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激光枪射击社团智慧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教学实践媒体号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为支撑,创新构建激光枪射击社团智慧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智慧体育是一种特征鲜明、内涵丰富、面向未来的新型理念,它使体育运动变的更加“智慧”,用在激光枪射击社团中可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运动需求,丰富体验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光枪射击运动是用枪支瞄准目标,在一定距离外完成精准打靶的竞技项目,可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心态的稳定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对不太成熟,对于技术的把握也不太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将智慧体育教学融入激光枪射击训练中,通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稳定的心态,提高射击水平。

关键词:射击运动;智慧体育;体育教学模式

受不断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影响,竞技体育已被作为体现每个国家物质、精神文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

中国射击队是我国竞技体育项目中的一支强队,在世界各级别射击比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是专业射击运动生涯的起点,而安徽省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射击运动的省份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运动员。我校射击社团成立于2018年,秉承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得冠军,为专业队输送了一大批好苗子。

智慧体育教学模式是运用多媒体、互联网或智慧体育智能设备等信息化技术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为主要目的。于学校而言,通过开展此课程,建立新兴社团也能为学校的发展和形象展示搭建一个新的平台,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

1智慧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必要性

1.1围绕“学、练、赛”,紧贴体育新课标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发展,智慧体育的投入使用,改变了以教师只重视“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练、赛”的课堂现状;也告别了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实现对整个学习阶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对于射击训练来说,教练员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讲解和示范动作,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练习;不再只关注每一次的射击环数,而是更加注重扣动扳机时学生的技术动作与心理变化。

1.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高水平的技术动作和稳定的心态对于射击运动员来说缺一不可。智慧体育的投入使用,通过佩戴运动手环臂带,对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心率进行实时检测,教练员能够根据数据反应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同时学生也能够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具有更直观、更立体的感知。运动手环臂带的日常监测,帮助学生在赛场上能很好地把握节奏,在觉得情绪不够平静的时,放下枪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调节心情。

1.3加强国防教育、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参加大型射击比赛的现场视频,使学生与场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获奖的情绪产生共情,体会射击运动带来的紧张刺激和成就感,树立目标,建立榜样;也可以适当传递实弹射击知识和观看实弹训练视频,在高度现实的训练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昂扬的斗志,培养更高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

2 智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特点

2.1智慧体育教学模式应具有教学体验性

激光枪射击教学的过程要体现教练员传授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兴趣,主动的参与到激光枪射击运动中,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保持稳定的心态,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2.2对智慧体育教学模式要有结果生成性

教练员在训练前要认真准备教学内容,根据射击场馆、训练器材、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重难点等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练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对于消极情况要及时的进行转化;对于典型事例要进行强调加深,射击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心率变化只反应个人心理稳定情况,还需差异化对待;重视提高学生对射击课堂产生的结果关注,提高课堂效率。

就小学6年级射击队的体育课堂具体数据情况统计如下:

总体情况:本节课上课人数为20人,上课时间为42分钟;50秒;平均心率为94次/分,运动密度为6%,平均心率较低,运动密度较低;学生身体没有得到较好的锻炼,需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达到运动锻炼的效果。

课堂各阶段平均心率:开始阶段过稿;准备阶段适宜;基本阶段过低;结束阶段过低。

运动时间占比情况:待提高状态持续40′16″,应适当提高课堂总体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平均心率曲线:本节课心率曲线总体走势平缓;心率曲线高峰没有处在基本阶段,教师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应将强度比较高的内容安排在基本阶段内,运动后心率恢复比较慢,应着重提高学生心脏恢复功能。

2.3在智慧体育教学中注重德育培养

智慧体育教育课堂中,要更加注重德育培养。射击运动员初期选材时,对心理特质就要进行有效的甄别,技术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积累,后期更需要引导和呵护好心理特质,稳定的竞赛发挥是青少年射击运动培养的终极目标。体育品德知识应该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游戏、比赛中寻找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射击运动品德知识的培养,培养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让学生更能切身感受到遵守射击比赛规则的重要作用。

