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创造性复述教学策略
摘要:复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但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对复述训练目标不清晰,过程不重视,对学生复述要求不明确、方法缺指导、评价过简单,特别是第三学段的创造性复述训练,其创造性强、耗时长、难度大,更容易被老师们“轻描淡写”,甚至“忽略不计”。因此,准确定位复述目标,合理应用复述方法,运用多元复述评价尤为重要。
关键词:第三学段;创造性复述;策略
学习语文是对语言文字进行内化输入再输出运用的过程,而复述发挥了“输入、输出”的作用。统编教材在小学前两个学段由浅入深地训练了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第三学段拾级而上主要训练创造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指学生既能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有顺序完整地讲述文本,又能超越文本,借助复述方法、展开合理想象对文本进行加工。创造性复述的训练要基于文本特点,遵循教材编排意图,发挥其在第三学段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一、解读编排体系,定位训练目标
1.关注编排意图
结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发现,前两个学段49篇课文课后习题出现复述训练,第三学段15篇课文课后习题出现复述训练,其中,三下、四上和五上出现了专门训练复述能力的单元。由此可见,第三学段的创造性复述训练不但非常重要,而且训练要求也在螺旋上升。
2.关注学生学情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不但想象力丰富,而且逻辑思维、创造思维也在发展,教师指导复述时,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学习规律出发,制定适切的复述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
3.关注文体特点
第三学段教材中仍以故事类的记叙文为主,这样的文体非常适合练习创造性复述,但如诗歌、小古文、说明文等文本也有必要指导学生复述。复述内容简短的诗歌、小古文,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深入体会诗歌意境。复述条理性、逻辑性强的说明文,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巧设多样方法,应用不同文本
1.支架指引思路,搭建复述梯度
学生在创造性复述时及时提供不同的支架,帮助他们越过最近发展区,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习得复述能力。
(1)借助活动支架。活动支架包括圈画关键词、拟定小标题、寻找顺序词等。如教学《武松打虎》第6自然段时,可以请学生圈画出这两个部分中描写老虎和武松动作的词语,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用上“先是”“然后”“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将武松打虎的过程讲清楚。这样借助活动支架,使创造性复述条理清晰。
(2)引用思维支架。常见的思维支架有情节图、表格、思维导图等,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使文本内容清晰,要点明确。如《猎人海力布》“根据表格的内容,讲讲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部分”。老师可以提供关键词摘录表,聚焦三次劝说中“怎么劝”“乡亲反映”和“海力布反映”,学生在文本中准确地找出关键词,为接下来创造性复述作铺垫。
2.转换不同角度,丰富复述材料
(1)增添情节。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过于简略或跳跃,给学生留下了“补白”的空间,创造性复述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阅读经验,用自己的想象填充具体事例、补充角色。当然,增添情节一定是基于故事内容、故事框架、语言风格之上建构情节。如《牛郎织女》中“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这是故事的空白处,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思维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牛郎的身世、生活展开合理想象补充具体事例,再基于故事内容展开想象进行生动复述。
(2)丰富细节。故事中某些细节写得过于简略,给人留下想象了空间,可以引导学生添加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环境描写等方法,让故事充满画面感,给倾听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军神》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出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想象当时的画面,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故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鼓励创新思维,发散复述体验
(1)转换人称。创造性复述中可以改变人称,如《田忌赛马》一课,可以鼓励学生变换角色与顺序复述故事,可以分别以孙膑、田忌、齐威王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讲述,这样不仅是对故事内容记忆的过程,更是对故事素材进行概括、想象、整理、表达的过程,极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发散思维。
(2)转换顺序。创造性复述中可以调整原文的叙述顺序,建构新的叙述顺序,如《跳水》一课复述时可以调整为先讲述结果,“船长成功救回了儿子,他想知道刚才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请你讲一讲。”再回到起因、经过,这样制造悬念,引出故事。
(3)转换形式。复述课文时,要有听众意识,想到观众喜欢听的故事形式,以《自相矛盾》一课为例,可以设计了师生共演的形式。请学生分别来当卖矛和盾的人、集市的看客们和书上插图中的老者,表演中添加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这样的形式会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三、注重多元评价,享受复述喜悦
多元评价是明晰复述得失,提高学生创造性复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1.内容具体,形成评价体系
评价学生创造性复述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内容把握和口语表达,还要关注内容是否有主次,想象是否合理,逻辑是否连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围绕创造性复述的要点,可以设计创造性复述评价表,通过评价表对复述的内容进行评价,明晰得失。
2.方式多样,明晰评价任务
教师要委婉否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放大鼓励值得肯定的地方;当学生复述生动有趣时,教师应及时表扬。有了以鼓励为主的多样评价方式,学生复述时更自信、更富有想象力。
3.主体多元,优化评价情境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复述后往往以老师评价居多,学生参与评价极少。此外,有些教师意识到评价主体要多元,采用生生互评的形式,但是学生通常进行浅层次评价,缺乏深度。恰好相反,创造性复述对学生来说有难度,除了老师的评价外,还应当指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评价,以评促教,提升复述的效果。
总之,小学第三学段的创造性复述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文本编排意图,学生特点、文体特点定位训练目标,多角度、多层次为学生搭建复述支架,重视创造性复述的多元评价,从而真正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的言语和思维齐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 教材·教法,2016(11) :3-11.
[2]王黎燕.补学与提升:统编教材五年级复述能力的教学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