子经验分享、“创兴杯”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使命担当。

(3)织密“点-线-面-网”,全方位整活“红色引擎”

① 以“点”为抓手,提升红色价值引领

找准结合点,把思想引领的工作做实。以“专业学习”、“主题党团活动”、“专题党课团课”、“理论学习”等为突破口,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党团班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学院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以及专业设置等实际情况,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关键时间节点,学院适时开展“红歌比赛”、“红色主题演讲”、“五四评优”等活动,结合网络思政工作实际,开展“XIN青年·百节微团课”主题活动,引导在润物无声中植根初心使命。

② 以“线”为连接,强化基层组织活力

以党员发展为连接线,确保从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不断线,筑牢党员发展生命线。结合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带班积极分子和带班党员机制,策划组织“六大主题教育”,借助“六个一”系列活动,即一次党课、一次谈话、一次参观、一次培训、一次宣誓、一次微课,加强不同年级从入党申请人到正式党员的交流联系,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③ 以“面”为融合,增强整体队伍凝聚

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过打造青年话语体系“XIN青年”,以此为平台,一是打造出涵盖“专业学习”、“理论学习”的学习实践帮扶计划——“电激计划”,以此计划来帮扶学生的理论以及专业方面的素养提升,近年来育人成果显著;二是打造包括 “实训”、“生活”、“兴趣”等方面的交流基地——“XIN青年实践育人基地”,为青年学子打造阵地,增强其归属感;三是打造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专项品牌——“XIN青年志愿服务团”。以上的品牌自打造以来,育人成效显著,学院近1年来在党建、团建以及班级建设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④ 以“网”为 关键,深度盘活红色引擎

通过以上点、线、面的合力推动,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已经织成以“人”为主体、以“育人”为关键的“党团班一体化网络”。培养一支又一支能够拿稳“时代接力棒”的党团班青年队伍,让这支拿稳“接力棒”的青年队伍成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内核”。

结语

通过基于“双向·多维·全方位”的高校党团班一体化学生组织体系改革创新路径打造,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团班一体化学生组织体系建设与“红色”育人同向合力,让“红色引擎”提质增效,让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红色基因传承等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李香云,胡庆.高校党团班一体化育人实践探索[J].中国共青团,2021(21):62-63.

[2]郝亚静.注重“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共青团育人全过程[J].现代职业教育,2020(33):230-231.

[3]成晨.基于高校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的思政提升协同机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5):279-281.

[4]李统,张哲.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党团班一体化培养机制研究[J].成才之路,2022(22):33-36.

[5]杨剑.“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的实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5):105-10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