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新特征”和重要意义

文化媒体号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作者简介:张昭(1986.08—),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丁国恒(1997.07—),男,汉族,山西临汾,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全面、深刻的阐述,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体系”。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上主要体现在教育大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教育大学生树立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劳动理念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四最劳动观”三个方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出了强调手脑并用和知行合一、劳动教育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哥劳动教育的多种新形式三个主要方面的特征。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劳动实践的能力和有利于指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  劳动教育  新内涵  新特征 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全面、深刻的阐述,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方法、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新特征”和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内涵”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劳动教育等重要论述和已有学者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成果,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上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大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教育部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针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劳动目标被表述为“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教育部.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教育科学论坛,2020(24).]]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关于劳动、劳动教育的讲话中也多次强调勤奋、诚实、平等、创造等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劳动教育同样承担着引导他们认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坚持正确的劳动理念、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持守正确的劳动品德的价值引领功能。

(二)教育大学生树立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劳动理念

“全面发展”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劳动对劳动者的客观要求。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就是“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373.]]新时代的“全面发展”不仅意味着大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意味着对大学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协同化的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劳动教育第一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再次彰显其在“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中的重要地位。劳动创造了历史,倡导劳动、热爱劳动、赞美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教育大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四最劳动观”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育人优先,育人又首需正三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0(01).]]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热 爱劳动、诚实劳动的理念就凸显的尤为重要。我国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和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职业歧视、金钱至上、带有有色眼镜看待一线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和农民等不良社会现象。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地位平等,均应该被鼓励被尊重。当下国际竞争激烈,青年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储备力量,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前途。因此,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举足轻重。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特征”

(一)强调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中,“手脑并用”是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且将“知行合一”作为与“手脑并用”紧密联系的指导思想。在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手脑并用”也被列为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也勉励当代大学生要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要把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这些都进一步明确了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作为劳动教育基本原则的重要地位,并成为构建高校劳动课程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除此之外、以校内主题活动、丰收节、纪念日、劳动周等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也通过一系列仪式性或非仪式性的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劳动、善于劳动的良好品质,从而让“手脑并重、知行合一”的政策导向触及灵魂、落到实处。

(二)强调劳动教育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需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理论导报,2020(9).]]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这些指示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他指出“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指出要重视以榜样教育为手段进行劳动教育,而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为主 体的劳动榜样身上体现出来的专兼相济、理实一体、劳智并重、德才兼备本就是这一导向的忠实践行者。

(三)强调对劳动教育的多种新形式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超越时空限制的特点,依靠新的媒介、新的平台开展,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 能技术等渠道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通识教育”“慕课” “云课堂”等都是讲好劳动教育的好平台,劳动教育跟上时代的新潮可以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过去劳动教育只是在于凭借学校的一己之力的单方面主导,新时代突出了对家 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协同发展、互相补充的布局,以期调动社会力量一齐参与、共 建劳动教育。家庭通过优良家风的熏陶、涉及衣食住行方面的劳动锻炼,发挥出家长作 为“第一任老师”的基础作用;学校通过劳动理论课程教授、校内外劳动实践等活动,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社会通过提供企业、工厂等实践场所,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形成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深度合作的新模式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年大学生作 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一部分,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劳动品质、劳动实践的能力、 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奉献社会的精神,都对他们自生的成长成才和国家民族的兴 旺发达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为培养大学生将所学所知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所用能力。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活动的开展需要劳动品质来支撑,在新时代劳动品质是推动社会主义劳动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错误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自私功利、不守诚信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因此,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大学生树立平等和谐、团结协作的劳动理念,秉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劳动态度,养成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劳动品德,是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开展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利于端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正确看待和认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区别,深刻体验到身心的愉悦,最终形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享受劳动、劳动体现和创造价值的正确劳动观念,养成劳动就是为社会服务,要在劳动中展现出个人道德风貌的理性认知。

(二)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劳动实践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劳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让大学生在劳动的舞台上尽情锻炼,不断磨练实践能力。大学生们抓住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在校时光,在致力于做成做好每一件大事小事之中,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高效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视野、观念、能力等方面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学生们在参与劳动教育全过程中,以劳动实践为路径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自身更加深刻 的理解领悟书本的知识,在理论学习中结合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三)有利于指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陷入毕业即失业的自我迷茫。因此,从加强劳动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等领域入手,帮助大学生毕业时正确面对就业压力,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就业能力,最终实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劳动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也是方法,把劳动教育具体内容与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 育理论相融合,可以培育和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 能力和整体素质发挥,从而为未来劳动做好准备。只有充分认识到在大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落实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工作,才能在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职业规划,劳动技能。在出校后,保持早已养成的劳动习惯,以及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形成其职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刘向兵等著. 新时代高校教育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30.

教育部.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教育科学论坛,2020(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373.

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0(0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理论导报,2020(9).

习近平.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 11-25 (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