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芷江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及对当代启示

文化媒体号
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怀化418000

[※ 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项目:芷江抗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PZB2021-2)

作者简介:1.许婷,女,湖南慈利人(2001.10-)本科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2.何咏梅(1966.04-)女,湖南芷江人,通讯作者,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政治文化方面的研究;]※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守护西南大门,赢得抗战胜利,芷江民众纷纷加入抗战行列,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为抗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和革命力量,响应号召积极参与修建和维护机场,为前方战场捐款捐物提供人力运输,为救济难民抚慰士兵等提供场所和帮助等。以芷江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为研究对象,探索出芷江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对当代的启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人民群众,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传承人民群众爱国情怀,培育一代新人。

关键词

芷江民众;抗日战争;抗战文化;唯物史观

一、芷江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芷江位于湘西腹地,北有武陵山山脉阻挡,南有云贵高原的延伸山脉阻拦,素有西楚咽喉之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往重庆,芷江成为华北、华中、华东通往大西南的战略要道,国民党军政机关西迁的重要战口,是阻碍日军入侵重庆和大西南的第一道屏障,加上其修建的第二大远东机场,战略位置非常突出。芷江作为抗战前线的后方,抗战后方的前线,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和中美空军联队的大本营,为了守护通往西南地区的大门,芷江民众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力资源和强力的物资保障,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为抗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和革命力量

古今中外,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芷江抗战也不例外。能促成抗战胜利的人无非两种,一种是前线抗战的人,还有一种是维持物资供应的人,而芷江的抗日自卫团和国民兵团属于前者。民国27年到民国29年,芷江先后组建了抗日自卫团和国民兵团,凡是符合年龄要求且没有身体残疾的男子全部编入国民兵,平时在乡村接受定期训练,战时则应征参战,全县共组建国民兵22830人[[【1】【15】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篆委员会.芷江县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493-526.]]。在国民兵的训练场上,到处都可以听到操练的喊杀声和抗日战歌声。据统计,1938年到1941年,芷江县共有5714名青壮年投身军营,与日军作战[[【】【9】【12】芷江侗族自治县人大组织.历史·芷江 千年芷江[M].芷江: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62-99.130-150.:62-99.]]。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外地求学或工作的芷江籍进步青年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王一知经刘少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1926年,中共芷江支部成立后,杨舫、江晴文、邱茂璋、龙平章等10余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崛起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献出宝贵生命。1927年,唐伯赓早期的革命家,创办《芷江潮》传播进步的思想,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唤醒普通民众起来斗争,投身革命洪流[2]。1928年,芷江私立宏济中学的汪定炳和彭布冲破家庭和社会的阻力,经第十八集团军长沙办事处的介绍,毅然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学习敌工,攻读日语,深入日军占领区,为敌后战场做出巨大贡献。1946年,李风白在法国经孟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法文翻译工作,因此被称为外交战线的“法国通”。除此之外,黄埔军校也出现了芷江青年的身影,胥大鹏、杨炳辉、毛峻、彭华兴等20余人参军入伍,为保卫自己的家园,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奉献自己的青春。还有炮兵谭义才、将军梁直平、军长杨伯涛、公役兵吴庭海等等,这些芷江青年在参军、入党后,尽自己所能,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外交战线、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为抗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响应号召积极参与修建和维护芷江机场

战争除了需要英勇的地面作战部队之外,更需要空中力量配合作战。因此,在1937年蒋介石把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后,为了加强湘西地区的空防力量,守住通往重庆的大门。经陈纳德考察,1937年12月,蒋介石从芷江及其周围的11个县征集了近两万名民工扩建机场,没有机械作业,挖土、运土、碾压等繁重的劳动,只能依靠人力来实现[[【】向国双.概述抗日战争中的芷江机场[J].抗日战争研究,2004(03):32-51.]]。由于人多,任务重,环境和条件差,许多民工患了瘟疫得不到及时治疗而献出生命[[【】【6】吴和平.湘西会战胜利原因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08):47-50.]]。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由湘西人民血肉筑成的机场,成为了第二大远东机场,在芷江抗战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42年,芷江民众捐献了法币17.4529万元购买飞机[[【】何咏梅,黄彦.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现实价值——兼论“受降胜利”牌的打造[J].怀化学院学报,2017,36(08):30-33.]],加上美国和苏联的支持,芷江机场很快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摧毁芷江的空军基地,日军不断出动飞机进行轰炸。每当机场遭到日机轰炸后,民众就会带上锄头簸箕去填补弹坑,抢修跑道,为配合会战,在雪峰山东麓修建了多个简易机场,来保障我军飞机作战时起飞和降落,民众自发参加,自带伙食,每日每夜加班加点地抢修[[]];与此同时,为了防备日机轰炸,民众将真飞机藏在机场旁的机窝里,用竹制的伪装飞机来迷惑敌人,为了应对日本特务,方圆数里的老百姓都被动员起来,看见日本特务的信号弹就四处发射干扰信号弹,迷惑日机的方向。在与日机的斗志斗勇中,芷江机场并没有被炸垮,相反芷江民众在轰炸中依然坚定着心中的信念,这个被千名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抢修保护的机场,在千万枚敌人的炮火中屹立不动,成为日军的心头大患,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三)为前方战场捐款捐物提供人力运输

