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指出: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提高教育质量。面对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此举关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正确解答。本课题将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需要,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整合“产—教”“校—企”“工—学”“理—实”及“双元”等现实要求,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关键词:岗课赛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国内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担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面对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前国内学者在综合育人方向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关于岗课赛证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岗课赛证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将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二是对实施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进行了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一培养模式可以使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相关课程资格证书的获取及课程相关赛项进行融合,对实现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大部分研究者赞同岗课赛证融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观点,这为研究岗课赛证教学模式融入专业教学提供了思想共鸣和价值基础。
三是对基于“岗证赛”的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及实践,对对接“课证赛”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授课模式等从不同视角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二、研究意义
(一)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育人
社会化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充分反映了职业教育社会化办学的思想主张。首先,从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的要素属性看,“岗”与“证”都属于社会元素,而“课”与“赛”则属于教育元素。其次,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看,“岗课赛证”融合育人需要把顶岗实习环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支持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考取1+X证书,由此从教学实施和人才评价两个方面推进“学做合一”。
(二)促进职业技能人才的全面化发展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一名优秀职业者需要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习惯等综合素养,也需要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琢磨锻炼,才能逐渐内化于心,成为个体稳定的精神和行为素养。职业教育实施“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就是要把属于实践教育范畴的“岗”“证”“赛”与属于理论教育范畴的“课”充分结合起来,使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充分的精神教育和综合职业素养培育,实现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体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思路
(一)开展基于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研究,精准促进“岗课”融合。
一方面,在教学体系建设上,以岗位工作流程与典型工作任务实训为切入点,优化教学体系,创新“岗课”融合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牢牢把握岗位胜任能力这一中心点,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大力推进充分体现“工学结合、学做一体” 的教学方法,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确保“岗课”融合得到有效落实。
(二)进行“岗课赛证”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打造“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
一是重视学生书证融通的双证获取和双证就业,紧跟行业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要求,获得行业认可的“X”证书,增加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砝码。二是重视课证融通的过程赋能,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行业标准、岗位要求和考证内容,研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群)课程内容的融合路径,打造“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建立“岗—课—证”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着眼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研究,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激励在职教师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企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通过竞赛,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建立“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使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促进教学提升。
(四)论证“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深化校企双元育人。
发挥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是“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也是职业教育实施“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内在要求。从实践层面深化校企“双元”育人,引企入校,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校企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实训教学资源,共同组成管理机构,共同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深化“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内涵,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
五、结语
人才需求的变化必然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传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需要继承发展,更需要改革创新、深化细化。在传承“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在市场化的今天,实习已将“工学结合”中的校企互惠关系转变为一种交换关系。因此,需要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重塑职业标准和人才质量观,重塑专业标准和知识技术体系,重塑技术复合与能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庆颖.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岗证赛"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C].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0:45~48.
[2] 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5~10.
作者简介:刘庭翠(1987—),女,汉族,重庆市人,讲师,本科,单位:重庆工信职业学院(重庆市工业学校),研究方向:财经商贸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