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边城》中杨马兵人物形象浅析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川湘交界处,茶峒小山城中所发生的故事,以翠翠、天佑、傩送三人曲折的爱情为主线,为读者展现出了环境美、人物美、文化美、理想美的文化底蕴,文中小人物杨马无私友爱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对推动整个故事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主要从杨马兵人物形象展开分析。
“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那里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河水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永远是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是非常的愉快”“一切总永远那么寂静,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静里过去。”一幅幅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景象应然入目,这里远离世俗、和平祥和、幽远安静,在这样美的环境中,住着一群人美心善的人。小城边上的碧溪岨,生活着以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他们淳朴善良,助人为乐,在偏远的小镇上有位船总顺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天保和二儿子傩送,他俩同时爱上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所发生的爱情悲剧故事,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亲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复辙,对她的婚事十分关注。杨马兵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人物形象,但仔细阅读来,他又和文中的人物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故事中的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外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杨马兵无私挚友之爱,文中处处是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杨马兵最早出现的是在端午节的时候替老船夫守船,老船夫因跟他醉酒,未按时去接翠翠,使翠翠邂逅了顺顺二老傩送,两人的一眼千年为后续的感情发展做好了铺垫。在这看来,老船夫跟杨马兵有着挚友之情,老船夫想找人替守船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杨马兵,也证明了他们之间友情匪浅,同时杨马兵的出现也为翠翠和傩送的爱情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在大老天保看上翠翠后,想到的是托杨马兵为媒人,杨马兵陪着老船夫去城里看新的碾坊,对老船夫对翠翠婚事看法进行了试探,最后正式为大老天保做媒,向翠翠提亲,虽以失败告终,从中看出杨马兵是有热心肠的人,喜欢成人之美。
翠翠在兄弟两人之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中时,天保和傩送兄弟二人决定通过在碧溪岨对溪高崖上唱歌,通过唱歌形式,谁得到回答就娶翠翠,兄弟二人中大老不善于唱歌,等到老大唱时由二老替代,通过这种方式看似很公平,但其实对他们三人都有着很大的未知数。通过唱歌来决定兄弟俩谁能够娶到翠翠,在老船夫以为是大老天保的歌声吸引了翠翠后,对天保进行了试探,不想遭到了冷落,之后大老天保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留下傩送二老在家。
天保在出走闯滩却遭到意外身亡,在天保出事后是杨马兵第一个告诉老船夫。老船夫对翠翠婚姻的左右不定,是与翠翠的母亲有联系的,文中翠翠母亲认识了一个当兵的,后来私奔,翠翠父亲自杀,母亲生下翠翠后也忧郁而死了。经过这些事变后,老船夫是这样认为的“这些事从老船夫说来谁也无罪过,只应‘天’去负责。翠翠的祖父口中不怨天,心却不能完全同意这种不幸的安排”。在到了翠翠这里,他想要保护翠翠不受到伤害,希望她能够有幸福的婚姻,不要布她母亲的后尘,所以他奔波左右,他的各种想法顾虑向自己的好友杨马兵诉说,他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而这个人也正是杨马兵,同时因他俩的关系为下文老船夫去世后,杨马兵留下来照顾翠翠埋下了伏笔。
老船夫为翠翠的婚事奔波左右,他进城找顺顺,没想到事情发展并不如想象的顺利,顺顺因大老的去世,对老船夫产生误会,遭到了冷落,老船夫找到杨马兵喝了三五杯酒,杨马兵成了老船夫唯一的倾诉对象。回去后,在老船夫因见翠翠婚事无望,怅然伤怀,加之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诀别3。之后杨马兵主动帮忙处理后事,并留下来照顾翠翠,书中写到“老马兵原来跟在她的后边,因为他知道女孩子心门儿窄,说不定一炉火闷在灰里,痕迹不露,见祖父去了,自己一切无望,跳崖悬梁,想跟着祖父一块儿去,也说不定!故随时小心监视到翠翠。”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细的人,因翠翠唯一亲人老船夫离世后,杨马兵怕翠翠想不开,跟在她后面监视她、开导她,杨马兵是真正关心翠翠,担负起了老船夫照顾翠翠的职责。
杨马兵知道老船夫放心不下翠翠,于是他安慰翠翠,“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你爷爷也难过咧,眼睛哭胀喉咙哭嘶有什么好处。听我说,爷爷的心事我全都知道,一切有我。我会把一切安排得好好的,对得起你爷爷。我会安排,什么事都会。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渡船!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镰刀同他们拼命。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从这里看出,杨马兵作为老船夫的挚友,他知道老船夫最放心不下的是翠翠,晓得老船夫的顾虑,懂得老船夫为翠翠所做的一切,从此以后,他要替老船夫继续照顾翠翠,保护好她,为她的婚姻去争取,从此以后翠翠仿佛失去了一个祖父,却新得了一个伯父。
在以后的日子中,杨马兵如同老船夫一样照顾着翠翠,黄昏时想起祖父,皆使翠翠心酸,觉得十分凄凉,但杨马兵会跟翠翠说许多先前不知道事情,也使翠翠明白了老船夫为她所做的一切的前因后果。因杨马兵通过讲故事,使翠翠慢慢成长起来,懂得了其中的人情世故。
在文中有一座白塔,象征着传统价值观念,象征着一个精神世界,白塔贯穿全文,白塔倒了,爷爷去世了,翠翠的精神世界崩塌了,但是翠翠还在独自的坚守着这一片天地。后来白塔在杨马兵的组织下,又重新被修好了,这一举动也证明了大家需要这样的世界,杨马兵正是这淳朴文化的保护者,他守护的是茶峒人的风俗、民风,也正是湘西人重义轻利、正直朴素的人情民风。杨马兵在文中的形象一直是一位守护者的形象出现的,他追求过翠翠母亲,在翠翠母亲不在后他守护的是老船夫,在老船夫去世后,他守护的是翠翠,同时他也在守护着白塔,守护着这湘西的美,守护着淳朴的民风。
同时故事中的很多人都是孤独的,翠翠、大老天保、二老傩送,他们无一不是孤独一生,特别是主角翠翠更是以孤独始,以孤独终。老船夫的孤独是显而易见的,他早年丧妻,先带着女儿,后独自抚养孙女,直到他死去的那一刻,孙女还未长大成人,加上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也只能在远离人群的地方独守渡船,一守就是五十年,他的孤独是远久的。杨马兵更是一个孤独的代表,五十左右的老人,但他仍在军中做马夫,可见他也是没有亲人。还有那个请来替看渡船的老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亲人,也一只狗……”。
这种孤独的产生也许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像翠翠始终就未向二老表示过任何爱慕的意思,甚至也未向最亲近的爷爷吐露过半丝心声。爷爷也是如此,从来就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过孙女,两个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人之间竟隔膜到这样的一个地步,直到老船夫去逝后,翠翠通过与杨马兵的交谈,“翠翠因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到的许多事。”“翠翠把事弄明白后,哭了一个夜晚。”真不知道翠翠为什么而哭,我想这哭声里一定也包含着为与爷爷间存在的隔膜感到悲哀!总之,或是因为少女的羞涩,或是因为少男的自尊,拟或是出于老年人的慎重,在边城这样一种环境生活的人是缺乏必要的交流的。
最后孤独的杨马兵留在了碧溪岨照顾翠翠,为文中增加了些许温情,使翠翠有了依靠,陪着她一起等待,增添了亲情式安慰,为这悲凉的爱情,孤独的等待添加了一抹亲情。而翠翠继承了老船夫的渡船,继续孤独地为人摆渡,同时她心中也有所等待,虽然不知道傩送是否会真的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