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舞蹈治疗”理念下的舞蹈编导教学探索

西部文化媒体号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高校舞蹈编导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精神、并能够以敏锐的眼光把握时代脉搏,集“编、导、演”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常使编导迷失自我,失去创作的初心,因此我们把从西方传来的“舞蹈治疗”这一理念融入到高校舞蹈编导课程中,让学生在寻找真实自我的同时创造具有生命力的舞蹈作品,形成从理性撞击——感性创作——理性审视的创作模式,为高校舞蹈编导教学的发展带来了特殊意义。

一、舞蹈治疗的概念

舞蹈治疗又称为“舞动治疗”、“舞蹈疗愈”“舞蹈心理治疗”等,在上世纪30年代由美国兴起,有着近80年的历史,在理论与实践应用上都有所建树,直到2006年传入中国。舞动治疗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通过动作和舞蹈艺术及心理学的科学合成,发展为自成一体的训练程序。基于古往今来人们都运用舞动的方式治愈身心和升华精神的经验,不断融合文化人类学、心理动力学理论、神经运动科学、艺术的心理学,舞动治疗因此而延续、演绎、发展成为富于创造性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

舞蹈治疗分为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治疗流派、发展阶段治疗流派、行为认知治疗流派、附着性关系治疗流派、综合选择治疗流派、肢体愈合治疗流派。我们选用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治疗流派的理论,在舞蹈编导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本真自我的开发,即通过某些动作引导学生探寻自我,让学生通过自发的潜意识动作在无限的空间中释放自己,与真实的自己交流、与他人交流、与自然交流,达到疗愈内心、找寻本我、启发创作思维的作用。

二、舞蹈治疗的原理

舞蹈治疗又可称为舞蹈疗愈、动作治疗,是通过舞动肢体的方式达到改善个体身体、心理、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在舞蹈治疗的过程中,舞蹈被作为一种调节心理状态的艺术工具,让接受者从身心上达到一种平衡,通过现场即兴或者引导式舞动肢体的方式来治疗接受者身体或心理上的某种问题与疾病。在接受者身体机体与能力逐渐改善的同时也增强了情绪的感知力。之所以会产生舞蹈治疗这一概念,跟舞蹈艺术的特性与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在古代,舞蹈具有很广泛的社会功能,有庆祝狩猎成功之舞,庆丰收之舞,战前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之舞,祈求风调雨顺之舞,超度亡灵之舞,纪念胜仗之舞等等;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舞蹈在门店开业、婚庆典礼、消夏晚会等社会公共场合还是经常出现,舞蹈艺术本身也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可以说舞蹈的功能从古至今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舞蹈的疗愈心灵的功能从这其中便可以体现出来,只是在早期舞蹈治疗理念没有被系统化、理论化。

人类在早期语言功能未得到进化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是通过简单的手势、身态语进行的,因此通过肢体舞动的方式的确可以表达情绪,与外界建立一定的联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早期的舞蹈治疗的案例中都集中在心理调节、心理疗愈等方面,用开放化、解放式的肢体动作让接受者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绪情感得以外化。也正是因为舞动治疗充分注重肢体的解放与自由,与现代舞反对因循守旧、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主张不谋而合,在舞蹈治疗这一概念出现的起初便是以现代舞的方式为开端的。通过舞蹈治疗师的引导,以舞蹈动作作为媒介,将体验者的内心世界通过舞蹈动作表述出来,达到身体、心理、精神层面的深度解放与融合,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矛盾,再通过舞动的方式解决问题,达到舞蹈疗愈心灵的目的。

