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王金勇:基于“学为中心”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实践课例的研究

创新教育媒体号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二小学?650223

摘要:教学变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推进,而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也变得更高,现阶段,教师需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深度参与课堂。

关键词:学为中心;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倡导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的相关要求,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由被动的知识学习向着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转变,尽情体验数学世界,更好地吸纳数学知识,体会知识探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存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状态不佳的情况,这种情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学课堂中学生整体参与度参差不齐,每一名小学生都是单独个体,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个性化特征也逐渐明显,对课堂的参与度也显现出差异,比如部分小学生的成绩好且具有一定自控能力,因而在课堂中参与度颇高,但部分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会表现出参与不佳的状态,如默不作声或走神溜号,其课堂学习没有充分思考,而教师若是迎合成绩较好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久而久之,成绩较差的学生还会出现积极性下滑的情况,使课堂参与度更为不足。另一方面是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未及时更新,仍旧采用传统死板灌输的教学方式,这不符合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也会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虽然学生的参与度高,但数学教学效果不佳。

二、基于“学为中心”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受到年龄、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单纯地实施数学知识的口头讲解无法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点,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效率。在多维视角下未来更好地强化学生对属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基于多维视角下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将学生更好地代入趣味性、创新的情境中去展开相应的探究、思考及学习。通过教学情境的针对性学习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

(二)巧设课堂活动,凸显学生主体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在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课堂活动是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对课堂活动也会比较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主动思考有所发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三)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

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始终保持热情,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课堂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除了以个人形式为主的动手实践活动以外,还可以开展以小组为主的数学课题探究活动,除了以教师为活动场所以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以及其他区域当中进行数学课堂实践,而这些都能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数学活动感受,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而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善于创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数学课堂实践活动。

(四)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

教师在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时,就需要从问题开始。一个好的问题引入能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方向和动力,能让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让小学生能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努力地接近和探索。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设计良好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探究问题的设定应具有包容性和可选择性,要充分照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出策略性的选择,而不仅是某一个具体方法的重复探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多种检测和猜想,而不是按照教师既定的教学思路进行重复验证。教师将探索性的问题提给学生之后,学生就可以放开手脚尽情探索,使互动有了空间和典型的情境,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需求。

(五)从激发兴趣出发,让学生乐于参与

小学生自控力不强,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许多学生由于对数学的了解不深,缺乏学习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难以有效汲取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逐步锻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研究发现,以往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的课堂中,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听讲,会采取严格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一种威严之感,教师也没有充分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能力以及个性情况掌握不充分。在促进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提高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思维,立足于教学创新,实现智慧课堂的构建,要保证教学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体现出课堂的平等性、开放性、主动性及互动性,教师需一改严肃的教学风格,与学生拉近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我,从而深入了解其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

结束语

教学论发展至今,“教学”已不再是以知识为中心,视学生为“容器”,由教师单向灌输的行为。最有效的“教”应当是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建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重塑“以学为本”的课堂生态,让“还学于生”成为当下课堂的重要标志,就成为教学改革的历史必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课堂变得活跃有趣,才能够吸引学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变被动为主动。总之,各种实践课堂证明,“学为中心”的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更高,也更加感兴趣,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赵其寿.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研究[J].学周刊,2021,(36):89-90.

[2]边娜.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方法[A].2021:958-959.

[3]徐婧婧.谈生活场景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36):90-9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