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风波》语言特色分析

新中媒体号
合肥师范学院 230601

第一自然段太阳渐渐的,树叶干巴巴的喘气,花脚蚊子哼着飞舞等句子音韵和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了黄昏时刻村子安静的又烦躁的氛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土场上泼些水为下文发生事件烘托了氛围,做了铺垫,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自然段语言平实介绍了七斤这个人物的家庭情况,人物背景。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低着头,慢慢地走神态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七斤此时低落的心情。九斤老太太重复念叨的那句一代不如一代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七斤头慢慢的抬起,又忍不住叹气,还呆呆看了一下七斤嫂。七斤嫂就领悟到可能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才想是不是皇帝又要重新掌权了,七斤的呆和七斤嫂的反应快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七斤嫂脑子转得快听到一些消息1就能想到进一步可能会发生什么,还会察言观色推断力强。太阳把它最末的光线也要收掉了,水面也要偷偷的渗透者凉气,一切都那么寂静,突如其来的阵阵碗筷声响扰乱了这安静。人们的悲伤也滴落者生生汗珠响环境渲染力极大紧张的氛围慢慢起来了打破了先前的安静,后面接着写赵七爷隆重登场临,七嫂偶然抬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起跳来”。平常七爷都是把头发弄上去今天放了下来,她想到可能有大事要发生。都不用别人提醒她就能想到,可见她观察能力强敏锐力高,可是因为她是女性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还有各种条件束缚她只管家庭琐事她的精明和敏感,只用在了自己能不能过好的生活,她的家庭是否能继续,她的老公会如何完全没有深层次的考虑国家大事。全文语言主角围绕着七斤嫂,七斤嫂是这场风波的关键人物,一步步推着这场风波的前进。赵七爷幸灾乐祸到她家落井下石。对于外人她不敢动怒,还只能陪着笑脸,因为之前她得罪过赵七爷。后面了解到情况越来越糟糕她感到绝望。可是她手无缚鸡之力于是她只能和七斤发脾气。可七斤也十分着急上火于是反驳七斤嫂只会说现成话,但七斤嫂多么强势思维又很敏捷,她不等七斤话说出口就把七斤的嘴给堵住。语言十分具有生活气息仿佛我们就是当时在场观看这场风波。八斤嫂揭露七斤嫂的“短”,这使得她“两个耳朵早通红了”。形象生动的外貌描写,展现了七斤嫂当时的窘态。于是她心里不快,抓住六斤的错处指桑骂槐地骂:“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把八斤嫂“气得抱着孩子发抖”。七斤嫂不仅记仇还特别能言善辩,在对老太太不满时,她可以想出一连串的话语把老太太一些让人厌烦的话语表达的活灵活现,为读者展现了七斤嫂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家庭小事精明斤斤计较,不退让的农村妇女形象。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和七斤嫂一样的国民,只会欺负弱者,不关心国家民族存亡,只顾眼前胜败的狡猾性格。语言风格符合人物特点并且逻辑完整。这些让人深思,鲁迅正是用他辛辣的语言告诉读者国民需要解放,中国需要解放。

《风波》的语言不仅具有动作性还有激动力,同时助推着情节的发展。个性化和讽刺化也是一大特色。各个人物语言符合他们身份性格特征。比如七斤缓慢,粗鲁莽撞的话语,文中七斤慢慢地抬起了,六斤手里的碗落在地上,七斤直接跳起来大声喝到入娘的,一大巴掌打了过去。可见他脾气暴躁,把心中不快发到弱者身上也不关爱孩子乱发脾气;另外七斤只把剪辫子和自由联系在一起,不关心国家大事他对于辛亥革命全然不了解,听到流言也不敢直接反抗七爷而是把脾气撒到孩子身上。深层次揭露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依然是保守落后的农民仍然是麻木和愚昧,只在乎自己的日子,思想没有进步。赵七爷故意先缓缓地说话,忽然声音脸色都变了大声说,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表现了他狐假虎威的本性,并且他还报复心强刚开始表现得像是关心七斤一家实则是来落井下石;老太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反复地抱怨的“一代不如一代”,实则代表了一些守旧派不改变思想只沉溺于过去;而七斤嫂的能言善辩,泼辣责骂和狠毒的泄愤,活灵活现地刻划出一个争强好胜又愚昧的农村妇女形象。对赵七爷、七斤等人的描写体现了讽刺性辛辣性。如写赵七爷,先用褒赞的语言说他“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这是村里大多数人对他的看法;接着又发“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的主观评价。采用这种时褒时眨的语言,造成讽刺性的喜剧色彩,同时也反映了周围人的愚昧荒谬。

作为小说《风波》还有着详细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和突出主题有重要作用。比如赵七爷服装的改变,他不常穿长衫,可那天他却穿了那件宝蓝色长衫说明他有好事发生又结合七斤的唉声叹气,七斤嫂就想到了可能对于自己家没好事,毕竟她曾得罪过七爷于是心里更加七上八下起来。引发了连锁反应。这一细节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到高潮。又如赵七爷把盘在头上的辫子放了下来,过了几天又盘了上去的细节。这辫子的细微变化,对于情节来说有重要作用代表着风波的开始和结束。一场风波因为七爷把头发放下开始,又因为盘起而结束,多么的滑稽,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想,人们思想上依然会动摇,随波逐流,稍不注意可能辫子又会下来作者为此感到痛心,以农村生活风波小事折射出对社会对人民的痛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语言具有动作性又有形象性仿佛刻画了一幅幅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