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如何将游戏渗透到幼儿园的安吉安全教育中
摘要:安吉游戏教育是幼儿园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幼儿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趣味性欠缺现象,让幼儿在参加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时,进一步加深其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认识。如果教师能从各个角度进行对幼儿的安全指导,也会让这种教学实现更大意义。安吉游戏模式是根据自主性活动所进行的一个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能在玩耍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激情与创造性。这种区域活动是学前教育的主要项目,把安全知识融入区域活动中,并从区分活动情境创设、活动内容设置的角度来进行,让幼儿在愉快玩耍中掌握安全知识、学会自救知识,培养幼儿处理事物的整体意识,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其愉快、平安长大、成才。
关键词:安全教育;幼儿园;安吉游戏
引言
安全事故给幼儿带来的危害令人心痛,针对当前儿童安全知识的现状及重要性,把安全知识渗透到幼儿园的活动中非常有必要,以拓展安全知识的传播范围,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安全自救常识与方法,增强幼儿的自身防护意识。可把安全知识融入区域活动的情境设定中,多让幼儿了解、认识,让幼儿们从生活接触中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一、激发学生安全意识
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激发幼儿的意识,带动他们行为向合理、健康的方面发展。比如,在美工活动区,进行纸蝶画颜料活动中,教师就引导幼儿自行绘制安全标志,使幼儿们了解各种标志表达的意思,同时激发他们在生活中关注这种标志,在陪自己的老爸老妈逛商场时、去游园玩耍中,对这种标志加以辨别、研究,掌握其中的真实意思,从而规范自身的言行。再比如,在活动区,进行吹泡泡活动中,指导幼儿通过观察、嗅觉识别液体,教育幼儿们不要把来历不明的液体、食品等置于嘴里,使他们意识到乱嚼食品的危害性。又比如,益智区放置各种常见安全标志的画面,让幼儿了解和明白其中的含义,然后放置若干照片,让幼儿按照画面配对相关的安全标志。这样即理解了标志的名称,也可以较好的了解标志所表示的含义。
二、展开实践活动教育
在区域游戏中指导小同伴利用实际参与认识风险和安全性,进而对其实施合理的安全性教育。再如,在美工区,往往要求幼儿用小剪刀帮忙,剪各种形状或卡片,在这时指导小同伴拿剪和用剪刀的正确方式,并且在传达小剪刀给其他人时,要注意将小剪刀合拢或握住剪刀的最上部,以免戳到自身和其他人幼儿。其四,利用鼓励、劝导等教育手法形成安全教育示范,鼓励幼儿在实际参与游玩的同时注意安全,并利用各种方法让其建立在游玩中的安全意识,从而能够正确意识到自身行动的正确性。比如,在区域游戏中,有的幼儿把玩材料、用具乱丢,老师发现后应指导幼儿把玩具和材料摆放妥当,同时予以鼓励,使每个幼儿都能认识到什么是对的做法,哪些是不对的做法。
例如,对于幼儿来说,“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主题安吉游戏深受他们的喜爱。这时,教师就可以投其所好,展开实践活动游戏,在这一安吉游戏中幼儿需懂得不能只顾着玩游戏,而要时刻留意自己身旁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躲避碰撞、摔倒等意外因素。教师也要注意及时指导幼儿学生,尽量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还有“抢板凳”、“吹泡泡”、“过木桥”等运动游戏也是需要利用游戏本身特点来培养幼儿躲避、平衡等自我保护能力。在这些户外运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应的游戏规则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学生在亲身经历过后,就能够了解到安全的重要性,并明白怎样做才是安全的,这对于幼儿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寓教育于游戏,能够使得学生得到双丰收,也能够教师的安全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三、进行角色扮演教学
利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发现危机、处理危险的能力。角色扮演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一个游戏,在角色扮演中幼儿们对安全的理解比较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对安全问题的理解,让其远离安全隐患、改正不安全行为。因此,组织幼儿担任过马路游戏中的不同角色,大家轮流担任过路人、车辆驾驶员和交通警察等,首先指导幼儿对过马路的不同情况进行讨论,然后让幼儿感受角色的心态与动作,再对各种情况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交流、探讨,使幼儿了解危险性,学会合理的过马路方法,保证与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做出危险动作。
再如,在"娃娃家"的角色任务中,使用杯子、垫状等物代替了汤壶、电暖宝等东西,以使幼儿们从角色扮演中了解这种东西使用的危害性,应怎样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出现,以及在家庭、幼儿园等生活场所中应如何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避免伤害,并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而利用角色扮演对幼儿园幼儿们的安全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角色安排的科学性,让每位幼儿都能在各个方面感知生活事件的过程和状态,培养幼儿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能力。第二,要注意游戏本身的安全性,在演示时教师应详细、充分介绍角色特征、模仿动作难度等,并将注意的安全常识渗透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安全认知。第三,角色扮演任务完成后让幼儿共同探究人物特征,探究游戏的含义,让幼儿在表现内心体验的同时就有关问题展开思索,从而培养幼儿认识危机、处理问题的意识。
结束语
安全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通过故事、安全视频、场景模拟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身防护能力,增加幼儿对不安全行为的了解,懂得一些基础的自身防护技术。而活动是小班幼儿对安全与不安全行为了解的最直观的一个方式,小班进行的所有区域活动都离不开安全内容。三岁左右小朋友的认知能力尚处在基本形成时期,对世界的认识还比较简单,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安全性教育时,应根据幼儿情商、智商发育良好的特征,把安全知识融入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我安全意识,更注重自我的行动,并学会最基本的自救方式,引导幼儿避免危害,以机智、勇敢地面对困难、问题,快乐平安地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翠萍.利用区域游戏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8):74.
[2]杨柳.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72—73.
[3]唐冬梅,徐东.安吉游戏的价值探析与启示[J].教育导刊,2019(0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