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文化转译视角下北京鲁迅博物馆文创策略研究

科学探索媒体号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a57b/a57b202321/a57b202321248-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a57b/a57b202321/a57b202321248-3-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a57b/a57b202321/a57b202321248-4-l.jpg">

摘要: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下,通过对北京鲁迅博物馆所蕴含的精神、代表的红色文化进行提取、重组、转译的创新性应用于新时代文创产品中,即从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转化路径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文创产品升级策略,促进北京鲁迅博物馆红色文创产品的优化升级,助力北京地区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践行文化自信。

关键词:北京鲁迅博物馆;文化转译;红色文化;文创设计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孕育出的一种以红色为基调的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当代生产生活中物质性历史资源的重要载体,其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价值必然会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因此,红色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而采用科技创造、创新的方法有助于搭建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受众人群在享受产品带来的良好体验感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红色文化所展现出的独特意蕴。基于此,从符号学角度运用文化转译的方法探析北京鲁迅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具有较为深刻的意义。

1.文化转译与北京地区红色文创设计概念

1.1文化转译的解析

“转译”源于语言学范畴词汇,是将一种文字通过媒介语言翻译为另一种文字的特殊翻译行为。[2]本文中的文化转译是利用符号学原理,将红色文化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包括对红色文化的视觉化符号、元素精神等提炼和应用,准确地解读、提炼、再设计,探索文化转译下红色视觉元素运用现代化设计艺术语言的表达、传播,共同推进市场与文化的繁荣发展。

文旅融合下的红色文化转译并不是模式化的解读,是具有创造性的设计表达;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创造的方式转化与博物馆相关的历史文化及追溯过往历史情景的过程;以现代文化创意的思路进行剖析和再创造,呈现出符合现代美学观念和消费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化创意衍生产品。其中,涉及有主题地对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等视觉元素的凝练和转换、加工,达到对受众人群产生交互性的文化输出,推动红色文化传播。

1.2红色文化转译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转译是从历史沉淀下的红色文化中提取元素,从而转化到一个新体系中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承载科学技术的一种创新性转译手法。红色文化转译过程有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赋予红色文化更加深刻的意义。而北京鲁迅博物馆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也决定了其中具备挖掘和不断发展的潜力。因此,通过文化转译在设计创造层面,即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转译分析能够挖掘更加深刻的内涵,有利于后期文创产品的升级创造和特色IP品牌的深度研发。

1.3北京地区红色文化及文创产品现状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地区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聚集了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色文创产品是通过深刻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审美视角呈现出来的产品,是被赋予了时代的印记、以及鲜明的红色情感的表达。历史沉淀以及地域发展所形成的红色文化体系,即红色文化精神、红色地标、红色文物及红色遗址遗迹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艺术领域中有着重要性和特殊性,通过设计人才的创意性转化,创造出实用性、文化性、艺术性兼备的红色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建党百年之际,北京市推出了50条红色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并发布红色旅游地区,打造出五条党史游学的路线,具体为《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北京鲁迅博物馆,北大红楼等。北京作为首都,其重要的政治文化属性以及红色文化所反映出的教育性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在这样的趋势下,红色文化思潮迅速兴起,北京地区政府和相关企业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文创产品研发相互结合,创造出许多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红色主题文创产品。例如:新青年帆布包,北大红楼徽章,鲁迅书签等,使红色文创的“严肃感”变成了品质与热度并存的时尚潮品,红色文创产品的购买热潮在北京文创产品市场中达到了新的高度。

2.北京鲁迅博物馆及其文创产品现状调研分析

2.1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区内包括鲁迅故居以及鲁迅生平陈列馆两部分,承载着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体系。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中国新兴木刻的首创者,其在小说、散文、杂文、现代诗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贡献。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高度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同时,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和学习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先生而建立的社会科学类人物博物馆,是首批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馆内珍藏丰富的文物及图书藏品。其中有鲁迅的著作及译作的文稿、书信手稿等手迹,具备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笔者认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是关于红色文化研究方向的一个重要命题,有助于快速推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北京地区的红色文创品牌影响力。