3 小学激光枪射击社团智慧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影响因素

3.1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小学生尚不能很深刻的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射击运动主要以兴趣的方式参与。结合目前小学激光枪射击社团教学的现状而言,教练员多根据射击课程的基本内容来指导学生参与训练活动,比如反复练习举枪、瞄准和击发。课堂教学的模式单一、内容枯燥,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影响学生对射击运动的认知及兴趣。

3.2训练方式相对落后

最初的梯队建设依靠各班级班主任老师推荐,受技术认知的局限性推荐过来的学生很多并非最佳人选。对射击运动感兴趣,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符合条件的寥寥无几,后期训练就出现很多问题,在成绩上也很难有突破。

学生刚开始对射击项目很新奇,具有一定的兴趣,但过了新鲜感以后,学生开始有逃避参与训练的表现。很长一段时间,教练员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监督,学生保持原始刻板反复的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不利于射击运动后期的开展教学。

3.3忽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与学生有时会过于关注单发射击的结果,对偶尔出现的“远弹”耿耿于怀,心情变的沮丧而打乱原有的节奏;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也会因为射击一发失误,心态就会发生很大变化,无法做到打一发忘一发,很难再正常发挥,保持好的状态完成比赛;还有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练员往往容易忽视他们细微的心理变化,没有及时进行疏导和调节,也未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调节的习惯。然而在射击这项极度考验心理素质的运动中,稳定的心态是运动员能成功的最重要部分,要想获得好的成绩,日常训练中就不能忽视对良好训练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4小学激光枪射击社团智慧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4.1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智慧课堂背景下,要求教练员要重视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教学效果、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小学生比较喜欢趣味性、竞争性的内容,但容易受自身能力限制和教练员单一的教学方式影响,长时间训练无法取得进步,而最终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练员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个人专业水平与教学效率成了重中之重。

以射击队选材为例,为保证队伍质量,改初期的推荐为科学的选拔,认真做好筹备工作。通过对参选学生进行身高、臂长、上下身比例测量,口令执行能力、反应力、协调性、平衡能力等多种身体素质测试,最终留下各方面比较符合的“种子选手”建立新的梯队,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平板视频向新同学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枪的构造和基本操纵方法,对射击运动有快速、清晰的认识。后期训练中,也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视频,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和技术动作进行提前熟悉,反复看视频听讲解,引发思考,实现在实际训练中一点即透,快速掌握打枪的技术动作,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最终目标。

4.2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射击成绩

射击教学和所有的教学一样,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前教练员可以整合制作丰富的多媒体、动画、音视频的电子教材,把激光枪的构造、基本的握枪和瞄准方法、日常训练中的注意事项,整合为 5~10 分钟的微课进行讲解,学生可以用很短的时间来认识激光枪、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即课前学生的“先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高水平射击比赛现场视频,使学生与场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获奖的情绪产生共情,观察优秀射击运动员的表现,体会射击运动带来的紧张刺激和成就感,树立目标,建立榜样,唤起斗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比赛欲望,使他们懂得珍惜学习、比赛机会。

课中要体现学生课堂学练中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式、合作式教学为主,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师生均建立了“先知”的基础上,解决“学会做”的问题已经变的相对简单,课堂中的时间将更多的用于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上。多样化的射击训练内容与方法,让日常训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举枪、瞄准和击发;通过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保证训练量,从而解决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实现成绩上不断有新突破的最终目标。

在上课过程中,佩戴运动手环臂带,实时监测运动员运动心率和安静心率,科学有效的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率变化,教师可以更方便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课后教练员可以灵活运用相关的智慧体育软件巩固相关的训练内容,如:Keep,天天跳绳等运动类APP,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对学生课外的身体素质练习情况进行记录和指导。发起一些体能性训练活动,或者打卡完成相应的素质练习课后作业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内容,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和探索相应的体育锻炼技能,提高自身的射击水平和身体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意识。

4.3多层次教学目标,巩固射击能力

课程目标即特定阶段的课程所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于小学阶段的射击课程而言,要不断提高教练员自身专业水平,保证选材与训练的科学性、专业性。确保能够参与训练的所有学生在拥有强健体魄与健康心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激光枪的基本操作办法,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方式方法,拥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在训练过程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射击节奏。

