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问题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问题链教学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之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是需要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问题链设置。在英语活动观视角下,问题链应体现自阅读前的学习理解,阅读中的应用实践和阅读后的迁移创新活动。它考察了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践行和理解,同时也是考验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掌控能力。
【关键词】问题链;学习活动观;英语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习活动观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中践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从而达到能力和素养的双提升。英语学习活动观认为,整个课堂教学应贯穿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教学活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学习活动观体现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这些环节。
一、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
(一)教师解读文本能力有待提高
文本解读是教学的第一步,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特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更体现教师对《课标》中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落实。文本解读需要教师回答这三个问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用哪些方法达成目标?课堂怎么检测学生是否达成这些目标?这都是教师需要在课前思考的问题。但在传统英语课堂中,很多教师省却了文本解读的过程,借助网络中可获得的资源,采取“拿来主义”,根本没有思考这些教学流程是否贴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真实反应学生的内在需求。
(二)课堂教学模式“套路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把重点放在不同的任务上,形成固定的一套“模式”,如:Watch and answer, Look and say, read and find, Act in roles等,这些教学流程固然有它的优势,体现出一定的任务型教学,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对文本主题的确定,对语篇类型的深层思考,一层不变的阅读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思维僵化,学生永远被教师牵着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慢慢消退了。
基于上述阅读课教学现状,笔者提出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链模式”。“问题链”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将看似独立实则互为联系的教学内容以多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眼神,问题设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地呈现在课堂中,从而帮助学生把握文本脉络,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以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形成。
二、问题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链设计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能聚焦文本的核心问题。这里以英语名师桂婷婷老师的一节课——《Food chains》为例,本节课讲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它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科学知识进行融合,要求学生理解食物链的构成,食物链的存在方式,学生能通过英语语言表达自己对食物链的见解。
(一)读前活动设计—— 渗透基于学习理解的导入性问题链
阅读前“教”应创设阅读情境,包括图片展示、自由对话等。情境的创设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保持浓厚兴趣,继而主动感知文本,为接下来的阅读做铺垫。因此,在课前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有目的地渗透基于学习理解导入性问题链。
桂老师以一首歌曲导入,并让学生回答:What’s the song about?学生能回答出animals,随即教师追问: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学生能答出bees, butterflies等动物,这是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同时紧扣自然这一主题。另外的学生回答:plants, trees, flowers...教师趁此引出nature的话题。
(二)读中活动设计—— 引入基于应用实践的展开性问题链
1.感知文本
桂老师设置Read and fill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快速浏览文本,填写中心词。当学生答出Food chains这一主题时,桂老师随即追问:How do you know that? 学生指出后一句的内容,并在情境中讲解chain的含义。这里桂老师教会学生阅读技巧: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
2.体验文本
学生在了解Food chains这一主题内容后,桂老师随后抛出问题:What makes a food chain?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第一段的内容,并完成Key words的解读。词汇是学生能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的,就不要事先教,留作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但也需运用问题让学生猜。
3.运用文本
之后,桂老师没有止步于文本中的表面信息,而是深挖、拓展文本,并提出问题:What other food chains in marsh? 学生也在大脑中快速搜索沼泽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如图1)
S1: The frogs eat insects. The snakes eat frogs. The eagles eat snakes.
S2: The ducks eat the fish.
T: And who eats the duck?
S2: People.
桂老师在训练学生思维意识的过程中,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框架和路线图,思维导图因明确的主线、清晰的脉络和形状图片,学生一看就能明白,一下子减轻阅读的难度。教师在阅读前引导学生围绕目标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围绕这些放射性曲线,学生分析和扩展目标内容,明白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把握点与面的连接,自然能够独立自主完成阅读过程。所以思维导图是一个激发阅读欲望、开拓思路、丰富想象、培养独立思考的一个有效的阅读手段。
(三)读后活动设计—— 采用基于迁移创新的巩固性问题链
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是否整个教学就结束了呢?其实不然,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应包含对读后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师在读后活动设计中,仍然要适当地采用问题链的形式来指导活动开展。因此,教师可采用基于迁移创新的巩固性问题链。
桂老师在结束阅读内容后,并没有停止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紧接着抛出下一个问题:What other places we can see food chains? 学生拓宽思路,能够输出Food chains in ocean. Food chains in forest. Food chains in mountain. Food chains in desert.等,桂老师总结:We can see food chains everywhere. 随机,她让学生6人一组,合作写出或画出食物链,如Food chains in the sea/marsh/forest/desert...最后小组中1人上台介绍食物链:Hi, everybody! A food chain shows... Look! This is a food chain in the ...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阅读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拓展”,问题链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推动课堂活动的进行,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以“问题链”的方式自行解读文本,达到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交际表达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悄然发生,真正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WEIMER M.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five key changes to practice [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