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开展
【摘要】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幼儿欣赏和自然景观、美术作品以及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的本性,幼儿好奇好问,天真烂漫,喜欢用满满的热情探索身边的美好事物。但这并不说明孩子天生对美具有欣赏的能力,所以需要幼儿教师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本文探析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关键词】生活经验;美术欣赏;有效指导;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包括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两种类型。美术创作倾向外化,欣赏则偏重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美术创作中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美术欣赏却常常备受“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美术欣赏活动不重视,其次是教师不知道怎么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欣赏。传统的美术活动中,教师经常利用名家名画作为欣赏的对象,而这些艺术品大多脱离幼儿和教师的生活经验。这就导致了教师“不爱”组织美术欣赏活动,幼儿“不喜欢”美术欣赏活动。《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因此,幼儿教师在选择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时,也应该把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放在首位,选择适宜幼儿的材料内容,才能最大地发挥欣赏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一、选择近期的主题活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在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只要教师关注幼儿感兴趣的有关于美的事物,就能为美术欣赏活动提供充分的素材,并积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利用随机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如,在大班开展教学《各种各样的桥》时,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给幼儿欣赏了大量的国内外著名桥梁,如“伦敦塔桥”“悉尼大桥”“卢沟桥”。幼儿也从主题活动中欣赏了各种各样的桥,了解桥的基本结构特征。在一次的谈话中,笔者问:“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桥?”点点小朋友高高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笔者的问题。点点说:“我最喜欢奶奶家那种有房子的桥,人们可以坐在小房子里面休息,喝茶,聊天。”听完点点的介绍,笔者知道他说的是廊桥,小朋友当中也出现了一阵骚动,“那是什么桥?”“怎么会有房子的桥?”“我没见过这种桥啊!”看到小朋友的反应,笔者立马向小朋友解释廊桥的结构和作用。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依旧意犹未尽,笔者便布置了家庭作业:请爸爸妈妈协助小朋友搜集有关廊桥的相关资料。在第二次的活动中,从“说一说你认识的廊桥”开始聊起。在笔者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幼儿的审美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最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活动——“请你设计一座你心目中的完美廊桥”。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只要教师们留心关注,就能找到幼儿喜爱的美术欣赏内容。
二、选择幼儿喜欢的美术片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片是种特殊的电影形式,它包括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等。教师可以选择富有艺术美感的作品进行欣赏活动。如剪纸片《葫芦兄弟》影片色彩明亮,人物造型具有强烈的民间剪纸风格。教师可以利用此类动画片引导幼儿对我国传统剪纸的欣赏,了解夸张的造型和虚实装饰的构图形式。又如动画片《牧笛》以中国江南景色作为背景,影片中大量描述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田野风光,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能给幼儿以美的欣赏。特别是其中的水牛,栩栩如生,气宇轩昂。观看《牧笛》后,小朋友纷纷被影中白墙黑瓦、河湖交错、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各抒己见“他们住的房子怎么和我们的不一样”“门口怎么有小河,他们是划船出门吗”“怎么老是下雨”。面对孩子们的问题和好奇,笔者只好在欣赏完动画片之后,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自然美景。通过家园互动收集影像、图片资料的方式,使幼儿对誉有“人间天堂”的江南水乡有更多的了解和向往。再如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主人公造型可爱,通过分析木偶人的造型特点,增加幼儿对人物形象的造型能力。由此,生成的泥塑活动深受幼儿喜爱。为了点燃幼儿的创作激情,笔者在班上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有的是名家艺术品,有的是小朋友制作的,甚至还有家长亲手制作的。在这样轻松而又充满愉悦和美感的环境中,不仅激发了幼儿创作新泥塑作品的灵感,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选择绘本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绘本,不同于传统的图画书,它将精美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融为一体。一本好的绘本能启迪幼儿的感知力和审美力。绘本最值得注意的除了它的文学性外,更重要的是它的艺术性每一本经典绘本都是由一幅色彩缤纷和线条流畅的插画组成。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能很好地感受图面要表达的美感,这远远比艺术馆真中那些难懂、生硬、晦涩的艺术作品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喜欢。绘本故事能很好地引导动儿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如,在绘本《艾玛捉迷藏》中,艾玛被描绘得妙趣横生,全文以艾玛身上各种各样颜色的格子为主导,通过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出其他的线条造型和彩色格子装饰的物品。幼儿对艾玛身上的花格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感受到格子的独特魅力,都能积极地与教师分享自己看到的,大胆地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通过这样的一次绘本活动,孩子们了解到了画面中主角与背景的关系,知道了冷暖色调的搭配。
四、基于全面性评价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为了提高幼儿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教师要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全面性的评价,不仅要把幼儿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以及赏析的准确性作为对其评价的标准之一,还要把幼儿课堂表现纳入考核体系中。幼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是否紧跟教师的思路,按照一定的赏析方式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会影响到其美术欣赏能力的提升。把幼儿的课堂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会对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一定的动力,激励幼儿在课堂中有更加积极的体现。在对幼儿进行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幼儿的课堂表现以及具体的美术作品赏析能力按照不同的比例纳入到最终评价中。对于幼儿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从幼儿是否出现走神现象、能否根据教师的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等具体的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则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相应作品的赏析来确定其赏析水平。
在提升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过程中,幼儿对于美术基础知识的了解会更加深入。美术欣赏能力是艺术欣赏能力的体现之一,借助美术这一形式进行赏析可以逐步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提升其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单媛媛.幼儿美术教育现在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 左立新.儿童美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