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列瓦乡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校里最基础的科目,而识字写作该课程的重中之重。阅读与识字不但影响着他们掌握汉语的程度,也会影响学校其他课程的程度,同时对他们日后的学业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引起重视。在分析小学语文写作与识字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与识字教学水平的具体策略。也就是说,阅读与汉字教育贯通了学校语言教育的全过程,充实了内容,充分调动了孩子阅读汉字的主观积极性,完善评价机制,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一、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现状

2014年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核心能力的理念,把新课程时代的语言基本素质纳入到小学语言识字读写课程之中,成为推动孩子成长的关键举措。

由于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课程中的最基本的东西,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就无法产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的品质与才能,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以语文知识作为基石。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便构成了语文操作技能,通常分为听、说、读、写、思五大方面,若按照课程标准来分类,就可以包括了识字书写、读书、作文、口语交际、语言实验等基本技能。老师也必须使学生掌握并吸收语文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语文操作技能,最后才形成了语文能力,这也是对语文核心素质所要求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存在问题

(一)结合生字特点进行教学的意识较弱

老师们在识字写字教学中一般能做到把汉字音、义、形相紧密结合,并指导学生认识音义形间的联系,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对所有汉字的音义形都要面面俱到。一些老师们生怕因为疏漏而直接影响学生的识文水准,所以惯例性地先介绍拼音,然后再逐渐分解字形,最后说明词义,并进行描红的模拟仿写。这种方法内容虽全面,但如果教师是节节课都如此,教学时间久了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掌握汉字的兴趣。

(二)教师识字写字基本功薄弱

识字书写课程对老师有很大的需求,而现在的师范教育偏重教育学、教育心理科学等一些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识字书写领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造成老师职前没有学习过培训,职后又缺乏统一的训练,从而导致了很多老师的写作水准不高,甚至对汉字的含义研究并不深刻。因为老师本身识字书写素质不高,即想重视识字书写教育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予学习者恰当深刻的引导。当前,理论确失、经验不足、方式不妥等原因影响着老师对识字书写教育的研究,使之无法开展。

(三)学生缺乏写字的兴趣

低年级孩子已基本具备审美意识,普遍有将汉字书写好的想法,但由于自身的外界影响,他们很难长期维持精力的集中,不能静下心来读书,而写字学习多是传统的介绍、演示,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出现了动力和积极性的冲突。怎样通过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而引发学习积极性,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索的课题。

三、基于中国语文核心知识理论的识字与写字教育方案

(一)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汉字字形表面上具有着浓郁的汉民族的历史特点,但深层上却又蕴含着的民族历史心理特征。以“取”为例,《周礼》中说“获者取左耳”,在中国古代战斗中,胜利者往往将失败者的俘虏和战亡者的左耳都割下来以来记功,在汉字的表面特征上,人们也能够窥视到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形态和思想意识。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汉字造词的内涵,去思考每一种汉字所表现的千年前人类的思考模式、社会生存环境,例如“果”是树上结满果子的模样,“田”是阡陌纵横交错的模样,“子”是孩子们被包围着的模样汉字中特有的社会历史意义可以从老师的展示讲解过程中被发现,从这样的汉字社会主义精神的表现中完成了识字写字课程,学生就体会到了汉字的神韵,老师怎么能不着迷?学生在认识写字课程中,不要忽略了汉字里所蕴藏的丰厚的社会历史意义,要牢牢抓住了汉字的社会历史根源。可以透过文本的表面与深度,剖析感受的心理过程,让学习者自觉接受人文熏陶,感受社会发展中价值导向、思考模式的变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二)启发学生识字写字之趣味,并养成对汉语言文章的兴趣爱好

《语文规范》中明确提出:“教学必须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在学校的各个学段课程中都给出了具体目标。如从一、正二品,要求学生端正书写的姿态并形成较好的书写习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三四年级时则进一步需要培养他们对掌握汉字的浓厚兴趣,从而形成自觉认识的良好习惯;以后的各年级时则需要他们进一步培养积极辨认和识字兴趣的良好习惯。积极性是促进学习的主要力量,因此老师们可以针对他们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特征,调动他们的读书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积极认识与写作。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老师的素质是对学生识字书写技能培养有直接影响的,老师既要明白怎样教,也要明白为何如此教育,这就要求老师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书写技巧,才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孩子汉字书写,建立有特点的教育结构。职前理论知识的不足是影响教学实践水平的重要因素,师范学校是培养一线教师队伍的“源头”,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大部分都是源自师范生时期的学习,所以必须要加强师范学校的识字写字理论教学。学校在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丰富师范生理论储备的同时,还应开设语文学科领域的听、说、读、写等专题研究。比如写字专题,既可以通过梳理汉字的发展、古代童蒙教育来了解汉字、认识喜爱汉字,也可以通过各种实践课程如粉笔字课、书法课来提高师范生的写字基本功,将这些纳入基本技能考核,可以推动师范生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峥. 刍议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科普童话,2019,(18):21.

[2]周丽丽.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8,(92):63.

[3]林云英.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对策探究[J]. 新课程(上),2017,(06):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