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小班美术区域材料的投放
摘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美术区域活动又是小班幼儿的最喜欢参与的,因此,美术区域材料的投放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依据每一个主题内容,有目的的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重点突出:安全性、自然性、丰富性、层次性、可塑性,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愉快的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自主习得更多的知识经验,提高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从而更大的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区域材料、安全性、自然性、丰富性、层次性、可塑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但是发现,在以往的集体性幼儿美术活动中,常常只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要求,忽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的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美术活动热情,而美术区域活动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自主化、个别化的活动形式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更有利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每一位幼儿,并且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一、注重材料的安全性,保证孩子们快乐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说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也同样考虑到安全性。
在我班的美术区域活动中,很多的材料都是家长、幼儿、教师一起收集的,比如:饮料瓶、易拉罐、鞋盒、小衣服、小鞋子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这些材料的投放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可是在收集到运用的环节中需要的安全和卫生是很重要的。家长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很多的收集材料都是已经清洗干净的,但作为老师,为幼儿投放材料时,应该提前检查,以确保材料的安全和卫生,
例如:在一次材料检查中,我按照往常一一检查,在家长提供的蛋壳中,发现有的蛋壳的开口未封好,再开口处流出蛋液,于是我及时清洗,将开口粘好;家长带来的鞋盒,我都是一一打开,检查里面是否有其他的物品,结果发现在一个鞋盒中有十字绣的线和针,如果不检查,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材料的安全性是幼儿快乐游戏的关键因素,它是孩子们进行游戏的基础。
二、注重材料的自然性,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小班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二个断奶期,在家中,所有的大人围绕着他一个人,要什么给什么,不用分享,没有争抢,但在幼儿园中就不会像在家中一样,要学会合作、共享、谦让,这些变化孩子会很不适应,针对这一特点,我在美术区域中投放了大量幼儿所熟悉的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尽量多到人手一份,是孩子们在家中经常使用的,他们对这些材料有亲切感,这样更贴切幼儿的现实生活,从而更喜欢操作。
根据这一特点,我发动家长为我们收集各种生活中的物品,有地是一些旧的材料,幼儿是没用的生活用品,当孩子们面对这些生活化的区域材料时,玩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例如:在《我长大了》的主题内容中,我收集了很多幼儿奶粉桶、小衣服、小奶瓶、小鞋子等,孩子们水粉笔蘸取丙烯颜料往奶粉桶挥毫泼墨,一个个“青花瓷罐”呈现在眼前;孩子们用小手在颜料盒中一按,再将手印在小衣服上,一件很有个性的衣服做出来了;孩子们利用小鞋子,用水粉颜料画在上面,一双双手绘鞋子成列在窗台上,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得到很大的满足,每次活动都是流连忘返。
小班孩子对于熟悉的物品有着很大的亲切感,他们很熟悉它们,更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尤其是当让孩子们玩在家里不能做的事情时,更会激发幼儿参与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孩子们学会了节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孩子们学会了创造,让每一件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
三、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多让幼儿操作利用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也是学习,我为幼儿提供了数量充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有足够的选择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除了丰富材料外,我还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绘画工具,如:水粉笔、棉签、颜料、自制的绘画工具等;丰富的制作工具:双面胶、胶水、抹布、泥工制作工具等;辅助材料有:石头、刮画纸、彩砂、树叶、小木块、小树枝、布等。丰富的材料可以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例如:幼儿可以利用水粉笔蘸取丙烯颜料在石头上绘画;利用树叶可进行印画;在木头块上绘画小动物;利用彩砂和胶水进行意愿沙画。
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操作,更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区域的兴趣,使孩子们获得了身心的愉悦。
四、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尤其是能力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年龄越小的孩子讲的差异表现得越明显,所以在材料投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每一位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例如:在《大大小小》的主题内容中,让幼儿进行蛋壳拼图,蛋壳我是用色卡纸制作的,将自制的“蛋壳”中间剪开,剪开的地方设计为:大锯齿形、小锯齿形、大波浪形、小波浪形、不规则的形状,在幼儿操作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难度不同的蛋壳拼图,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意愿,又让孩子们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有了提高。
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不然孩子们会失去游戏的兴趣,因此要做到关注每一位幼儿,了解自己班的孩子不同的能力发展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是每一位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尊重、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要,在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努力挖掘材料的多功能性,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供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兴趣并获得成功感,激发并维持每一个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幼儿的想象离不开实践的操作,。实践与内容和材料又无法分离。活动中,教师应了解主题内容的适宜性、材料有效性,从中挖掘出最大的潜力,运用各种形式,利用多种途径,促进幼儿获得更有效的有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2版。
[2]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