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中做好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工作,将切实通过评价环节带动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过程进行反思,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以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体验更加完整,通过评价环节的合理优化为口语交际课程的整体教育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的助推力量。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中,教师应切实做好现有课程结构与实际教学目标的分析工作,基于学生的实践特征与发展规律制定针对教学评价环节的优化策略,切实指导评价体系的创新,为口语交际课程的整体优化奠定基础,切实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在该平台中实现最大化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优化策略
口语交际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口语交际课程中学生将围绕主题展开口语表达实践,在与单元内容对应的主题下深化自身在该单元中的学习认知,并切实通过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提升。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口语交际环节并未受到教师群体充足的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一环节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即使在素质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口语交际课程的开展也存在着形式化严重的问题,其结构并不完善,难以最大化发挥出本身的教育价值。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展开定向研究工作,更系统的推动这一教育环节的完善,而对其教学评价环节的优化与创新则正是这一阶段中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评价环节作为课程整体中的总结环节,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其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认知规律制定优化策略,切实推动评价环节的优化,为口语交际课程质量的提高奠定重要基础。
一、明确评价方向
1.基于主题评价表达内容
在口语交际课程中学生将结合主题展开一系列定向的表达活动,这需要学生始终围绕主题进行语言的构建,切实的完成主题框架下的内容输出。于是在实际的口语教育课程评价环节中,教师应首先基于主题对学生的表达内容进行系统的评价,以此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指导。
例如在“转述”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课程中,教师将首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口语表达活动的前提,使学生能从中获取关键信息,并在后续将这些信息转述出来。这实质上是协调学生从口语交际课程中模拟生活中常见的转述表达活动,从而积累转述的表达经验。而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则应聚焦于学生在转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实际转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这将切实协调学生在主题下了解自己在转述内容过程中存在的遗漏以及转述方法层面的不足,从而帮助学生系统的改善表达内容中的问题,以此切实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2.基于内涵评价情感价值
口语交际课程将为学生提供表达主题,使学生能在这一课程中结合主题进行定向表达,除了以主题为学生限定表达的方向之外,其表达的形式是十分开放的,将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主题框架下的表达往往会结合自己的主观感想,输出自身的主观观点,于是教师应基于主题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观念进行正向的引导,以推动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有效建立。
例如在“说新闻”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课程中,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多个时事新闻资源,引导学生基于个人的视角对新闻中的社会现象进行评价。这将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与价值观念为核心,从自身的角度思考新闻中的现象,而后完成对新闻的评价。这一口语表达活动将充分凸显学生个人的主观观点,于是教师应在聆听中做好记录,并在评价环节中以正确的方法对学生的观念进行细节点评,使学生能了解应如何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在评价中得到观点的矫正,以此切实实现个人道德价值观念的有效塑造。
3.基于素养评价口语能力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的主要方向,促使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以促使其实现个人深层素养的发展。在小学口语交际课程的评价环节构建过程中,教师也应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建立评价标准,以此切实推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深层次提升。
例如在“讲民间故事”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课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在课前从多种渠道中收集民间故事,而后在课程中开展讲述民间故事的口语活动。而在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则应建立起核心素养视野对学生的表达交流进行深层次的审视,以促进学生实现表达素养的最大化提升。首先在语言运用素养的评判标准下,教师应对学生在讲述民间故事中语言的生动性、信息表达的清晰程度等层面进行评估,聚焦学生表达过程中语言实际运用的过程;而在思维能力素养的导向作用下,教师应对学生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的逻辑性、回答故事相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等角度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评估;而在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角度下,教师则应系统的关注学生对民间故事中传统文化要素的解读与理解,聚焦学生在口语交集活动中对文化内容的理解程度;最后在审美创造能力的评价标准下,教师则应进一步关注学生对民间故事在讲述过程中的优化处理,以及其对民间故事本身创作形式的理解等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基于核心素养视野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感知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以此切实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创新评价机制
1.引导学生评价,建立翻转视野
对评价机制进行创新需要教师切实聚焦学生的实践特征,构建符合学生能力的实践模式,以切实推动评价标注的落地,带动学生开展系统的反思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实践原则,在口语表达活动中首先建立翻转机制,为学生创设自主评价的空间,以推动学生转变视野,对口语交际形成更立体的认知与体验。
例如在“怎么表演课本剧”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课程中,学生将结合单元所学的名著阅读经验,共同探讨应如何系统的开展课本文章内容的演绎活动,表达自身认为的课本剧组织与内容演绎思路。这一主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个体将在不同的审美创造素养下生成不同的想法,并在实际的表达环节中建立交流关系,实现思维的碰撞。于是在本课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成为评价的主体,结合自身的创意去审视其他同学所提出的课本剧表现方式。这将切实使学生跳脱出自身的思维逻辑,在审视他人成果与获取他人评价的环节中切实看到个人思维的不足,从而开展自主的反思,为其优化个人口语表达内容提供助力。
