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从当前的教学需求来看,在高中历史学科之中,教师已经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好这一科目取得好的成绩,对于学生的历史方面的素养也有了新的要求,主要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想象能力、哲学的思考能力还有对事情的主观认识和判断能力。这样就需要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加大力度,那么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之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由于高中历史学科具有需记忆内容多,知识点琐碎繁杂等特点,学生如果使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就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除了要将历史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训练有效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其中思维导图法就是一种相当优秀的方法,文章将对基于思维导图法的高中历史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开展课程教学
高中历史知识繁多复杂,体系纵横交错,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分不清主次,甚至被困难吓倒,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时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根据课程内容构建起知识网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就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克服难点。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有空缺的思维导图,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将思维导图完善,通过这种方式来推进课程的阶段,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一步步地掌握知识,提高信心。例如:在开展“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首先,在课程的最开始将课程的四个核心模块:明朝政治制度、海上交通与贸易、内陆边疆、明清交替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心,让学生了解这节课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之后再对这四部分知识分别展开教学,以内陆边疆这部分为例,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上延伸出西北地区、藏族地区、东北地区这三个分支,然后随着讲解的过程将这些地区与明朝之间的冲突,解决方式和最终结果加入思维导图之中,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构建互动式高质量历史课堂。之后,教师还要将思维导图中的重难点着重标出,同时基于思维导图进行一定的拓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把握重难点的同时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大幅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讲解
在老师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过程之中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一个整合对教学是非常的有好处的,因为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之间时间跨度很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有很多时间点需要进行记忆,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话,容易把时间点弄混,在学习的过程和考试的过程之中都会造成混乱。所以在这个时候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就是特别的重要,因为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需要掌握好的方法,而如果没有灵活的思维模式,学生的素养不够的话,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非常的困难,随意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注意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老师在进行教案的书写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思维导图,然后结合自身的知识还有对学生一定的了解去进行思维导图的建立,可以用思维导图对历史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然后在上课的过程之中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并且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比如老师可以写出历史事件中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并不是单独的,而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在这个过程之中让学生去进行历史知识的一个思考,把历史知识进行一个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复习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由于知识量大,记忆难度高,学生在学习过后很容易产生遗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所以课后复习成了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效果的重要方式。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课后复习,学生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重点,节约精力;还可以通过“连锁”的方式在复习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复习到更多其他的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对学生的复习效率有极大的提高作用。比如说,学生在复习“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课的知识点时,需要记忆大量的时间,成果和影响,还可能会出现混淆的情况。这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复习就非常适合,学生可以把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绘制在一条时间轴上,方便区分与记忆,同时将背景、动力、特点、影响等零散的知识点都放在一张思维导图之中。学生绘制好一张思维导图,就完成了一次高效全面的复习。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作用还远远不止文章中提到的这些。高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学科教学之中的优势。开拓创新,将思维导图推广到历史教学中的更多方面里。同时基于思维导图研究出更多先进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朱静. 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26-227.
[2]黄永宏. 思维导图,让高中历史教学更加轻松[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7):164-16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