引导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与比赛,在多次的举枪、放枪之间学会思考,不断提高个人射击水平。让学生在训练与比赛中感受团队带来的温暖、体会成绩进步时的成就感,享受射击运动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帮助学生与队友协作中进步,在与对手较量中成长,培养其竞争、合作能力与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不断学生激发参与射击运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终体育育奠定坚实基础。

4.4运用信息化智能设备,关注学生个体心理差异

从射击项目技术本身出发,射击单枪发射技术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举枪、瞄准、击发。即需要运动员高度的集中度和连续性。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在完成技术动作的同时,也是对自己心理状态的情绪把控,避免对自己思维的无关干扰。青少年设计运动员选材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良好的抗压能力。

利用运动手环臂带实时关注学生心率变化,评估运动员的心态是否保持正常,对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与安抚,并加强体育教学安全,反复对比分析,关注个别差异。

案例:学生A是个射击成绩很好的女孩,有点内向,不爱说话。每次来到馆里就立刻上靶台认真训练,下靶台就坐在角落里认真写作业。每次的打靶成绩好与坏从来不说,累与不累也不表达,偶尔教练员上去询问,她的声音很小,说的话也很少。平时她的射击成绩很突出,大家都觉得成绩稳定,应该没有问题,就推荐她到市里参加比赛。但当时比赛现场的表现太令人惊讶,小姑娘紧张得嘴唇发白,隔着两三米的距离,教练员喊她想要帮助缓和其紧张情绪,她仿佛什么听不见,表情木讷,打得毫无规律和节奏,技巧要点也完全忘记,发挥严重失误,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通过智慧体育教学实践发现,给学生佩戴运动手环臂带监控心率,可以对心率变化进行实时反馈,自动评估心态,教练员根据学生在射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可以对异常情况进行继续处理。在训练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在关键时刻心率加快,如每组最后一发、每次打到10环或者飘了“远弹”后情绪上有很大波动,心率通常会达到130-150次/分不等。有的学生会尝试自我调节,懂得通过休息去平复心态;但有的学生乱了节奏,则一发不可收拾。通过平板中的智慧体育课软件显示心率波动较大时,学生心理不够平稳,教练员会立刻要求此类学生暂停练习,引导其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做简单的徒手运动、坐下休息或喝水等等方式,去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转移注意力,调整好心态后重新找回节奏,完成练习。面对不善沟通,不敢表达自己感受或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学生,时刻关注这类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和情绪上的波动,教练员应第一时间给予安抚与帮助。

4.5建立多元立体化评价体系

智慧体育课堂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学手段融入新一代的信息和科技技术。能够根据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变化与心理变化数据,对其整个学习阶段进行过程性评价,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单一模式。实现立足过程,关注差异,全面构建多元立体化评价体系。

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对学生的练习动作进行实时的拍摄记录,课后对视频中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问题的所在,积极地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另外,通过给训练过程中的学生佩戴监测手环,实现教练员对学生瞄准期与安静期心率变化的有效监测,实时关注心率数字的动态变化是否符合个人指标,评估学生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的心态是否保持正常。反复对比分析,关注个别差异,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帮助他们更加合理的掌握运动技术,提高成绩。

5结论与建议

(1)教练员在训练前要充分准备备课内容,对于课堂导入环节要精心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对射击运动的喜爱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体验感。

(2)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电子信息技术,丰富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及稳定学习心态,提高学生对射击动作的理解和技战术教学的直观性。

(3)教学方式要多元化,及时调整学生心情,使其树立信心,稳定心态,提高创造力。

(4)关注个体差异,以生为本,加强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林为新.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体育高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体育视野,2021(08):58-59.

[2]窦丽,陈华卫,钱澄.高校“智慧体育课堂”的价值与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136-140+146.

[3]刘佳鑫.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特质分析[J].青少年体育,2022(06):82-83.

[4]季浏.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实践课课时教学设计与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家解读[J].体育教学,2022,42(08):4-7.

[5]薛晓冬.射击运动员科学选材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0(36):161-162.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36078.

[6]赵如意,鲍王钰.智能运动手环对体育行为和体育习惯的影响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3):62-66.DOI:10.13932/j.cnki.sctykx.2021.03.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