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全州湘语古次浊平声字声调的分化现象

科创媒体号
身份证:362502199604270023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a38d/a38d202314/a38d2023141261-2-l.jpg">

摘要:全州(绍水镇)古次浊平声字今部分读阴平、部分读阳平,凡是声母为零声母的一律读阴平;声母读[m]、[l]的字,既有读阴平的,也有读阳平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另一条语音演变规律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该方言古次浊平声字声调的分化现象。

关键词:全州湘语;古次浊平;声母

全州县隶属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江上游,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据民国24年(1935)版《全县志》记载,当地各姓人氏先祖多迁自湘、赣、苏、浙等省,始迁时代大半在宋、元及明代,清初亦有之。汉族占全县人口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以瑶族为主。秦朝时于今县地始设零陵县,隶属长沙郡;五代后唐时期南楚始置全州。明清两代全州隶桂林府,解放后属桂林专区(后改称桂林地区)。1998年,桂林地区与桂林市合并,此后全州县隶属桂林市。中国语言地图集(2018)将全州县归为湘方言永全片,也有学者提出该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林亦,2004;黄启良,2013;覃远雄,2021)。该方言古全浊声母字今大多保留浊音,该方言有4个调类,但阴入大多归入阴平,阳入大多归入阳平,与西南官话的入声归派并不一致。因此,本文支持中国语言地图集(2018)的观点,认为全州方言属于湘方言。

我们对全州(绍水)常用次浊平声字声调的今读情况做了详细统计,由于次浊平字今读声调与今声母有密切关系,我们同时列出今声母读音,具体见表1。

微母、日母、疑母、云母、以母古次浊平声字的声调分化大致是以今声母为条件的。今声母读零声母的次浊平字,声调归阴平,如:“无、儿、鹅、于、移”;今声母带全浊声母的字,声调一律归阳平,如:“文、纹、营、融、容”;今声母为[m]、[l]的字,声调一部分归阴平,如:“魔、摩、雷、劳、牢”,一部分归阳平,如:“明、芦、梨”。

汉语方言中今平声的分化类型一般分为两种,即系统分化和部分分化。系统分化是分布最为广泛的类型,表现为清平字与浊平字较为整齐地分化为不同的调类。部分分化的古清平字与古浊平字仍较为整齐地分化为不同的声调,但有一定数量的字存在声调相混的现象。

可见,全州绍水方言属于部分分化,次浊平字或部分次浊平字归阴平。根据王莉宁(2012),“部分分化”中只有“部分次浊平字归阴平”除了在全州湘语中有分布,在胶东半岛、湘西乡话区也形成了小范围的连片分布,这些地区古平声的分化途径与其他汉语方言有所不同,只有浊塞音、塞擦音、擦音声母字发生了声调分化,比变音声母字仍读原调(归阴平);其他“部分分化”则呈散点状分布在“系统分化”中,这是在“系统分化”的基础上调类合并所致。

吴语安徽铜陵和土话湖南永州今平声不分阴阳且古全浊声母今仍保留浊音。当全浊声母仍保留浊音的时候,除了带强气流的次清声母以外,声调之间是难以突破声母“清-浊”的界限发生合并的,因此,吴语安徽铜陵和土话湖南永州平声一类的面貌应是存古现象。

我们还可以从发音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亓海峰(2010)在分析次浊平声的变化时,提到古“明、微、泥、来、日、疑、云、以”这几个次浊声母分别是鼻音、流音和近音,都是响音,在发音过程中它们虽然与其他浊辅音一样,声带需要颤动,但是与全浊塞音、塞擦音和擦音相比,它们的发音强度显然要弱一些。它们的语音性质实际上是介于清音和浊音之间。在平声分化演变的过程中,这些次浊声母字不太稳定,它们可能与全浊声母字一起成为阳平字,也可能与清声母字一起成为阴平字。这对于全州绍水方言中的现象似乎也适用。

参考文献:

[1]黄启良2013再论灌阳话的归属,语文研究(02).

[2]林亦2004 兴安高尚软土话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

[3]亓海峰2010 莱阳方言次浊平声变化的社会语言学考察,语言研究集刊.

[4]覃远雄2021广西全灌话的性质及其归属,方言(04).

[5]王莉宁2012 汉语方言中的“平分阴阳”及其地理分布,语文研究(01).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2012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汉语方言卷》,商务印书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