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多感官教学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当今我们国家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改革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进步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多感官教学的内涵,提出教师应利用多感官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实践,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多感官教学;特殊教育;应用优势
引言
利用多感官教学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教师带领学生调动多重感官,积极探索不同领域,也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个人优势的发掘,以此让学生能够看见自身的闪光点,这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路径,使得特殊教育学校能有效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1]
一、多感官教学的内涵
特殊教育环境中,因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一,导致其学习需求也不一致。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因人施教显得至关重要。多感官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习方式安排等教学活动组织上,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动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复杂难懂的教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多感官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发展与普及,可在一定程度上为特殊教育提供借鉴。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将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采集,将相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归类。能够调动更多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立体化,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能。
二、当前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不重视
特殊教育相较正常的教育起步略晚,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其发展的步伐。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对特殊教育的影响也不例外,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加之条件落后,无教育资源支撑,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在此恶性循环中,教育水平难以提升。多感官教学方式在教育领域中已经逐步普及,但其发展时间段,仍有许多特殊教育机构在教学模式上因循守旧,不能深刻认识多感官教学的优势。
(二)教师的能力素养不足
特殊教育教学方式不健全,我国大力开展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残障学生通过系统的教育,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拥有正常生活、工作的能力。但是,由于教师群体的能力素质不足,无法全面有序地运用多感官教学手段,同时特殊教育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对多感官教学的开展相较普通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都导致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受特殊学生群体的限制,在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和感官调动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目前我国针对特殊教育的教学模式尚不健全,普通的感官教学无法适用于特殊教育中。
(三)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特殊教育中由于受资金限制,一些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无法最大程度上利用感官教学的辅助工具开展课程,与此同时,无法将丰富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导致教学内容单一的现象发生。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使教学活动无法将感官调动作为支撑,导致学习资源无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给学生。另外,在特殊教育中,由于学生自身存在较大缺陷、认知能力较差,导致其学生观念薄弱,严重影响特殊教育的发展。[2]
三、多感官教学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动手能力,创设情境教学
由于特殊学生群体的理解能力有一定欠缺,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情境与所学内容相融合。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并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并保证其多样性与灵活性。教师在教学情境背景下,应通过开放性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无学习压力及束缚的情况下,参与实践教学。轻松的课堂气氛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学到知识,并掌握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一课的教学中,三首故事均讲述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在介绍春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画福字和剪红纸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可看”、“可触”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受节日氛围和节日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接着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节还有贴春联、放鞭炮、贴窗花的习俗,并进行设问“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具体在哪一天?”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教师积极给予鼓励和肯定。此时教师提出设问“你还想了解什么节日?”,如果学生回答“端午节”,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遇到端午节时,组织班级内学生自己动手包粽子。
(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教学内容
由于特殊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形形色色,每位学生的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前,应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智力、视力、行为能力等,再根据其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将多感官教学融入其中,将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将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真正将学生为课堂主体理念落到实处。
例如在《宇宙的另一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将其分为视频与音频两种形式,针对视力有缺陷的学生,可通过收听音频的方式,了解宇宙的浩瀚无边。对有听力障碍的学生,通过收看视频的形式,将五彩斑斓的宇宙尽收眼底,使其通过强大的画面感了解宇宙的神秘与美丽。
结语
当今,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开设初衷也由原先的慈善教学向当今的强化过渡,这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有了更高水准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改革更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因材施教理念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应用[J].马珍珍.现代特殊教育.2022,(13)
[2]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J].方中雄.现代特殊教育. 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