2.2北京鲁迅博物馆文创发展现状

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共有39个展览项目获奖,其中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鲁迅的道路-鲁迅生平陈列展”赫然在列,荣获精品奖项,成为北京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展陈列。北京鲁迅博物馆在文旅融合的环境趋势下,依托“红色”优势,并作为北京地区热门红色旅游路线之一,迅速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据调研,北京鲁迅博物馆内设有文创主题商店-“鲁迅书店”,以书店和文创店相结合的形式经营,客人熙来攘往。其中,印有“新青年”封面的帆布包、笔记本、鲁迅名言贴纸等较为热销,受到年轻消费者们的喜爱。其次,线上经营一家由官网授权的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文创店,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微信小程序或网站中自助下单。笔者认为,北京鲁迅博物馆从文创开发早期的“贴牌套路”,到近两年逐渐向原创、精益求精的设计产品转变。如书签、折扇、冰箱贴、印章等系列产品能够唤起大众们的红色热情,以大众喜欢的方式传递红色正能量。

2.3北京鲁迅博物馆文创产品类型

目前,北京鲁迅博物馆中文创产品按照系列分为:鲁迅漫画像系列文创产品、“夕拾朝荷”—鲁迅手摹纹样系列文创产品、新文化运动系列文创产品 —“孺子牛”系列。根据系列打造不同类型的文创产品,将历史情怀载入产品中去,达到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的效果,帮助消费者特别是青年、青少年群体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次,按照产品类别分类有家具用品类、文具类、生活用品类。北京鲁迅博物馆致力于从鲁迅的形象、居住环境、性格、喜好等进行凝炼与整合,用艺术化的语言走进大众心中,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3.北京鲁迅博物馆文创设计的转译应用

3.1物质层“形”的元素转译与应用

红色文化中物质层“形”的元素转译指的是以实体形式见证党在各个时期的光荣历史、革命文化以及伟大革命者。而其中的伟大革命者形象元素的提取与应用在红色文创设计中较为普遍,因此,设计者们需要着重思考在革命人物既有形象上进行转译应用。

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了“鲁迅漫画像”系列文创产品(如图1-3),是画家掘尾纯一在鲁迅漫画肖像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的形象,对鲁迅的表情、动作、服饰通过元素的提取和整合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夸张的卡通人物形象再配上鲁迅箴言,具有趣味性又蕴含哲理。之后,开发出书签、尺子、便签本、笔袋等学习用品,都起到了比较好的教育作用。鲁迅系列明信片、书签等多款产品上市,在设计中都明确表达出鲁迅作为红色革命者所具备的伸张正义的特征,与市面上大部分红色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创设计相区别,也因此以鲁迅形象为主题的IP文创得到了青少年人们的追捧,致使鲁迅革命家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也从侧面印证一款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的产生能够极大的弘扬红色文化。

3.2行为层“境”的元素转译与应用

红色文化转译中“境”的元素转译主要体现在行为层,主要是指的历史人物的生活方式、情感寄托的集中体现。体现在红色文化中延续下来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北京鲁迅博物馆内设有鲁迅亲自设计的旧居,鲁迅旧居套装明信片为黑白照片集,从图(4-5)中可以看出:老北京的街道的风貌、鲁迅旧居的房屋布置、小院中幽静且惬意的氛围。1924年鲁迅在旧居中创作了《秋夜》中的一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文创产品系列明信片的设计直接选取了鲁迅故居环境的照片,光线层次丰富,构图庄重严谨,用于文创产品具有收藏和纪念意义。明信片中能够反映出鲁迅先生在旧居中时所处的环境和生活习惯,同时也赋予了明信片深厚的红色内涵。

3.3精神层“意 ”的元素转译应用

红色文化中“意”的元素转译体现在精神领域,主要是指在革命时期表达和反应的思想、理论、精神、口号,这些具有革命性的红色精神贯穿于红色文化当中,而红色文创产品要着重把握红色文化中精神领域元素的转译。文化转译法应用于精神类文化题材时,需要先剖析其文化内涵,再将精神内涵凝练为具象符号化,或者以某个物品作为承载,将红色文化精神用隐喻的形式去表达。设计者需要巧妙选取元素融入到产品当中,让人民群众更深刻的理解红色历史的精神意义,要建立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与当代人民群众的联系,激发人们对红色历史事迹的探索之心。

