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不同拉伸方式对髋部柔韧性的影响

新中媒体号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120c/120c202313/120c202313463-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120c/120c202313/120c202313463-3-l.jpg">

摘要:柔韧性是指人体肌肉和关节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最大范围运动的能力。拉伸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各关节的柔韧性。为了探讨不同拉伸方式对髋部柔韧性的影响,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8名田径专项的研究生为实验对象,其中三个实验组分别进行三种不同的拉伸方式,并在拉伸前后测量坐位体前屈和纵劈腿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坐位体前屈和纵劈腿数据均有所增加,PNF拉伸的拉伸效果优于静态拉伸组也优于动态拉伸组,动态拉伸组的效果没有静态拉伸组拉伸效果明显。

关键词:拉伸;柔韧性;坐位体前屈;纵劈腿

拉伸通常在热身和放松以及训练和康复计划中进行,目的是提高肌肉伸展性和关节活动度(ROM)[1]。拉伸的作用包括预防肌肉骨骼损伤、改善肌肉性能、灵活性和姿势、从肌肉拉伤中恢复以及缓解肌肉酸痛[2]。拉伸可分为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和本体感受神经促进式拉伸(PNF)。其中,静态拉伸是在肌肉承受最大限度张力的同时进行持续缓慢的拉伸,这种拉伸既可以分为主动式拉伸,也可以分为被动式拉伸,并且持续时间一般在5-60s。动态拉伸是指在拉伸位置对肌肉进行有节奏的、重复的拉伸。动态拉伸除了可以拉长肌肉和韧带,还可以调动身体和精神对要进行的运动做好准备[3]。PNF 拉伸是指在肌肉最大等长收缩后利用肌肉最大松弛的拉伸[4]。同伴之间的默契配合才能使PNF拉伸效果发挥的更好。在拉伸时,肌肉会抵抗内部结缔组织的被动阻力而伸展。因此,拉伸主要目的是克服这种被动阻力,从而增加柔韧性。肌肉的被动阻力与肌肉伸展时的肌肉伸展性有关[5]。长时间拉伸动作不规范或拉伸不到位,会使骨骼肌产生结节,导致肌肉缩短,带来劳损性损伤,因此肌肉的延展性将会下降,关节活动幅度受限。很多教练在运动员进行柔韧性训练的准备方法时,已经使用了各种类型的髋关节柔韧性来更好地提高髋关节柔韧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8名田径专项的研究生为实验对象,以分析不同拉伸方式对髋关节柔韧性的影响。

1.2观察法

观察受试者的拉伸过程,记录干预前后的感知和体验。

1.3数理统计法

实验前后数据采用Excel 2021和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1.4实验法

1.4.1实验对象

选取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8名田径专项的研究生为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平均年龄23.5岁;平均身高166厘米;平均体重57.75千克;均为女生。

运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比较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组基本合理,四组可以进行对比试验。

1.4.2实验设计

为了探索哪种拉伸方式对髋关节柔韧性的急性效果最好,我们进行了四组实验,其中三种分别进行髋关节处的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和PNF拉伸(分别是实验1、实验2、实验3),再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受试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且研究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拉伸的动作。结合文献分析,并在咨询老师的基础上设计三个干预方案。实验组进行拉伸,而对照组则采用静息方式,并在干预期间内不进行任何运动,四组实验过程由笔者一同观察并记录。

1.4.3测试仪器与注意事项

髋关节柔软性通过坐位体前屈和劈叉(纵劈腿)测量,分别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器和卷尺测量坐位体前屈和纵劈腿。每次测量三次,取最优异的成绩进行记录。注意事项:测试前,务必将游标推到最近端位置;进行坐位体前屈测量时,禁止有突然前伸的动作,应该缓慢的进行前伸,直至身体不能前伸为止;身体前屈时,受试者膝关节不能弯曲或足跟与地面不能分离,如果动作不规范,应纠正动作,重新测量。测量纵劈腿数值时,卷尺应垂直于地面,不能倾斜,如果倾斜,务必重新测量;受试者应注意安全。

