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优化培智学校美术教学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浙江省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

【内容摘要】随着特殊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培智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作为培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智美术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美术学习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的过程,笔者根据美术教育的精神结合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培智学校美术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认为可以从围绕在“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师素养”四个维度,来优化培智学校美术教学。

【关键词】培智学校    优化    美术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美育成了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当前培智学校的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成了培智教育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去优化美术教学呢?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做好学情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分析学生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普校随班就读和卫星班的开展,轻度智障学生回归主流,培智学校以招收中重智障、多重残疾学生为主,教育对象发生了巨大改变。另外,随着政府、社会对特殊教育的不断重视和大力投入,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班级里的学生也由以前的几个人到现在的十几人,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分析学生绘画特点

1.夸张化。夸张与兴趣有关,他们往往把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形象表现较大,有夸张的倾向。

2.求全化。在绘画时往往把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都要在同一平面表现出来,宁愿重叠也不肯少画。

3.随意化。所画的事物简化、抽象,与客观事物差距较大,不尊重事物的客观形象,随意性强。

(三)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及教育支持

智障学生由于具有智力缺陷、注意力缺陷、审美缺陷等诸多问题以及还伴有癫痫、精神分裂、多动、自闭等诸多疾病,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接受知识缓慢,保持时间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教师在分析智障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特点的同时,更要从他们的心理、生理发育情况和存在的缺陷来掌握他们的学习能力。另外每个学生的残疾程度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如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需要语言提示,动作缓慢的学生需要动作提示,视觉辨别能力弱的学生需要视觉提示等等。

二、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儿童的成长。”在生活化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的大趋势的今天,教学内容生活化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美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任何一个现实的、贴近智障学生生活的素材都可以成为美术学习的内容。智障学生受智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熟悉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场景。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传授他们与生活相关联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美术,在美术活动中去感悟生活。

(二)教学内容社会化

教育是让特殊儿童以后能够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去适应他们。智障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他们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为了去适应未来的社会。事实上,美术不仅是认知上的,更是社会性的。我们应该将教学内容放归到社会中、放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践中,让学生在广袤的社会课堂中去学习、去体验。因此,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建立在智障学生真实的社会和自然的情境之中,以智障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前提,这样才能显示出它应有的价值。

(三)教学内容人文化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是每个教育者最基本的认识了,教育思想上的人文主义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要从人性出发,去尊重智障学生的各种缺陷,关心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人性和德性的培养,这种以人为本、以育人为宗旨的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要让他们学习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平等、信任、关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进而体现美术教学的价值。

三、以生为本,优化课堂教学

(一)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障学生虽然有种种缺陷,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外,情感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智障学生在学习上有着认知缺陷,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感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用每一个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暖的话语……去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去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不少的智障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从小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教师更加要以慈母般的爱心去关心、帮助他们,温暖他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走出身心残缺的阴影,去健康快乐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提问,提高课堂参与意识

1.借助导入,引导学生提问。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导入过程能够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提问,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例如:在学习“认识紫色”时,利用前一课学的“认识红色”来进行导入,根据教师当时提过的问题(如:苹果是什么形状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来问学生:“这里有一串葡萄,你们能提出一些问题吗?”学生就会在学习“认识红色”的基础上提出“葡萄是什么形状的?”“葡萄是什么颜色的?”等等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游戏,鼓励学生提问。

游戏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教师在借助游戏的教学中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找香蕉”的游戏中,针对智障学生思维固化现象,在黄色的香蕉中偶尔出现绿色香蕉,学生会因此感到疑惑,这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把心中的疑惑大胆的说出来,生:怎么会有绿色的香蕉?对此,教师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带领学生了解香蕉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做不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还能拓宽学生的认知面。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在传授学生的知识后,应该让学生及时地把他们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能力。智障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教师要让学生的知识变为他们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及时的让学生实践操作。例如:以《画苹果》为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动手摘苹果来认识苹果,知道了苹果的形状,这时他们面对着画笔和画纸心里会有一种强烈地表现欲望,教师应及时的让他们把这种欲望展示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促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四、教师应具有更高的教育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

(一)树立“一切为了智障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念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特殊教育,都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理念的首位,强调能力的养成为美术教育的目标,但是特殊教育又有其特殊性,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是身心有残缺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其能力养成的同时,更要关注其情感、态度和对美的感受,达到一定的康复效果。要使学生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美术的自身特点,更应该遵循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出发,让学生轻松的学习。

(二)重新认识美术教学的本质

长期以来,很多人简单地认为美术教学,即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其实不然。《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学应该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的发展。”培智学校美术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以智障学生的对美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而明白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最终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智障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三)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体现在教学行动中

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多教师在教学上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以教师、课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取知识和发展,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的情感是被动的、盲目的,学习状态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绘画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积极投入、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受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了美术学习的自信与兴趣。

参考文献:

1 顾定倩著《特殊教育概论》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9

2 杨辛 甘霖著《美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2

3 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汪朝著 《教学新理念》  文汇出版社  2001 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