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究新地形摄影的艺术价值

作文指导报·科教视野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0b84/0b84202202/0b8420220208-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0b84/0b84202202/0b8420220208-3-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0b84/0b84202202/0b8420220208-4-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0b84/0b84202202/0b8420220208-5-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0b84/0b84202202/0b8420220208-6-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0b84/0b84202202/0b8420220208-7-l.jpg">

一、新地形摄影的概述

1.新地形摄影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初,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快速的大变革,各国的社会浪潮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各个艺术领域,现代主义艺术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它们勇于开拓,试图打破旧有的权威和传统,推陈出新,在艺术领域诞生了诸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等新生的力量,这些力量对20世纪整体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历了一战二战之后,战争的苦痛以及对和平的呼唤和反思极大的激起了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时的他们试图寻找艺术创作的新的可能,将目光转移到现代社会以外的更深更远的地方,伴随着之后经济的复兴,消费主义的盛行,人类社会的矛盾与弊端再一次的冲击着创作者的观念,很多摄影师希望在创作之中打破纯粹的形式,力图将他们的思考与观念烙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借助他们的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景以及对于当前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他们从绘画,哲学,文学中汲取营养,将传统的记录观察融入了新的创作理念,这时的摄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发现和记录美的手段,而是渐渐从镜头外走向镜头之后,从观察者转变为参与者,但同时这种参与又极其客观与理性,甚至作品本身也常常被诟病为平淡无奇,他们拍摄工业的建筑,人类的居住环境,被破坏的传统乡村,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新地形摄影的发端。

2.新地形摄影的兴起

新地形摄影这一概念是由策展人威廉·詹金斯在1975年乔治·伊斯曼之家摄影博物馆举办的一次名为“新地形学:人为改变了的风景”展览中提出的。这次展览邀请的十位摄影师分别是罗伯特·亚当斯、李维斯·巴特茨、贝歇夫妇、乔·迪尔、弗兰克·戈尔克、尼古拉斯·尼克松、约翰·斯科特、史蒂芬·肖尔以及亨瑞·威塞尔。他们拍摄了一系列城市和乡村中人为改变的景观,如工业建筑、停车场、城市道路、地下通道、被破坏的乡村等等,这种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审美视角和拍摄手法在摄影界引起了极大轰动。在威廉·詹金斯看来,以上十位参展的摄影师具备作为新地形摄影的共通条件,所以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些参展的摄影师被称为“新地形摄影学派”。从此新地形摄影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起来。

3.新地形摄影的分类

按照当时展览的成员组成和新地形摄影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新地形摄影大致分为三个视觉体系,分别是美国新地形摄影、欧洲新地形摄影、中国新地形摄影。这三个视觉体系,既在时间上形成一种递进关系,又在风格和分类上具有各自的鲜明特点,成为新地形摄影的三个主要潮流。

3.1美国新地形摄影

美国新地形摄影师吸收了美国农业安全局拍摄计划中的冷静、客观的表现风格,形成了具有美国意识形态的新地形摄影的主流。罗伯特·亚当斯可以说是美国新地形摄影的代表。他以美国西部地区为自己的拍摄对象,城市的发展、荒野的冷寂以及生态环境的脆弱都是他画面的主要内容。他试图用影像来探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他的镜头下记录着两种风景,一种被人类所破坏,另一种已超越人之所能及,映照出人类的渺小。他的作品《新西部》用冷静客观的角度呈现出美国中西部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渐被人为改变的风景面貌(图一)(图二),作品拍摄范围很广,涵盖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但镜头与对象比较疏远,他的镜头是直面对象的,跟对象之间很坦诚,图片的情绪很饱满,可以看出是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感觉。

3.2欧洲新地形摄影

另一股新地形摄影的主力军是来自于欧洲德国的摄影师们。他们中以贝歇夫妇为代表,主要拍摄德国大工业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水塔、高炉等工业设施,并将这些照片按类型学组合,成为新地形摄影的典型作品(图三)。贝歇夫妇的美学传统来自于德国战前就流行的新客观主义风格,以工业和人造物体作为拍摄对象,试图从图片的客观排列中寻找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所体现出的美感。