1.4.4拉伸方法与过程

保证受试者在拉伸过程中不受其他变量干扰,对照组不进行拉伸练习,三个实验组进行不同的拉伸练习。本实验主要对受试者的髋关节进行不同的拉伸干预。实验设计应该确保每组受试者拉伸的身体部位相同,各组的拉伸方法应该根据各拉伸方法的特点而进行拉伸。每组受试者还应该保证在拉伸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三个实验组分别进行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和PNF拉伸,一个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拉伸动作。实验方案如下,采用静态拉伸法的实验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被试者坐于垫上,先把骨盆调正,双腿伸直像两侧打开脚尖回勾,双手可以撑地,吸气时,脊柱向下延展腿部向下压;呼气时,推腹股沟向下,骨盆前倾,身体前屈到自己的幅度,双手撑地,在坐角式保持15秒,每次间歇30秒,共练习3组。另一个静态拉伸动作:被试者单膝跪在垫子上,脚尖朝前,前后脚平行,膝盖弯曲90度。将前脚向前挪一小步,然后身体整体向前推送,直到前腿的腹股沟位置有拉伸感。保持15秒,每组间歇30秒,重复3组。注意骨盆一定要保持在中立位。如果骨盆侧倾,可以在后腿的膝盖下方放置几个垫子,直到骨盆回到水平位置。另外,在移动时,后腿的臀肌主动收紧,轻微向前顶宽,避免腰椎过度前突这个动作。采用动态拉伸法的实验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被试者站立在墙对面,双手放在适宜的高度,两脚打开与髋关节同宽;受试者身体前倾以保持双臂尽可能并拢,并利用腰部肌肉上下摆动挤压腰部。重复练习15秒,每组间隔30秒,共练习3组。另一个动力性练习为:被试者站在瑜伽垫上,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和脚趾正向前方,左腿膝盖弯曲,直接撤左脚向后,膝盖脚背落地。重心后移,伸直左腿脚尖回勾,双手放左脚两侧,呼气时上身向腿部方向靠拢,每次吸气时延展,保持此姿势15秒,撤除外力,自行放松,每组间歇30秒,重复3组,右腿也是如此。这个动作一定要注意双臀在一个水平面,否则,将会拉伸不到位。采用PNF拉伸法的实验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被试者身体仰卧于瑜伽垫上,右腿伸直抬高,同伴右腿跪卧在受试者两腿之间,左腿屈膝,夹角为90度,左手放于受试者右腿的大腿上,左手抓住受试者的脚踝,并且将受试者的右脚踝处放置同伴的右肩上。当受试者右腿抬到不能再向上的位置,同伴将其右腿缓慢的往受试者身体方向压,此姿势受试者对抗向下压的力,保持15秒后撤销外力,受试者放松放松5秒后,同伴再次向下压,每组间歇30秒,重复3组,左腿也是如此。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髋关节柔韧性组内对比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四组学生进行坐位体前屈测试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各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由上表可见,静态拉伸组在拉伸后成绩由9.25±0.49厘米提升到10.95±0.35厘米,P=0.03(<0.05),有显著性差异;动态拉伸组在拉伸后坐位体前屈的成绩由9.45±0.21厘米提升到10.00±0.28厘米,P=0.058(>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NF拉伸组在拉伸后成绩由9.25±0.77厘米提升到12.05±0.63厘米,P=0.023(<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可以看出,PNF拉伸组的拉伸效果优于静态拉伸组和动态拉伸组,动态拉伸组效果不如静态拉伸组,但均优于静态拉伸组对照组,这表明拉伸可以提高柔韧性。

通过对四组学生进行纵劈腿测试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各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p>0.05)。由上表可见,静态拉伸组在拉伸后成绩由166.5±10.60厘米提升到171.0±9.89厘米,P=0.07(>0.05),无显著性差异;动态拉伸组在拉伸后纵劈腿的成绩由166.0±2.82厘米提升到168.5±2.12厘米,P=0.126(>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NF拉伸组在拉伸后成绩由160.0±11.31厘米提升到175.5±10.60厘米,P=0.021(<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由此看出,PNF拉伸的拉伸效果优于静态拉伸组也优于动态拉伸组,动态拉伸组的效果没有静态拉伸组好,但都优于对照组,说明拉伸可以提高柔韧性。

3讨论

根据以往的研究[6-9],长期拉伸训练对柔韧性的影响机制可归结于骨骼肌的长度、耐受性和黏弹性变化,以及肌腱刚度下降。恒定关节角度拉伸45 s会引起骨骼肌硬度下降[10]。有研究解释,短期静态拉伸之所以使骨骼肌柔韧性得到改善,但这仅仅是受试者本体感觉的变化,即肌肉耐受性增加。长期静态拉伸改善骨骼肌柔韧性,则与骨骼肌长度增加和运动神经适应有关[11]。

