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路径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老师在课堂上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还要提高对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视,促使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家校共育,父母与教师合作共同为小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家校合作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升父母的教学观念,还可以革新老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为提高小学生们的健康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实施小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怎样在家校共育背景下来维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路径
引言: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道德观念也不是很健全,再加上对周围事物的判断能力不足。所以更易遭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危害。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他们接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来自于二种途径,一种是学校的教育,而另一种是家长的教育。家校共育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为了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良性的成长,父母之间也就必须互相配合、彼此共同促进,将各种优势调动出来,才可以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健康发展,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才可以有效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活动。
一、家庭的背景对发展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发展期,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就需要由教师与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就必须积极的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培养。帮助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正常发展,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水平。在这个情况上,老师和家长就必须进行积极的配合,才能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进一步的推进。虽然班级是小学生心理认知的主要区域,但是其认识范围毕竟是局限的,而且很多学校都根本就没有为小学生心理的发展进行过专门的培训,所以老师对于小学生心理学习的不重视会大大降低其身心发展品质。通过家校共育教学的模式,老师才能更充分的关注和引导小学生的心灵。家长对各种优秀的家教观念充分吸收与借鉴,从而更加关注与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尽量做好孩子的好导师,以减少对孩子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导小学生们形成了合理的价值观念。同时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协同,也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质量的提升。通过家校协同以后,教师与家长之间都增加了对培养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度,从而更加有效的增强了家教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协同的教学形式,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这对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家校共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的路径。
1、畅通家庭交流途径,增强父母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度。
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不少小学生也会在家庭环境中产生心理问题。而小学生的问题,就反映了家长的心理问题。所以,必须要畅通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渠道,以提高家长对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首先,与父母之间交流的基础,也就是有效交流。通过沟通,老师能够更深入掌握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并共同发现小学生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老师也能够通过家长信箱、微信群、家访、家长会会议等各种沟通渠道,准确反映和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提高了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但很多家长由于认知水平的有限,也无法掌握小学生心理在不同阶段中可能发生的状况。他们可通过召开讨论会的方式,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家里讲授。这样他们可以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和年龄特征充分了解,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凸显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索家校协作方式。
家长会是在校园中常用的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方式,同时也是了解小学生学业状况的一种重要沟通方式。通过家长会,可以对学生在校园中的表现以及其成绩充分了解。而常规的家长会方式,家长以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最为重要,而不关注他们的心态状况以及其它行为情况。一些表现较差的学生,除了害怕家长会外,还怕父母在知道自己的表现后,批评或者殴打自己。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更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创新父母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以凸显小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在经过家长会后,能对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要清楚地表达,并能体会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与热爱,也更乐于同教师以及父母们交流,并一起研究问题解决的办法。在家长会前,还可以采用亲子互动的方法,让孩子们写一封信给家长,并表述自己的生活需要,这样父母就可以对孩子们在学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同时,在家长会上,也可以采用父母们互相交流的方法,对彼此的育儿经历加以分享。从而指导促进小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利用网络手段提升家校联合的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家校协作的方式也灵活多样了。老师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以便更有效的提升家庭协作的效果。首先,学校教师们需要做一个专门介绍校园的网页,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登陆学校的网页来了解更多有关学生心理领域的内容,包括他们在各个阶段表现出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教学的方法和心理教学的效果,并以此提高心理教学的顺利进行。然后,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这种平台发布自己的教育日志,这样能便于老师与父母共享教育心得,有助于让父母与老师形成共同的一致的、同向的教育理念。最后,可以建立家校共同认可的相互沟通的平台。在这种平台上,父母能够分享自己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老师甚至其他的父母也能够向他们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从而有效的帮助他们产生巨大的改变。所以,利用网络教育的优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家庭与教师双方产生一个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工作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我们教师必须与家长方面协作起来,明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并全方面架构良好的家校沟通和交流渠道。真正发挥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帮助小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王淑清.中小学管理,2022
[2] 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课程改革. 尹后庆.基础教育课程,2022
[3] 家校之间:没有真实表达,难有真诚合作. 陈香夙.人民教育,2021
[4] 小学家庭教育协同指导的现状及策略探究. 刘远碧;贺寒梅;黄俊华.教育科学论坛,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