3.3中国新地形摄影

随着西方摄影世界中新地形摄影的不断发展,中国摄影师不再满足传统的纪实和风光摄影,他们开始接触并逐渐吸收了西方的新地形摄影。大约在2000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建设使得整个中国遍布着发展的痕迹,摄影师们抓住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拍摄了大量的景观式摄影作品。这类作品在风格上与新地形摄影相近,同时也带有摄影师批判的态度,但是与西方新地形摄影不同的是没有客观化的情绪。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国的景观摄影带有一些写意的特色,在客观与主观间不停摇摆,成为一种不同于西方定义下的新景观摄影。张克纯的《北流恬恬》(图四)张晓的《海岸线》(图五)都是中国新地形摄影的典型代表。

二、新地形摄影的特点

1.客观性

在新地形摄影中,这种客观性是指摄影师在照片中不融入个人的情感,也就是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观点和视角从照片中抽离出来。因此这些新地形摄影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照片会给人一种非常冷漠、疏离的感觉。比如史蒂芬·肖尔拍摄的《不寻常之地》(图六)(图七),画面宛若每一个普通的旅行者都能看到的景象,他从一个客观的角度记录了普通的街景、汽车旅馆里的景象。这种景象全都是看似毫无意义的内容,却根植于我们的生活。这种在寻常意义上平淡无奇的景象仿佛被赋予的新的意义。

我认为摄影师们的这种力求客观的精神是新地形摄影的核心所在。无论如何,照片或多或少都会带点摄影师的个人印记在里面,不论是拍摄还是图片的编排都会有摄影师个人的印记。但我依旧认为新地形摄影是客观性极强的摄影风格,哪怕这种力求客观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态度,这也是它区别于观念或是纪实特点之一。

2.系统性

系统性是新地形摄影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系统性有很多层含义。我们可以说新地形摄影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一个由所有这些新地形摄影作品构成的完整的系统,我们应该将他们的作品放到一起去评价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也可以说每个新地形摄影师自己的作品构成一个系统,比如贝歇夫妇拍摄的那一系列工业建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系统(图八);还可以说这些新地形摄影师的创作方式具有系统性,比如他们大多都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画面的影调都是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拍摄内容都是人造景观;我们甚至可以说他们拍摄的这些新地形、人造景观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一个不断建造、摧毁、建造的系统。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造景观都是易变的,它们可能会因为人类本身审美、潮流、或是本质用途的变化而改变,亦或是被大自然中不可控的力量所破坏,而只有摄影能够留下这些人造景观在历史长河中存在过的证据。

3.连续性

在新地形摄影中,连续性指的不是照片之间的过渡、衔接的问题,而是指照片之间的地位是否平等,也就是说一组作品中不应该有太过出众的作品,一组作品中的所有照片看起来都要是平等的、不分次序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地形摄影作品看起来都那么冷漠的原因。

这种连续性在新地形摄影作品中的运用广泛。比如在罗伯特·亚当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西部这些生态环境都是受到人类影响而形成的人造景观,当观者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也许会情不自禁地去想在人类改造之前这些地方是什么样的风景。此外还可以看到罗伯特·亚当斯对光线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几乎每一幅作品的光线、影调都是一样的,这能够避免某一张照片过分突出,从而影响整组照片的系统性,也能够将观看者的注意力放在照片中的主体人造景观上,进而促使观看者去理解这一系列作品之间的整体性联系。再比如说贝歇夫妇在其作品中经常运用到的分格展示法或是桑德的类型学式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从而达到削弱单张照片体现照片系统作用的目的。