虽然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有明显的拉伸效果,但拉伸效果几周后便会消失,因此,注重长期性才是改善柔韧性的关键。静态拉伸被认为可以减少肌肉的张力,从而减少牵张反射,因此可以减少受伤的风险[12]。有研究表明,动态拉伸在骨骼肌被牵拉期间虽然产生的张力大,与此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肌肉受伤的风险。PNF的生理学理论依据是利用反牵张反射,而达到使肌肉放松的目的,肌肉做等长收缩,会对肌肉产生强烈的刺激,肌肉中的腱梭会将信号传入中枢神经,反射性地使儿肉放松导致反牵长反射的产生[13]。通过分析这个原理,可以在拉伸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拉伸韧带,从而更好地提高柔韧性。实验结果还表明,在三种柔韧性练习中,PNF拉伸练习能最有效地同时发展髋关节的柔韧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由本实验得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结果显示其余三组坐位体前屈和纵劈腿数据均增加,PNF拉伸的拉伸效果优于静态拉伸组也优于动态拉伸组,动态拉伸组的效果没有静态拉伸组拉伸效果明显。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静态拉伸操作简单,动态拉伸手段丰富,但容易受伤,PNF虽然拉伸效果显著,但需要两人默契的配合,因此这三种拉伸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拉伸方式。

4.2建议

由于测量时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导致结果有偏差,并且实验对象的数量也比较小,应该选取更大的样本数量;拉伸后的效果,仅仅测量了即刻拉伸表现,还需测量片刻后的拉伸效果(5min、10min和30min);动态拉伸手段过于单一,延续了以往的拉伸动作和方式,还可以采用更加丰富和最新研究的组合拉伸方式。PNF拉伸练习能够显著提高运动员素质水平。建议将PNF练习作为准备活动的主要训练方法。由于PNF拉伸需要与同伴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所以同伴之间需要熟练掌握PNF练习的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以至于达到更好的拉伸效果。动力性拉伸方法应与PNF拉伸相结合,丰富专项练习手段,建议在后期的研究中多进行这两者结合的实验,更加深层次的剖析。对动力性拉伸练习技术进行优化选择,与PNF拉伸相结合,丰富运动员的专项拉伸练习手段。静力性拉伸更适用于运动员训练后的放松整理阶段,静力性拉伸练习,在运动员的专项准备和热身阶段不宜采用。每个拉伸动作最好保持10至15秒。在后期研究中,更应该根据不同专项运动员和不同水平运动员的不同,分类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以使柔韧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晓美.PNF拉伸法对健美操专项生髋关节柔韧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2):40-43.

[2]王军保.不同拉伸方式对男大学生肩、髋关节柔韧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北大学,2021.

[3]Cronin J,Nash M,Whatman C.The acute effects of hamstring stretching and vibration on dynamic knee joint range of motion and jump performance[J].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Physiotherapists in Sports Medicine,2008,9(2):89-96.

[4]Alemdaroglu U,Y K?klü, Koz M.The acute effect of different stretching methods on sprint performance in taekwondo practitioners.[J].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Physical Fitness,2017,57(9).

[5]李帅.不同拉伸法对高校学生肩、髋关节柔韧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

[6]禹云珍.PNF拉伸法对中学艺术体操练习者髋关节柔韧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0.

[7]刘锦.不同拉伸法对体操必修课学生髋关节柔韧素质影响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8]Hammer A M,Hammer R L,Lomond K V,et al.Acute changes of hip joint range of motion using selected clinical stretching procedure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Musculoskeletal Science & Practice,2017:70.

[9]于韩.PNF拉伸法对高校女生髋关节柔韧性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5.

[10]张帆,王长生,叶志强.不同拉伸方式对股后肌群柔韧素质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01):61-65+70.

[11]王小迪,张保国.PNF拉伸法对肌肉力量、柔韧性及生物电特性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04):387-391.

[12]田文.三种柔韧拉伸方法对改善标枪运动员肩关节、髋关节柔韧性的比较[D].北京体育大学,2010.

[13]汪玮琳,赵伟.散手运动员在准备活动中进行不同拉伸练习对其柔韧性影响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508-1509.

[14]常颍,王晓东.PNF法拉伸和静力拉伸练习对改善跨栏运动员的髋关节柔韧性作用的比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81-82

[15]赵光明,韩金媛,陈静越,等.PNF拉伸对散打专项学生髋关节柔韧素质的影响研究[J].拳击与格斗, 2022(18):93-95.

[16]Lempke L,Green R,Murray C,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PNF vs.Static Stretching on Increasing Hip Flexion Range of Motion[J].Journal of sport rehabilitation, 2017:1-17.

[17]Minshull C,Gleeson N.Effects of passive versus PNF stretch conditioning on neuromuscular activation and sensorimotor performance[C]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inesiology and Exercise Sciences.2012.

作者简介:李珍(1998-),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E-mail:3013254921@qq.com。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