战争的胜利,既要靠前方将士的忠勇,又要靠后方物资的保障。1937年,芷江抗日后援会发动民众募集了多批布底鞋、布袜、棉背心等物,运往上海等地,支援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鼎及张自忠的抗日部队,并献金解入国库,慰问前方将士[[【】杨秀春,彭丽珊.略论芷江抗战文化[J].怀化学院学报,2017,36(03):27-30.]]。1938年12月妇女工作委员会发动广大妇女同胞热心为前方将士募集寒衣等款物,各大中学教师在寒暑假期间组织服务团、宣传团展开抗日救亡宣传、服务活动[[【】文史资料编辑部.湘西百年大事记[M].湖南:湘西文史资料编辑部,1989:234-265.]]。民众们把爱国热情转移到慰劳救济伤兵工作上,以此来表示对敌人的愤怒和对受伤战士的怜悯之情。通过给前线将士致电慰问,汇款或捐赠生活用品,和服务伤兵等方式动员广大芷江民众参与慰劳前方抗战的将士,安顿和照顾受伤将士的各项活动,缓解了长时间抗日带来的不良情绪,改善了前线将士的生活质量,极大地鼓舞了前线抗战将士的斗志。

战争进入全面反攻后,为了保证前线作战的需要,除继续增加公路运力外,还从镇远到芷江开辟了一条水上运输线,接力公路运输任务[[]]。30余只民船不管刮风下雨,不怕急流险滩,不分白天黑夜的赶运物资[[【10】向夏琴.湘西土家族苗族与抗日战争研究(1937—1945)[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9(06):13-59.]],为了最后战胜日军,军人和民众共同架起了一条陆路和水路运输的大通道。陈纳德在回忆录中提到,中国的军队大多是农村子弟,长年打赤脚缺乏供给[[【11】陈纳德.我在中国那些年:陈纳德回忆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307-354.]]。因此,为保障军队的供给,在部队转移时,挑夫会挑着军需供给跟在队伍后面拼命地跑。芷江民众在抗战中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保障了前线将士的后勤补给,在抗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为救济难民抚慰士兵等提供场所和帮助

战争发生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伤兵、难民。特别是在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搬到重庆之后,大量的难民随着机关、部队也来到了芷江。1937年10月,芷江县成立了县反日救国筹委会,召开4000余人的反日救国大会,呼吁抗日;另外为解决难民问题,在县城南门外设立贫民工厂,开设制鞋、纺织、木工、缝纫等工种[[]]。一来解决了难民的安置问题,为难民提供食物和住宿场所;二来又解决了抗战物资的问题,生产出来的衣物、鞋子等用品全部用来支援前线将士;三来让饱受日军摧残、失去家园的难民可以用生产物资支援抗战的方式,来表达对敌人的愤怒。1941年,芷江难民收容所接纳的难民达到3491人,芷江慈幼院收养的战争孤儿达到550人,并且在慈幼院内设置小学和中学负责难童的教育工作,教授学生木工、鞋工、缝纫、织布等技艺,为学生提供避难的场所[[【13】许德雅.民国后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研究(1937~1949)[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11):185-187.]]。此外,天主教和基督教设置的难民医院和专门的施药柜,为难民和芷江民众提供了医疗保障[[【14】李美莲.基督教在近代湘西的传入及其影响研究[D].湖南:吉首大学,2012(02):26-58.]]。芷江这一系列的活动解决了战争带来的难民问题,同时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节省了政府的救济资金并且为前线将士又生产出一批抗战物资。

除了救济难民之外,长时间且残酷的战争给前线将士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心理上的折磨,任何一个抗战老兵在长时间处于战场上特有的亢奋状态下,最后都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缓的问题。因此,为了积极配合前线抗日,芷江设置了接纳伤残军人机构,并且在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发动下,广大家庭妇女前往伤兵医院慰劳救护,并且在伤兵医院成立伤兵俱乐部、歌咏队、戏曲队、宣传队、识字班和读书研究会①,给伤兵以精神上的安慰,提高伤兵的政治意识和文化水平。一来可以丰富伤兵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打发空虚时间;二来教他们看书识字,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政治意识,让他们归队后坚强抗战意识,并且影响其他战士。

