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美育视野下初中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在当今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教师开展跨学科交流合作对于提高音乐教学品质具备显著的功效,为此音乐教师需要分析跨学科主题活动项目,明确音乐交流合作的重点和要点,开展体系化、高效化的教学项目,引领学生在初中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历史、地理、美术、劳动、德育、体育、美育之间的交叉学习,实现思想思维的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美育;初中音乐;跨学科融合;实践
引言:
在当前美育视野下,初中音乐教师开展音乐课堂跨学科交流互动对于增强音乐教学内涵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品质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音乐教师可通过学科之间的互动衔接,实现音乐课堂新旧动能的切换转换,可提高教学效率。
一、美育视野下初中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美育视野下,初中音乐教师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对于提高音乐教学品质,增强音乐课堂教学内涵具备显著的功效。跨学科融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大基本的教学标准、教学需求,教师在跨学科交流合作活动中应当明确音乐教学的核心要素,明确跨学科融合交流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尝试从语言学科、自然科学、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内涵。同时跨学科交流合作也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学科知识点的正向迁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知识点的来回切换学习,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切换,可帮助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实现对音乐价值、音乐文化甚至音乐政治的深度思考探索,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总之在美育视野下,音乐教师开展音乐跨学科融合一方面可响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号召,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多方面音乐能力的成长发展,在此期间教师应当将音乐艺术文化中所涉及的美育元素、德育元素、劳动元素、文学元素、科学元素、思政元素向学生进行讲解渗透,以此才能够多方位地增强学生的思想内涵。
二、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
在美育视域下,开展跨学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实现务实创新,结合多种工具、多种模式,结合多门学科知识内容,实现对学生良好的教学指引,提高音乐教学品质。
(一)将音乐与语文、历史进行融合
语言学科作为艺术学科的基础承载工具,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表达方法,同时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语言学科的美学规律、美学特征完成对音乐美学元素的深度思考学习。因此将音乐与语文进行跨学科融合互动对于提高音乐教学品质具备显著的功效,具体来说,在音乐篇章中涉及大量与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可借助语言学科中的文学鉴赏、文化传承发扬类的知识内容来引领学生实现对音乐文化、艺术文化的深层次学习,可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帮助学生从语言文学的角度对音乐篇章中的人文思想内涵进行学习。
比如音乐教师可以与语文教师开展交流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尝试对音乐歌词中所涉及到的语言文化以及人文思想进行深度思考,如在讲解《楚商》相关音乐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之间可开展交流合作,语文教师可结合“楚辞”将歌词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情怀向学生进行有效渗透,而音乐教师则可以将古文词赋的音乐表现形式以及音乐文化魅力向学生进行讲解,在语文与音乐课程的共同引领下使得学生能够对音乐艺术的展现形式有一个较为深层次的认知。紧接着音乐教师与历史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普及我国古典音乐的谱写方式、谱写规律,让学生站在春秋战国礼仪文化的角度对其中的音乐艺术展现形式进行学习,将楚辞之所以得到广为流传的历史背景、历史原因以及编钟文化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透过文化背景、历史背景进行深度思考。通过此类方式可实现对学生音乐鉴赏思维以及音乐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将音乐课程与基础语言课程、历史课程进行交流融合,明确教学重点和切入点,对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具备显著的功效。在完成教学之后,学生可从历史文学等多个角度,站在人文时空发展观、历史观的层面,对“楚辞”中的美学规律、文学规律、音乐规律进行学习,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思维,增强自身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完成教学之后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对先秦时期人文环境有一个较为深层次的认知,可掌握七弦琴的基本音阶音调特征,学生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去学习将实现更大的发展突破,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也对青铜文化、编钟文化以及古典艺术歌曲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且收获显著。
(二)将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进行结合
在音乐课程中具备丰富的空间元素、想象元素,学生可通过对画面的想象学习来完成对歌曲的思考探索,为此音乐教师可将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进行交流互动,在诸如初中美术连环画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歌词作为连环画的脚本来完成对歌曲艺术展现空间的有效描述、绘制。将连环画教学与音乐教学进行衔接互动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弥补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想象能力欠缺的弊端。通过对当前初中音乐教材进行细致深入地研究不难看出,在大部分音乐教材中涉及大量与故事相关的主题项目,比如在讲解“为《诗经》谱写的歌曲《关雎》”相关音乐课程中,音乐教师可让学生将美术与音乐进行有效结合,根据《关雎》中所描绘的故事画面开展美术学习,从而引领学生尝试从想象空间的维度进行思考探索,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认知层次。因此将音乐与美术教学进行交流融合,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可使得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展现形式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认知。总之,以歌词作为绘画的脚本,可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对音乐故事产生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学生在衔接语文课程,对《关雎》中所描绘出的淳朴民风以及所展示出的历史风貌、人文风貌进行学习之后普遍对歌曲中所展现出的人们思想价值情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趁热打铁,将歌词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有效讲解渗透,结合美术教学可使得学生能够从故事背景、故事情景的角度进行联想学习,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探索能力以及思考总结能力,学生在先秦文化的熏陶影响下,通过美术学习、文化学习,以及音乐鉴赏学习能够深层次地理解并感触到其中的音乐文化的魅力,并且大部分学生也主动参与到了对《蒹葭》的音乐创作中,结合连环画来补充其中的诗意画面。
三、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注意事项分析
在美育视域下,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交流合作期间需要找准教学切入点、教学方向,同时也需要明确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在跨学科交流互动过程中要明确教学工作的组织关系,明确教学环节的主题项目,帮助学生实现对学科知识点的串接互动学习,比如音乐教师需要明确音乐跨学科融合的主题,以音乐作为切入点,适当地衔接其他学科项目以及其他学科测试内容,须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音乐课程教学“本末倒置”的情况,要避免学生被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过分吸引,时刻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精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同时教师在跨学科交流合作期间,也应当结合多种工具,对跨学科教学项目进行顶层设计,而不是为了单方面实现学科融合,强制性地将音乐知识内容与学科文化进行衔接,避免跨学科合作显得过于生搬硬套、突兀死板,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而不是简单做到1+1=2,应当尝试如何使得两个学科之间的整合价值大于3。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初中音乐教学环节,音乐教师可借助跨学科交叉融合项目,来帮助学生在学习探索期间对音乐课程知识点进行深度高效地学习,可引领学生尝试从音乐文化、音乐情感、音乐思维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从而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乃良, 彭芳. 高校音乐美学跨学科创新教学研究——基于泛人文学科视野[J]. 教育学术月刊, 2019(3):7.
[2]马一博. 高校音乐美学跨学科创新教学研究——基于泛人文学科视野[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