三、舞蹈编导课程的融入探索

从生理学上来说,人的肢体动作的反应与内在的心理状态联系极为密切,外部肢体动作是由大脑统一控制,在“中控系统”的指挥下产生出相应的肢体反应,例如:人在紧张、害怕时会产生颤抖、蜷缩等动作、而在欣喜与满足时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外在的肢体动作必然是内心活动的描述,在《毛诗序》中就有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在内心情感用语言、感叹等方式都不足以表达时,便用手舞足蹈的方式来进行诉说。因此我们可以将舞蹈治疗的方式方法引用在舞蹈编导课程的导入部分,让学生在开始创作前打开自我内心世界,同时释放深藏的情绪,生成舞蹈动作的素材,再将这些在本能反映下创作出的原始动作素材逐步提炼、加工与美化,最终生成舞蹈动作、舞蹈语言。这便完成了从理性的角度让内心世界有意识的去撞击外界,感性的角度释放自己开始即兴创作,再用理性的编舞技法加工、处理与美化的创作全过程。我们首先用即兴创作的方式导入,再用现代舞的方式去唤醒学生身体,完成舞蹈语言的创作,全过程中都贯穿了舞蹈治疗理念,在舞蹈编导课中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力求让时代的领航人铸就经典的舞蹈作品。

(一)引导式即兴创作

即兴舞蹈是没有提前预排过、没有任何规律性、转瞬即逝的一种舞动方式,它具有不可复制性、即现性等特点,由此便决定了即兴舞蹈从心出发,有很强的情绪感召力,可以使学生沉浸其中、感受当下,这正是舞蹈编导课中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即兴而舞的精彩瞬间往往会成为经典舞蹈作品的萌芽。

在舞蹈治疗理念的融入探索中,笔者首先从即兴开始导入,在想象中即兴,在潜意识中即兴,通过对学生情景代入式的引导,观察学生的肢体动作在潜意识状态下本能的反应,例如:我们在想象即兴时,由于原生家庭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感知外界事物的方式不同也造就了他们情感状况上的不尽相同。在成长过程中,外界对每个学生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因而在个体上所产生的肢体反应也大相径庭,这种即兴方式是受学生内心深处的情绪的支配,所产生的相应的肢体动作。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肢体形成反馈,沉浸其中,享受自由舞动的过程,由此便可以作为我们创作时的情感动作素材。从生活到舞蹈,经过提炼、加工、美化,将本能的肢体动作转化为具有表情达意功能性的舞蹈动作。这种创编动作的方式是从本心出发,在创作的前期使学生先达到自我的完全释放,心理在舞蹈治疗中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从而便于在后期创作中挖掘出更大的潜力。

(二)现代舞唤醒身体

本课程采用现代舞的方式唤醒学生肢体,由于现代舞在创立之初便是为反叛古典芭蕾因循守旧的思想应运而生,以玛莎·格雷姆、伊莎多拉·邓肯等代表人物为首,主张舞者在跳舞时要自由洒脱、摆脱束缚,从舞蹈动作的编织到舞者服装的设计,都是以解放人性、追求自由为中心,让舞者脱掉足尖鞋的束缚,披头散发不受发圈、发网的束缚,光脚赤足在舞台上自由随心的舞蹈,这些反叛传统的行为方式都是为了凸显舞者的个人意识。随着现代舞被先驱们推上历史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代舞与抒发内心真实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帮助接受者愈合心灵创伤,舞蹈治疗的理念在现代舞的实践中应运而生。舞蹈治疗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精神疾病等问题时也是从释放身心开始进入的,自由真实的抒发情绪情感,以达到心理疗愈的目的。由此可见,舞蹈治疗与现代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我们采用现代舞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进行唤醒与开发,更有助于学生从实践中把握舞蹈治疗理念。

(三)从舞蹈治疗到创编

我们根据怀特豪斯技法,首先是释放自我,将人在本能状态下的内心冲动、真实反映用动作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潜在的情绪挖掘出来并展示给观众。也是我们运用舞蹈治疗的方法打开学生身体、唤醒创作意识、萌生创作冲动的第一步,在捕捉情绪动机前,与以往不同的是用舞蹈治疗的方式开启了创编第一步,将舞蹈治疗理念贯穿在创作的每一个阶段。其次是把我们内在的冲动与外界建立联系,身体意识的觉醒带动着动作与外部进行接触,找到契合的连接点不断的探索,并寻找身体与外界连接后的运动轨迹,通过单一的情绪动机不断的发展变化为多个复合动机。动机的丰富多彩逐渐为舞蹈创编中捕捉形象奠定了基础,此时学生在感受身体的同时也在观察周边,受到周边人和物的影响不断探索自我,提炼舞蹈创作的立意、编织符合主题的舞蹈语汇。在肢体动作与心理的无限拉扯中感受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关注本我感受,找寻舞蹈创作的奥秘,逐步从舞蹈治疗开始进入舞蹈创编。

