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广东省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广东省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结构的变化更为明显。
一、三次产业总体结构的演变
1.产值结构的演变
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12%、46.64%、44.22%;第二、三产业比重占优且旗鼓相当;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演变为4.31%、39.22%、56.47%,第三产业优势凸显。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表现为:从第二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向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优势演变。
20年来,广东省经济总量由2000年的10810.21亿元扩大为2020年的110760.94亿元,仍处于GDP总量全国第一的地位;通过调查数据可知2013年广东GDP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形成了“三、二、一”的成熟产业格局,并且差额不断扩大。其中2020年第三产业占比GDP比重比第二产业超出13.3个百分点,形成了成熟的以第三产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模式。
2.就业结构演变
产值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演变相互关联,随着产值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2000年往后,广东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渐减少,说明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由40%下降到10.9%,减少了2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7.9%上升到35.9%,增加了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由32.1%增加到53.2%,增加了21.1个百分点。
就业结构由Ⅰ>Ⅱ>Ⅲ的形式转变为Ⅰ<Ⅱ<Ⅲ的形式,自2000年以来,以农业为基础的第一产业是劳动力要素的主要吸纳部门,传统农业经济的基础主体地位已经改变,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据主体,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3.效益结构演变
根据库兹涅茨法则,广东省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多小于1,即劳动力的比重较高而产值比重较低,并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比重下降的过程中,劳动力比重的下降超过了产值比重的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其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表明其劳动力增长快于产值增长。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都大于1,但有下降趋势,表明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产值增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广东省的经济迅速发展。2000-2020年,广东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呈逐年上升之势,由2000年的0.28上升到2020年的0.64。
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
广东第一产业结构演变遵循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即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以及人口增长速度的稳定,农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会处于占比较低的位置。广东省第一产业结构有所改善,结构不断地合理化,使广东省的农业居于稳定且持续向结构合理化,产能总值持续创造新高。总体广东省第一产业结构正在稳中向好且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明显的体现出广东的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2.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
在广东省工业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中尤其是工业是推动第二产业发展的主力,是推动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广东省工业化发展中,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与建筑业发展偏差较大但相对稳定。轻重工业由起初的差距偏差较小,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发展步调仍不协调。2000年,广东省轻工业化系数(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9%,2020年重工业化系数上升为69.9%,上升了22.8个百分点。致使轻工业较为薄弱的原因是重工业的超前发展,才导致轻重工业化的比例失调。可以区别工业化进程发展,稳步推进向着合理结构逐步发展。
总的来说,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显著,现在,广东的电力、燃力、热力等能源工业,制造业、纺织业、医药、电子等加工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橡胶、钢铁等原材料都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形成了明显的产业比较优势。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如果一个经济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0%,可以判断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已经达到发达水平,根据广东省的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广东省发达水平早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广东省第三产业GDP由2000年的4781.15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62540.78亿元,20年之间广东省的GDP翻了13倍之多,足以见得这20年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之迅速。尤其是金融业发展最为迅速,20年之间金融业GDP足足翻了22倍之多。其中相比于其他几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发展较慢,但20年之间GDP也翻了9倍。第三产业尤其是在2015年-2020年这5年增长最为巨大。
广东省的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几个行业从2000年开始在第三产业中占比逐年递减,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减少7.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减少了5.85%,说明广东省的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空间在逐渐减小,致使这几个行业在第三产业占比中逐年递减;其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都在逐年增加,金融业增加了6.56%,发地产行业增加了4.10%。金融业尽管在第三产业中比重在稳步提升,但比重没有超过20%,说明广东省金融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结论
近年来,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动省内区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区域间协作合作不断增强。但区域发展差异系数仍高于东部沿海省份,会削弱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当前广东各个区域板块发展成效明显,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有所提升,但区域间差距仍旧明显,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较多难题。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的比值来考量城市首位度,当比值小于2时,则说明中心城市带动能力较弱。粤东西北各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不突出,对区域增长的贡献有限。
广东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等地之间存在着梯度差异,利用这种梯度差异,一方面为其发达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机遇;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推动粤东西北等地经济发展,从而增大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