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社会保险》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摘要:《社会保险》课程贴近民生关注,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窗口。本文从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等角度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 价值观 创新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课程作为一门与人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课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政教育渠道很直接、接地气。课程组成员深度挖掘提炼了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元考核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正能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管类学科是研究资源配置和资源分配的学科,价值观的培养应该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和灵魂。《社会保险》贴近国家的民生政策,在教学设计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将价值观培养融入知识传授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意识,培育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一)坚定“四个自信”
《纲要》指出要引导学生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上,课程组根据社会保险的险种分类进行知识细化,在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要讲各险种的内容,同时也要梳理目前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使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复杂性,从而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北场景”为融入点,将河北省加速布局医养康养服务业,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县乡养老服务网络的战略布局,进而使学生体会养老保险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作用,增加学生制度自信。
带领学生参观养老社区,真实体验保险行业在养老社区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关注老龄化社会的人文关怀、康养科技进步、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培养创新精神
《纲要》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比如工伤保险,随着新业态用工形式的产生,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如何保障平台工作者或零工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讲授时,教师首先会引导学生了解现行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和有关待遇规定,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和数字图书资源,了解试点城市的典型做法并进行比较,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工伤保障的创新实践意义。通过在整门课程中不断的引导、发现社会保险制度的改进与实践,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二、以亲身体验实践为手段,引导学生关注民生现实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组突出实践教学,采用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关注和解决中国问题,注重教学方式的混合性和针对性。
例如,在讲解个人养老金试点推行时,采用了情景剧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商业养老金与储蓄性养老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养老补充险推广营销为主题进行情境再现。情景剧结束后分别由销售人员扮演者、客户扮演者、观众分享感悟,在交流和碰撞中,使学生真切感悟到制度设计的目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以数字教学平台为媒介,促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数字化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成为必然。课程组引进了信息技术,不断丰富课堂形式和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多维构建,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一)丰富课堂形式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可以由填鸭式传授变成可视化的图片和视频,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
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视频在网络广为流传,通过视频观看,让学生体会医保管理机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努力;随后为学生现场展示医保集采药品价格的变化,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医保集采为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通过这样的讲授,一方面讲解了医保集采的流程和本质目的,另一方面,也可用交易成本理论、价格发现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理论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服务社会的信念。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线上以课前探究、主题学习、热点新闻、实践任务、课程考核为主;线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技术与教学设计的融合让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思政考核融入全过程
采用全过程考核,学期过程性考核占60%左右,同时融入思政考核。重点考核在各项目任务中所表现出的的价值观、工作成效、观点正确性、数据准确性、继续结论严谨性、现实匹配度、团队合作性等方面。
总之,《社会保险》贴近民生关注,是进行思政建设的有效窗口。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探索、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深入实践,立足国情、民情,为解决中国问题服务。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和完善教学形式和资源,并注重思政要素的考核,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石家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大思政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0368)
参考资料:
[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Z]. 2020
[2]习近平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J]. 求是,2020(17):15.
[3]柯翌娜.课程思政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改革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107-108.
[4]蒋云赟.思政建设在“社会保险”课程中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7)64-69
作者简介:
沈丽,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
袁雅莉,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
张惠兰,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
安伟娟,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
李翠芬,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高级会计师
李文静,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