三、新地形摄影的艺术价值

新地形摄影自兴起以来,对当代摄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摄影师受到新地形摄影美学观念的影响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摄影作品。随着新地形摄影的不断发展和扩充,基于它自身的特点,也产生了属于新地形摄影自己的艺术价值,我们可以从它的美学观念和历史贡献进行探究。

1.新地形摄影的美学观念

新地形摄影在当代摄影史上所呈现的最重要的美学观念,毫无疑问就是它的无表情外观美学。这一美学观念是由新地形摄影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无表情外观的本意是指冷冰冰的,没有情感流露的面孔或面部表情,最早大量出现在评论家描述戏剧或电影的文章里。渗透到摄影艺术中,则是指客观、冷漠、不介入感情的拍摄自然与人类文化的冲突,这一美学观念使得新地形摄影与传统风光摄影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美国摄影中,从沃克·埃文斯开始就具备了无表情外观美学的传统,埃文斯始终坚信,摄影可以忠实地表达出很多言语无法表达的内容,他在拍摄时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中立、客观、冷静、直白的去表现自己的观点。沿着埃文斯的足迹,后代的摄影师们吸收了他的美学观念,他们在作品中的冷寂观察和忠实记录正是新地形摄影所需要的内在风格。例如,1975年影展中的摄影师弗兰克·戈尔克,用客观的角度记录下了被人类改造过的景观,具有强烈的无表情外观美学风格(图九)。

同样,德国摄影也具备这种无表情外观美学的传统。单从新客观主义的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看出客观、冷静是这一摄影流派的根本特点,而杜塞尔多夫学派更是掀起了这种冷面美学的高潮。从贝歇夫妇到安德烈·古斯基,杜塞尔多夫学派几乎涵盖了无表情外观美学的所有风格,冷静、客观、一丝不苟似乎成为他们摄影风格的代名词。

可以说,新地形摄影所带来的无表情外观美学已经对当代摄影艺术产生极大的影响,它客观理性的记录着人与环境相处的世界,同时它的创作者又将自己的思想与理念融入其中,在当今时代仍然受到极力追捧。

2.新地形摄影的历史贡献

新地形摄影的出现扩充了传统风光摄影的概念,使得传统一代的摄影师失去了他们的主流地位。正是旧一代摄影师的隐退,才使得摄影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对于整个摄影艺术史而言,新地形摄影改变了以往风光摄影的艺术理念、表达手段以及审美情趣,它所带来的无表情外观美学以及对人类改变的风景的关注,开启了摄影艺术运用理性工具加入更大艺术的可能。以后许多摄影师都受到新地形摄影美学观念的影响,创作出了优秀的摄影作品。

传统的新地形摄影多以工业题材为主题,然而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人们因为战争、商业、生活等原因改变了环境,这些被更改了的环境又反过来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比如摄影师爱德华·伯汀斯基就是受到新地形摄影美学的影响(图十),拍摄了大量受到人为改变的环境,他的摄影作品中那看似美丽的瀑布被化学物质和细菌污染后流入地下,被当作动物的饮用水,这种对环境忠实的记录以及带给人们的反思,正是新地形摄影的重要历史价值。当代摄影师与艺术家脱离最初新地形摄影中的工业题材,他们将生态、环境等列入拍摄范围。也许不能算作是新地形摄影,但终究受到了影响,他们的作品可以看作是新地形摄影实践的延续。

虽然摄影大师们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关爱”或者“保护”的口号,但他们通过客观的角度拍摄这些冷面的现实影像,让人们直面自己所创造的一切。在这些风景面前,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认真反思。

四、结语

新地形摄影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摄影史的发展。与传统风光摄影不同,它客观理性的表现风格以及无表情外观美学的艺术特点已经被广大摄影师所接受。他们用冷静的视野去观察现代文明进程中逐渐被人为改变的风情面貌,同时又将自己的观念融入其中,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引发人们的思考。中国的摄影师也应该尝试接受新地形摄影所带来的艺术价值,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思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新地形摄影的未来在中国才有希望,才能使中国摄影真正能与世界摄影对话。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