芷江抗战在芷江民众积极支持、帮助、配合,甚至直接参与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芷江的空军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多次击毁敌机、切断日军的补给线、空中增援和协助远程作战,并且通过3次奇袭白螺矶机场,彻底掌握了中南地区的制空权。甚至,从芷江机场出发,直接轰炸日本首都——东京,威胁到日本本土,有效地对抗了日本空军力量。芷江会战中,王耀武将领因地制宜利用雪峰山的地形优势,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聚而歼之”的策略,成功将日军击退到芷江会战前的区域,阻止了日本地面军队继续向西南前进的步伐。芷江会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攻占中国的计划,日军再无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力,中日战争由此进入转折点,中国军队开始全线向日军反攻。

二、芷江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对当代启示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8年抗战,中国军民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因芷江拥有曾让日军闻风丧胆的芷江机场,驻扎了大量中国精锐部队,加之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国民政府深思熟虑,选择了在芷江接洽日军投降,商讨日军投降的具体工作和事宜。1945年8月21日,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遣副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乞降使者来到湖南芷江。下午,中国战区日军恰降会议正式举行。芷江是中国战区第一个受降地,“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

芷江抗战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在抗战中芷江民众的努力和所作的贡献是永远也不可磨灭的,这段历史留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和启示: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人民群众

芷江会战是中日战争的最后一战,抗战的胜利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而战争的胜利归根到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付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必须坚持走的路线。因此,如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依旧要靠人民的支持。什么是中国梦?所谓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千千万万人民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只有同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华儿女的英勇杀敌;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中国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离不开中国领导人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抗战的胜利、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这些并不是只靠几个领导人就能实现的,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毛泽东为什么只靠一支笔杆子就能打败千万雄狮,就因为他们意识到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胜利的的目标的,只有唤醒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社会的变革、抗战的胜利、人民的解放。因此,中国取得如今的成就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心之所向,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并不是某一个某两个人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二)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治国理念落到实处,顺应民心,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那么如何将这一思想落到实处,杜绝四大主义,真正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首先是加强思想建设。一方面是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是加强人民群众的思想建设,让人民群众意识到自己是“当家人”,可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公共事务,维护自己的利益。

其次是改进工作作风,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精简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诚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办成事。

最后是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坚持人民至上。让人民群众能够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切实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切身实际地为人民着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踢皮球”的现象,保持初心、坚守底线,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传承人民群众爱国情怀培育一代新人

要实现中国梦,还需要将前人的爱国思想传承下去,警惕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和和平演变。芷江民众在国家危难之际,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涌现出一系列爱国人物的英勇事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工人还是农民、前线战士还是难民难童,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积极抗日,开展各种活动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敌人的愤怒。前人在抗战中展现出的不畏生死,勇于奉献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要传承好爱国情怀,首先加强学校爱国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将家国情怀、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其次加强家庭爱国教育,树立榜样标杆,传导榜样力量,传承榜样精神。家长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传统美德和家国同构观念。最后利用网络传播爱国情怀,顺应时代发展的特征,巩固网络阵地,打造优质的内容,传播正能量的爱国情怀,肃清网络空间,推进专业化的网络队伍,弘扬爱国精神。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过去70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每个人都能真实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国家之间强烈的精神共鸣。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是革命战士作战时的无所畏惧,是医护人员逆行时的义无反顾,是消防队救援时的舍生忘死,是运动员比赛时的全力以赴。爱国深情是早已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的情怀。特别是在这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自觉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结语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芷江民众不仅为前线战士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还在伤兵俱乐部给予受伤将士以精神上的安慰,提高伤兵的政治意识和文化水平。因此,芷江抗战最终取得胜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如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旧要靠人民。行大道,民为本。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思想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人民至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有机结合,党的伟大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而青少年身上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重任,我们要将上一辈的爱国情怀传承给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且以身作则,为青少年树立榜样,中国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15】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篆委员会.芷江县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493-526.

【9】【12】芷江侗族自治县人大组织.历史·芷江 千年芷江[M].芷江: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62-99.130-150.:62-99.

向国双.概述抗日战争中的芷江机场[J].抗日战争研究,2004(03):32-51.

【6】吴和平.湘西会战胜利原因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08):47-50.

何咏梅,黄彦.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现实价值——兼论“受降胜利”牌的打造[J].怀化学院学报,2017,36(08):30-33.

杨秀春,彭丽珊.略论芷江抗战文化[J].怀化学院学报,2017,36(03):27-30.

文史资料编辑部.湘西百年大事记[M].湖南:湘西文史资料编辑部,1989:234-265.

【10】向夏琴.湘西土家族苗族与抗日战争研究(1937—1945)[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9(06):13-59.

【11】陈纳德.我在中国那些年:陈纳德回忆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307-354.

【13】许德雅.民国后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研究(1937~1949)[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11):185-187.

【14】李美莲.基督教在近代湘西的传入及其影响研究[D].湖南:吉首大学,2012(02):26-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