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探究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昆山开发区震川小学

摘要:部编版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极具代表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正因如此,本文主要对寓言故事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阐释,旨在通过寓言故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寓言 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与推崇。在“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指导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务之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提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寓言故事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一种文化载体,篇幅简小、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形象生动。读起来比较新鲜,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中寓言课文总共有17篇,占教材课文总量的5.72%,从数量上我们不难看出寓言课文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要用好寓言故事,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

一、小学寓言故事的主要特点

1.指代性和概括性。

寓言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和人物,往往都会被人赋予特殊的意义,用特定的人物去指代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类人,通过故事的起因、发展、结果,向读者揭示出来故事中的主旨。例如,在《池子与河流》中,用“池子”来比喻不知变通、循规蹈矩的人;用“河流”比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人,通过“池子”“河流”的形象概括出来本课的主题“做人一定要自强不息,而不能安逸享乐”,故事比较容易理解、接受。

2.哲理性。

“醉翁之意不在酒”。寓言故事本身叙述的故事详略得当,抓住主要情节将深刻的道理传达出来,给人以反思、警示和教育。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哲理十分深刻,对喻体进行否定、正面赞扬或者进行反面讽刺,引申出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达到教育的目的。典型的案例有《坐井观天》,寓言故事具有鲜明的说教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学习,进而学习到其中的哲理。

3.多样性。

这里的多样性不仅仅是指寓言故事多种多样,在寓言故事中所采用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夸张、拟人的手法比比皆是,这些特定手法的使用让推动寓言故事的发展。如,在《陶罐和铁罐》中对陶罐和铁罐这两个形象进行拟人化,对傲慢无礼的人物性格进行了讽刺。故事采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使得寓言故事充满了趣味。语言修辞手法运用的丰富性,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模仿其中的修辞,锻炼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①

二、小学寓言故事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感悟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1.语言建构运用。

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原因、经过、结果等“三要素”,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这样就掌握住寓言故事的整体框架,对于学生讲清楚故事大有裨益。譬如,在《守株待兔》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进行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后让学生根据复述故事“三要素”来进行复述,紧接着出示填空,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填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了自己对课文进行组织、调整、编码和输出的过程,对课文语言进行建构。

2.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能表现出来一个人的思维,寓言故事的续写或者改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小学启蒙教育阶段,语文教师应把“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淡化“纯阅读、纯写作”的课程活动形式,而且能在“读写互动”中不断放大阅读活动的良好效应。②对寓言故事进行拓展写作,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又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用朗读来感受语言美。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神态与心理活动,在《狐假虎威》有个句子: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针对这句话,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骨碌碌”“扯着嗓子”等词语,能够感受出来狐狸的狡猾和随机应变,让学生喜欢上这只诡计多端的狐狸,感受另外一种美,获得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感。寓言故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些哲理都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的沉淀,当代学生应该进行传承。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阶段的寓言故事主要倾向于中低年级,低年级寓言故事主要以现代文的方式呈现。

1.追溯源头,延伸课外。

每一个寓言故事都不是凭空由作者进行编创,其肯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创编的,学习寓言故事之前,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学习寓言故事之后,对写作背景知识进行补充,不仅仅为了学习寓言故事,更是感受其中的文化和美感。例如,《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的背景是苏代劝说赵王放弃工大燕国的故事。

2.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记忆为主,逐渐转入抽象记忆。在教学中可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鹬蚌相争》在网络上有水墨画形式的视频,教师可以借助于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画面的美感,阐述自己的感受,进而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3.合理想象,实践改创。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方面都日新月异。寓言故事的情节依旧是产生于古代,鼓励学生在充分理解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编,可以布置为开放性作业,以想促写。寓言故事中一些任务的心理描写不是很充分,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揣摩想象;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当今社会经济条件对寓言故事进行合理创编,培养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银辉.小学语文语言教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0.

[2]张炳祥.让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常态课中阅读中落地生根[J].语文教学通讯.2020:14-16.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

[4]朱月霞.浅谈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作用[J].考试周刊,2018(3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