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

文化媒体号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31400

摘要   师范生核心素养是能够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格品质和应变能力,是在学习中历练出来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课程思政,是通过课堂教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创新实践,是教书与育人实现统一的推进器。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在党委统筹规划下,强化“育人共同体”的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使课程育人落到实处,价值引领和精神培育润物无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李燕(1978-)女,安徽桐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地理,13866602272,1262068446@qq.com

基金项目:

1、2022年安徽省人文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课程思政赋能就业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2AH053011)

2、2022年安徽省教学研究重大项目:科教兴国背景下师范专业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jyxm1361)

3、2021年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一般项目: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桐城师专为例(项目编号:Tcsz2021jyyb0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中提到“强教必先强师[1]”,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师范生作为新时代未来的准教师,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师范生核心素养是能够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格品质和应变能力,是在学习中历练出来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2],旨在让师范生学会如何教学、如何育人,同时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成长、自我提升。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3]。

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知识传授的同时,高度关注各类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构建全课程育人环境。“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思想,各类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课程思政承载着潜移默化的“载道”和“育人”的功能。

一、师范生核心素养模型

师范生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既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二者缺一不可。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学校全体教师、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发挥协同育人作用[4],形成包含四个维度、十二个素养指标的师范生核心素养模型。

(一)践行师德: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是师德师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品行之师,是知识、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的传授者[5],是道德的表率。“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政治思想、言行举止和工作作风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6]。

二是教育情怀。教育是一种大智慧,也是一种家国情怀,是教师执着追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信念,是教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动力。

三是理想信念。只有拥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教师,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的栋梁之材[7]。师范生要始终把个人的发展于与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好教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无悔的青春。

(二)学会教学: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

一是跨学科知识。师范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还要学习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知识领域的宽度和深度。

二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师范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贯穿到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完成各个教学目标。

三是信息技术。身处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师范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灵活利用各种在线网络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三)学会育人:科学的教育教学素养

一是以生为本。教师要处处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二是全面育人。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业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各种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要在生活中给学生答疑解惑,增进师生关系,加强彼此理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是班级管理。积极组织和指导班级活动恰是育人的契机,也能借此综合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遇到学生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家校协同教育,助力学生不断成长。

(四)学会发展:持续的反思创新素养

一是反思学习。师范生在课堂模拟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加强学习,快速成长为专业教师。

二是沟通合作。师范生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磨练出来的沟通合作能力,十分有利于在未来的工作中妥善处理同事、学生、家长间的事务,增进彼此了解,提升教学效果。

三是实践创新。在实践中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要协调,课程内容应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师范生的实习工作更要与中小学校密切联系,让师范生在实践教育基地的“实战演练”中领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正内涵。

二、高校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职责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课堂和实践活动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肩负起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专业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多重职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复合人才的目标[4]。

思政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上的引路人,教师身体力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对学生具有身教胜于言传的巨大影响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发挥了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强大作用。

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和承担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专业课教师应该时刻具备“课程思政”的授课意识和肩负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积极拓展专业课教学内容,注重通过案例与实践等方式,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融入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教育。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要与时代进步和国家发展保持一致,并结合学科前沿知识与热点问题,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与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同向同行的实践路径

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十二个基本要点,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追求的教育效果。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于一体的课程思政,立足课堂教学,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守立德树人使命。

(一)加强顶层设计,校党委统筹规划

学校的课程思政和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是党委领导下的举全校之力的重大工程。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人事处、思政部、督导处积极配合,院系重点落实,逐步建立全学科覆盖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高品质课程思政工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提升。

(二)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育人共同体”的思想理念

课程思政是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形式。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应自觉地把科学知识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组建多学科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从师范生核心素养角度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任何做事、如何成才,逐渐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尊重课程建设规律,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

遵循“通识+专业”“共性+个性”的课程建设原则,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思政元素的发掘,将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保障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拼搏、持续奋斗[8]。

(四)重视教学改革,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课程思政像一面旗帜,指引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浩瀚的知识海洋浸润着深刻而广博的思政营养,借助校园文化筑就课程思政成长的土壤,形成师范生极赋个人色彩的核心素养。首先,精心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学设计,细化具体教学目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层递进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育人目标上,营造“人人重育人、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的思政氛围。其次是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元素深度融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中,拓展课程思政的阵地,促进学生精神品质的提升。

四、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是培养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课程思政和核心素养培育是非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9]”的精神,两者都履行课堂教学的核心育人职能,在课程中同向同行,致力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静梅;吴艳霞;张国印;孙建国;夏松竹.关于立德树人与大教育格局教育体制的思考[J].科教导刊,2020(05):3

[2]李静.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高师院校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19.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2022-03-16.

[4]赵光;孙伟锋;仲璟怡.“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20(07):15.

[5]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8):4-7.

[6]钟秉林.扎根中国大地 推进强师兴国[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10.

[7]崔淑丽;王一婷;杨琳;王羽青.师范专业认证下师范类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03):69-71.

[8]张家昊.高校篮球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01):15.

[9]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http://www.china.com.cn/newphoto/news/2016-12/08/content_39878764.htm,2016-12-08/2022-03-16.

[10]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北京:人民日报,2016-12-09.

[11]罗雨晴.新时代背景下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6(06)2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