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城市轨道交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

安防科技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610000

摘要 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杜绝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从有限空间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出发,探讨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辨识和管控措施,分析有限空间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从安全警示教育、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加强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深入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关键词 有限空间;标准化;应急救援;安全管理

有限空间通常通风不良,容易发生有害物质积聚,因此作业安全风险高,危险性大,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其中又以中毒和窒息事故最为常见,造成严重后果,给企业和员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必须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1有限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有限空间概念不清

通过众多事故案例分析,虽然国家出台了有限空间相关安全管理规定,但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分析其根源发现,是企业及企业员工对有限空间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一些非典型的有限空间辨识不到位,形成管理漏洞。

可以通过空间的物理条件和危险特征综合判定该空间是否为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的物理条件,空间相对封闭、空间足够大,员工可以进入从事指定工作、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

有限空间的危险特征为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

1.2有限空间辨识不充分

通过众多事故案例分析,还发现很多企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有限空间辨识流程和管理标准,亟需结合双重预防机制建立有限空间风险辨识标准化流程,进一步规范有限空间管理。

目前,成都市已发布《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明确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开展有限空间风险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主要危险因素等基本情况, ,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当有限空间的类别、数量、位置、主要危险因素等发生变化市,应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同时明确管理负责人,压实有限空间管理责任。

1.3 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设置不符合规定

根据成都市《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规定在有限空间出入口设置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风险告知牌,并标明有限空间的名称、类别、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同时根据《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5部分:安全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GB/T2893.5-2020)明确安全方式、安装地点、安全高度等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未按规定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仍比较突出,比如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风险告知牌部分点位设置存在疏漏或设置点位距有限空间较远,而起不到警示作用。

1.4有限空间盲目施救问题较为突出

据权威部门通过对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分析发现,盲目施救问题非常突出,近80%的事故由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增多,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致死人员中超过50%为救援人员。

因此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报送,同时在分析事发有限空间环境危害控制情况、应急救援装备配置情况以及现场救援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判断可否采取自主救援以及采取何种救援方式。若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及时拨打119和120,依靠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决不允许强行施救、盲目施救。

2加强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2.1全面开展风险辨识

依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专题系列折页的通知》、成都市《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结合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全面开展有限空间辨识,定期更新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主要危险因素等基本信息。

对于中毒、缺氧窒息、气体燃爆风险,主要从有限空间内部存在或产生、作业时产生和外部环境影响3个方面进行辨识;其他风险应充分考虑淹溺、高坠、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烫伤等。尽可能充分研判容易发生的事故类型,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范措施。

2.2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

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通风检测不合格,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内容及其安全风险,制定作业方案,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机制,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建立安全交底机制,切实做好作业前安全交底工作,告知作业人员作业内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制定作业设备检查流程,明确设备检查标准。建立通风检测流程,明确通风时间、通风注意事项及气体检测时间、点位。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3扎实开展有限空间安全教育

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好的救援就是预防。安全生产培训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要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重点掌握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常见危害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应急救援措施等。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同时可以通过编写和分发有限空间安全知识手册,企业内部科普宣传,举行班组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培训,帮助员工提高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和应急能力。

3 结语

综上,有限空间事故类型以缺氧和有毒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为主,其特点是救援难度大,盲目施救极易导致事态扩大。当前仍存在对有限空间概念掌握不清、有限空间辨识不充分、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不规范、盲目施救等突出问题。企业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全面开展有限空间辨识,建立和完善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拓宽宣传渠道,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有限空间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企业要落实好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员工严格执行各项安全作业规程,从源头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最好的救援就是预防。

参考文献

[1]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DB5101/T 120—2021)

[2]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专题系列折页的通知》(应急厅函〔2020〕299号)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