四、舞蹈治疗的时代价值

(一)立足于舞蹈本体

舞蹈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从古至今便有着繁复多样的社会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舞种争奇斗艳、百舸争流。舞蹈治疗立足于舞蹈本体中就应该追溯到其最初的功能——表情达意。舞蹈的表现媒介是肢体,其本质便是用舞者的四肢对个人内心情感世界进行描绘,用肢体达到语言所达不到的视觉、听觉、动觉层级,同时通过肢体创造出来具有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舞蹈动作也表达与美化着社会生活。舞蹈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舞蹈治疗理念的影响下,从生活中提炼的素材,进行美化与加工处理后创作为舞蹈艺术作品,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编创者编织的“真、善、美”的立意去感染观众,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探寻着生命的真谛,享受到舞蹈艺术的熏陶,在舞蹈本体的发展中不断壮大,因此舞蹈治疗随着时代的发展,正以开放的姿态迈向社会与大众,体现出其时代价值。

(二)立足于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多方面的压力,无论是学业还是人际关系,又或是随着疫情的结束,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等,无一不是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近年来,音乐治疗、舞蹈治疗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听综合的艺术,音乐治疗是通过音色与旋律给人们营造美的意境,带来愉悦的心境;舞蹈治疗是通过肢体舞动来释放内心世界,根据两种艺术的特性,分别给接收受者带来不同的治疗体验。舞蹈治疗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可以治疗心理疾病。根据大学生的生理体征与心理状态,舞蹈治疗这种方式具有广泛的接纳性、独特的创造性,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原动力,舞蹈治疗不同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它弥补了传统心理治疗中通过沟通与谈话进行治疗的不足之处;例如,在以往的心理治疗案例中,有些患者本就不愿意通过沟通与交流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公之于众、敞开心扉,这时运用肢体舞动的方式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避免了患者由于某部分的心灵创伤而造成的抵触情绪等这一类问题。在潜意识的支配下身体自由的舞动,也在不断的调节着问题学生的交往模式、情绪管理、未来规划等方面,可以应用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篇章,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舞蹈治疗对于儿童群体、亚健康人群、残障人士都同样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三)立足于未来趋势

由于舞蹈从古至今始终未变的一项社会功能便是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因此舞蹈治疗可以与人民大众所追求的“健康”“养生”“康养”等字眼联系起来,无论是古代先民的战斗操练舞,还是现代社会的广场健身舞,都是为了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而开展的群体活动,同时也为传统的医学治疗提供多样的治疗手段——艺术疗法,例如目前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提出的音乐治疗这一概念,便是使用音乐或者音乐元素,包括声音、节奏、旋律、和声,并由一个有资格的音乐治疗师带给患者,帮助他们表达情绪、沟通、以及进行学习和运动。其原理便是通过音乐的刺激,促进人体各机能协调配合,达到调节血液、增强代谢、清楚疲惫、缓解疼痛等,这也与舞蹈治疗的原理相似,只不过采用的介质不同,作用在人体身上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根据研究表明长期进行舞蹈类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态、陶冶情操,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

舞蹈治疗涉及到医学、艺术、心理学等领域,在医学上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技术,有学者经过研究证明舞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的运动功能;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经过实验研究表明:舞蹈治疗还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我效能等;在艺术上舞蹈治疗与啦啦操、现代舞、舞蹈编导课程相融合,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在心理学研究上,舞蹈治疗与心理学的共同干预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发展。舞蹈治疗因其对人类的积极作用,在未来定会使更多人受益并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琳达晓乔.舞动:以肢体创意开启心理疗愈之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4.

[2]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36.

[3] 王谨.想对医学概论[J].苏州医学院学报,1985:67.

[4] 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王彤彤( 1997-), 女,汉,山西,硕士研究生,讲师,山东英才学院,舞蹈编导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