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研究

新中媒体号
云阳县紫金小学

摘要:在新教育环境下,小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需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基于教学情境的小学美术鉴赏课程更符合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本文就基于教学情境的小学美术鉴赏课程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鉴赏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小学美术鉴赏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提高欣赏课程教学质量,成为共同探讨的话题。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美术教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一、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影响学生鉴赏能力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更关注学生知识技巧和绘画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灌输和技巧强化,这种教学方式只适用于应试教育理念。而在这种教学模式弱化了对美术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的分析,在教学中只注重技巧方面的讲解。固然学生能了解一些绘画方面的技巧,形成初步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体系,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需要积极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活动影响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是艺术鉴赏课程的主要场所,可以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平台。小学美术鉴赏课程需要给学生更多创新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不仅需要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也需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鉴赏课程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了解专业的知识,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了解美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在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设计符合教学发展的课堂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满足鉴赏课程的教学需求。

二、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术鉴赏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喜欢看一些图片,文本形式的知识内容会让学生感觉到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由于思维方式影响,在思考问题时,更加依赖于感性思维方式,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基本特点,以满足学生的直观发展需求。从鉴赏课程的趣味性出发,灵活运用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美术鉴赏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到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鉴赏美术作品中所传递的美,感受美术鉴赏的乐趣。趣味性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二)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生活与鉴赏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美术鉴赏课程脱离了实际生活,就无法真正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而最终的鉴赏教学活动效果也并不理想。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要确保所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深刻认识,并且从艺术作品中有所感悟。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化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环境氛围,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让学生学会从艺术的角度对生活当中存在的一些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被广泛用于学科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方式,推动了美术学科教学发展,在鉴赏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寻找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们能够欣赏到更多美术大师的精美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素养。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艺术作品。结合学生所收集到的教学素材,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或者书籍,了解更多美术鉴赏相关的知识内容,感受美术鉴赏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美术鉴赏课程中,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鉴赏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鉴赏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美术所带来的魅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四)游戏情境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因素影响,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玩乐。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可以设计游戏情境能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鉴赏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让学生体会冷色调和暖色调相关知识,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体会不同颜色所带给人的情绪体验。教师带两只明玻璃杯装相同数量和温度的水,用纸筒将水杯遮住,让学生感受水温,然后展示杯子中的液体颜色,分别为天蓝色和大红色。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水的颜色,并说出哪杯水的温度更高?也让学生试着分析:为何会结合颜色判断水的温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视觉带给人的心理暗示,以及触觉方面的影响。并且询问这两杯水的温度相同,只是颜色有所不同,为何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在实践之后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增加学生学习感受。

结语:总之,基于教学情境的小学美术鉴赏课程,合理的用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素养。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毛华渊. 浅析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2(14):1.

[2]吕思阳. 小学美术教学中故事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2):164-165.

[3]张朝勇. 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景教育的创设与实践[J]. 文学少年, 2020, 000(029):P.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