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对于“孺子牛”精神元素的转译恰到好处,馆内文创产品推出了“孺子牛”系列(如图6-8),其中“孺子牛”丝巾设计创意来自于鲁迅《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中被人们熟知,也被一代代人所传颂为“孺子牛”精神。之后,设计师又选取馆藏木刻版画中的装饰边框,对鲁迅博物馆手绘图案的纹样进行解读和分析,运用现代的手法进行再创意设计,将文创产品融入人民的生活当中,更好的弘扬“孺子牛”精神。

4.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优化升级策略

经上述调研分析,北京鲁迅博物馆陆续推出系列红色文创产品,产品设计仍有很大改进空间,如产品内涵承载地域性特征不明显、产品载体不够新颖、产品设计元素较为单一等问题,这也是目前红色文创产品容易出现的共性化问题,因此,今后的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当予以优化升级。

4.1凝练红色文化符号,深挖红色文化内涵

北京鲁迅博物馆内的文创产品仍需加强对于红色属性的深入挖掘。运用凝练视觉符号的设计手段去再现红色历史中发生的趣事,让用户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和强烈的情感。要立足于博物馆内的藏品,同时与北京地区的红色文化内涵相结合、进行深度剖析,提取红色符号和元素,使产品更具地域性和主题性,避免出现传递文化信息模糊的情况。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进行内涵衍生,发挥红色文创产品的教育导向作用,体现红色文化精神核心内涵。

4.2赋能产品创意升级,生动传承红色故事

文创产品的关键在于“创意”,好的创意是产品设计的灵魂,红色文创产品更需要通过独特创意去赋能产品升级。北京鲁迅博物馆借助对外 IP联名等合作形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成效显著。笔者认为,红色文创产品更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持续更新产品的品类,丰富产品的载体和设计风格;立足于新时代下的红色元素创新,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与新时代相契合的元素;用现代化的艺术语言,生动传承好红色文化内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4.3拓展产品研发思路,助推文旅产业融合

北京鲁迅博物馆中一些常见载体的文创产品能够唤起年长一辈的红色情怀。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馆内文创产品需要加强对年轻群体的需求分析;不断扩展新的产品载体形式和内容,为产品注入新形态和新玩法。要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红色文创+游戏”、“红色文创+美食”、“红色文创+节日”等方向,给予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让消费者有一个愉悦和完整的体验过程,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的融合与发展。

5.总结

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业融合下北京鲁迅博物馆也相继推出许多优秀红色文创产品,大力发挥红色文化宣传阵地的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博物馆红色文创也将会面临更多可能性,数字文创、互动体验、元宇宙等不同形式的文创衍生产品会受到各界的关注,北京鲁迅博物馆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依托文化旅游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客源市场,充分发挥设计力量,不断呈现具有特色的新型文创产品,以此激发大众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奋进新征程、迈向新时代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金堂. 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J].党建研究,2017(5):46-48.

[2]刘媛霞,殷俊. 基于文化转译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数字文创设计[J]. 包装工程,2022(010):043.

[3]马玲,栗宗爱,景剑雄. 徽文化转译视角下城镇旅游地图的设计探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4):4.

[4]刘旭. 基于文化转译理念的传统文化APP设计[J]. 包装工程,2020,41(2):6.

[5]刘畅,雷青. 文化场域视角下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设计转译.

[6]李红超. 北京地区红色旅游文创设计研究[J]. 设计,2021,34(11):3.

[7]郜红合,李咏蔚,刘兆龙. 红色遗产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价值研究[J]. 丝网印刷,2022(8):4.

[8]胡停停. 红色文化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以安徽博物院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3):4.

作者简介:任百慧,1997年3月26日,女,满族,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在读,艺术设计,北京市兴华大街二段一号北京印刷学院。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