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次仁顿珠的小说《黑狐谷》
摘要:当代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作家在社会与文化的变迁过程中,反映出鲜明的生态文化立场以及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作者在小说《黑狐谷》中就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青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共生的生态观念,并分析了生态危机出现的社会根源。本文全面解读了次仁顿珠的中篇小说《黑狐谷》重点旨在阐释文本意蕴、艺术特点及其生态反思。
关键词:《黑狐谷》;生态反思;文学视野;
引言
20世纪80年代起,藏语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作者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本论文言及的次仁顿珠亦是如此。作为蒙古族藏语小说创作者,次仁顿珠在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用藏文写下了六十余篇短中长篇小说,并出版六部小说集,使其小说在藏语当代文坛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在藏语小说评论圈内,次仁顿珠的小说也备受青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作品体现的思想和意蕴
蒙古族作家次仁顿珠于2019年11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黑狐谷》,次仁顿珠善于书写藏族聚居区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背景下牧人的生活、情感和困境。《黑狐谷》以敏感的“生态移民”为主题,揭示了牧民离开草原和熟悉的游牧生活方式后内心情感的激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社会、文化、民族等问题的思考。作品细腻地描写了新时代广大牧民的生活和思想变革,同时也密切关注草原生态问题。体现旧社会制度落后思想和揭露宗教行为举止、衡量不同文化突、颂扬传统文化思想内容。作品语言优美,手法新颖,风趣幽默。其中《黑狐谷》已成为藏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被译成英、法、日、蒙、汉等多种文字,颇受国内外读者喜爱。
二、次仁顿珠的生平经历对小说的影响
生平经历中主要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出发,一个人的生活经历阅历对其作品有深刻的影响,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作者将个人的经历与体验、感悟等思想凝定下来的一种形式,是作者的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折射。正常的如我们经常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如大家熟知的曹雪芹先生和《红楼梦》,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是写不出荣国府和宁国府中那些生活场景的;再就是,如果杜甫没有切身的感受,不会创作出《三吏》、《三别》那样的诗作。这就是生活给了作家创作的素材和艺术的源泉。但是一般来说,生活的阅历丰富,对于作家的创作是有正面作用的,因为艺术的基础决定了生活积累对艺术可能达到的高度的促进作用。因此,从个人人生经历来看,首先,次仁顿珠的小说中包含了他孩童时代所获悉的大量的轶闻趣事。比如,与他父亲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对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其次,短暂的学校生活不仅使次仁顿珠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而且也巩固了他对文学探索的信念。再者,自学生时代期,他开始阅读国外小说并坚持至今的阅读习惯,不仅拓展了他关于小说方面的知识,而且也构筑了他的某种特定的文学创作品格。
次仁顿珠作为与藏族新小说家中的作者,他的小说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当时的写作环境的氛围,进而培育了他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延续至今。 藏族当代小说中的风俗描写和文学传统的继承最为主要地体现了文学的“民族特征”。首先,无论是作者有意还是无意,许多作品都暗含有一种地方生活及其风俗特征的叙事,而这种风俗习性的展示的确增强的其作品的民族特点。其次,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小说民族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藏族当代小说的创作元素中,像《格萨尔王史诗》、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文学传统都有所运用,为小说增添了别样的色泽。次仁顿珠也不例外,这些元素都为他小说“民间”特征的构成奠定了基础,但这与许多当代藏族作家不一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历史叙事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期,许多藏语小说只是罗列了历史事件,或者将历史背景简单地布置为了小说的背景,却没有强有力的刻画小说历史叙事的独特性。但自步入21世纪以来,像次仁顿珠等一些作者的历史叙事开始趋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强化了藏语小说的历史叙事特征。再者,“现代”特征的创作方式为藏族文学开拓了崭新的写作空间,但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原因,此类小说并没有被纳入藏语文学的主流形式之中,而只是以边缘状态存在。
五、《黑狐谷》的生态反思
作者次仁顿珠在小说《黑孤谷》中表现出的藏族传统生态观念,值得肯定和发扬。如何在保持青藏高原地区文化特色的同时,以拓展的视野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今天的多元文化碰撞,是无数作家们思考的主题。生态文学批评引导人们建设生态人格,重视精神生态,使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就描写了远离城市,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生态观念;被誉为深层生态学先驱的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诗意地栖居”,强调人与自然的诗意共存与平等和谐精神。在小说《黑孤谷》中,一方面反映出来的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们被欲望和物质金钱所诱惑,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生态危机,导致人们利欲熏心、心智的迷失、行为的失常,丧失了对生态系统的责任感,从而引发对黑孤谷的过度开发等一系列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从而使“诗意的栖居”变成不可能;另一方面,在牺牲和破坏黑狐谷自然环境基础的同时去获取利益以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又促使欲望膨胀,进一步加速了精神生态危机的出现,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生态危机的愈演愈烈。不仅表现在传统乡土草原黑狐谷的破坏与现代化的碾压,而且在泽雄县城也难逃危机。泽雄县城坏消息不断出现,车祸、中毒、房屋和桥梁的倒塌致使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从而使“诗意的栖居”变得遥不可及。生态批评倡导回归人类自己内部的自然,重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责任感、使命感,反思人类在文明道路发展中行为上的偏差,塑造生态人格。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回归自然天性,改善人类的精神状态,努力改善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为我们的灵魂寻找一片充满诗意的栖息地,重新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
小结
总之在现阶段的藏文化语境中,它缺乏一种传统文化的支持。二,此类文本只是一种对西方文学创作的简单模仿,并形成没有独立的特点。对于次仁顿珠的小说而言,带有“现代”特征的文学并没有像有的藏族作家那样,而以往的“现实”特征十分清楚。所以,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怎样提升藏语小说的品格,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 次仁顿珠,黑狐谷,章恰尔[J]. 2012:(4).
[2]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 [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王峻岩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2.
[4] 徐美恒,论藏族作家小说创作中的文化选择及其审美形态差异[J].青海社会科学2008:6.
[5] 道吉任软,新中国藏族文学发展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9:3.
[6] 才旦,青海当代藏族文学的发展及其现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4卷第3期.
[7] 叶舒宪,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