2.立足评价平台,丰富表达思维
在表达评价环节中,教师将基于评价标准从多角度指出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反思自身不足的实践方向,以推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大化提升。而为了辅助学生能在漏洞反思过程中切实精准地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立足具体的评价方向进行资源的拓展,以丰富学生的表达思维,促进学生实现评价反思过程的优化。
例如在“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课程中,学生将通过语言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文学形象、影视角色或是现实人物,以完成主题下的表达。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利用语言描述人物时所运用的表达结构性较差,难以切实将实例与人物的形象进行结合,导致所表达的喜爱原因十分空洞。在评价环节指出学生表达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后,教师应基于表达结构性问题,引入优秀的人物形象讲述案例,协调学生在评价环节中对案例中规范的人物描述结构进行学习。这将促使学生在优秀资源的引导作用下更精准的反思自身表述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学生个体表达能力的最大化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3.注重启发评价,协调自主反思
在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想要切实实现推动学生口语能力提升的教育目标,教师应注重落实启发评价机制,以通过启发的方式协调学生对自身口语环节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自主性反思,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问题与不足。
例如在“制定班级公约”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课程中,学生将在主题下思考可行的班级规定,并系统地阐述制定相关规定的原因,完成口语表达实践。而在这一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则可结合实际的班级管理经验以及学生的班级生活实践对学生提出的公约进行提问,从更专业的角度指导学生发现公约在实际班级生活中运行将出现的问题,以此通过在评价环节中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建立独立反思,最终切实完善个人的口语交际思维,切实推动其主题下表达内容的优化。相较于传统直接评价的方式,启发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结合自主评价环节学生的独立探究,个体最终将在启发评价模式下更精准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独立反思与自主改正的过程中对自身口语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最深刻的印象,以此促使学生在评价环节中实现个人学习素养的最大化提升。
三、注重评价反馈
1.引导反思交流,整合提升方向
在口语交际课程中的教学评价环节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评价反馈环节的设计,切实协调学生在获取评价后提供正向的反馈,以推动评价的落地,真正促进学生结合评价内容实现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切实提升。为此,教师应实现在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后,引导学生就评价过程中形成的反思进行交流,整合口语交际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需要提升的方向,为后续学生进一步优化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奠定重要基础。
例如在“演讲”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课程中,教师将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演讲的活动,使学生建立具体的演讲实践体验,感受演讲的表达结构与表达技巧,建立演讲经验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实际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后,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评价导向下产生的反思进行表达,使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汇总评价环节所建立的反思观念,使学生现阶段演讲表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汇总。这将协调学生从反思中优化个人的反思与修正视角,从同学的集思广益模式下找到最优改正方向,最终为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2.结合写作形式,协调反思落地
而为了推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系统的提升与优化,教师可以尝试将写作形式与口语交际教学环节进行结合,使学生能通过在课后以写作形式将口语交际主题下的表达、感想进行记录的方式,促使其将评价环节产生的反思落地在实际的口语转化写作环节之中,完成对反思内容的系统记录。
例如在“聊聊书法”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课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对我国的书法文化与书法韵味产生更深入的理解,而为了学生能将对书法的认知进行系统的整合,真正基于口语交际课程评价环节完善对书法的理解,教师应在评价后布置课后作业,协调学生将本课中的表达内容以写作方式进行记录。在记录过程中学生将切实融入评价过程中建立的反思,对其进行优化后的记录,写作形式能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内容得到进一步的精炼以及书面优化,使其呈现出更强的结构性,使对口语表达的反思更系统的融入到内容之中,真正深化学生对书法文化的理解,并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逻辑性,以作业反馈推动评价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3.延伸交际主题,组织拓展应用
另外,在口语交际活动课程中为了学生能改善评价中提供的问题,除了使学生在现有主题下推动评价落地,优化现有表达成果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通过延伸交际主题的建立,组织学生进一步开展口语延伸实践活动,将评价中得到的反思在延伸平台中进行综合应用,以此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我们与环境”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课程中,教师即应在评价环节中指出学生生态观念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口语平台促进学生进一步建立生态保护观念。而为了使学生能切实吸收教师提供的评价反馈,教师在评价环节后应进一步建立“环境保护措施”主题,引导学生再次参与到口语交际环节之中,再次就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反馈环节的延伸主题下,学生的观点表达将充分结合教师在评价中提出的问题,以更全面的生态保护观念抒发出自己在该主题下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切实内化教师所提供的评价导向,切实优化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与道德价值观念。
在小学口语交际课程中做好评价环节的优化工作,实质上是为了由内而外地推动口语交际课整体质量的提高,以此真正带动学生建立良好的口语交际学习体验,最终在该平台中实现语文学习能力与综合学习素养的最大化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俊.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后互动评价与习作有效衔接的研究[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科研,2021(3):1.
[2]彭梅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中教师的评价维度[J].华夏教师,2020(31):2.
[3]何梅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8):69-69.
[4]曹雪梅.妙创情境巧搭支架拓宽渠道——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