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培养大班幼儿语言故事编构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旬邑县幼儿园 (陕西 咸阳)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幼儿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幼儿园的故事教学活动一般都将重点放在幼儿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以及复述上,幼儿的学习主要依靠模仿,缺乏创新性,幼儿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以得到较好的发展。而故事编构则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语言故事;编构能力

引言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幼儿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其生动丰富的语言,为幼儿营造出极为丰富的画面,帮助幼儿展开想象。在幼儿园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通过绘本故事内容,以及视频故事等多种途径,对幼儿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使幼儿在生长阶段得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本文针对基于幼儿故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以及设计进行简单的研究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丰富经验,重组迁移

大班幼儿已接触过大量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很多绘本在故事结构与情节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这为幼儿的创编提供了参考,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绘本《幸运的一天》和《狼大叔的红焖鸡》情节较为相似,狡猾的狐狸遇到了机智的小猪,一次次地为了吃到更加美味的大餐而不停地忙碌,最后累到没有力气吃小猪;大野狼遇到了可爱的小鸡,因为觉得小鸡太小了,决定把它们喂大一点再吃掉,于是每天给小鸡送吃的。教师先进行了《狼大叔的红焖鸡》的绘本活动,又进行了《幸运的一天》的活动,在绘本结束时问幼儿:“小猪和狐狸还会怎么样呢?”其中有一个幼儿说:“狐狸把小猪养得白白胖胖的,狐狸舍不得吃小猪了,他们成了好朋友……”从幼儿创编故事的过程来看,幼儿讲述得较为完整、连贯,在续编的结尾中和《大野狼》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处。幼儿会潜移默化地将之前在阅读绘本中所积累的故事发展的经验进行重组、换词,再加工到新故事中,使结尾别有一番趣味,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创编故事的方法,更符合现阶段幼儿的理解能力以及成长特点。

二、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支持,启发幼儿编构

在编构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注意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例如,教学《鸟窝里的树》时,教师在阅读前提问:“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呢?为什么?”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自由发挥,他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开放性问题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听众逐渐转换为参与者,并最终转换为故事的编构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放”中有“扶”,“扶”中有“放”。“放”在幼儿的思维上,“扶”在编构的方法中。当可放可不放时“放”,当可扶可不扶时“不扶”,实现“放”的最大值,“扶”的最小值。在“放”的方面,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引导他们发散性思维。在“扶”的方面,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编构故事的相关方法,让幼儿知道故事的主要元素和模式,如故事的角色,他们在做什么,有什么想法,各角色间会有什么样的对话等,并注意引导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编构故事。在“扶”与“放”之间,凡幼儿能编得出来的,应让他们自己编,凡是幼儿自己想的,应让他们自己想,教师不要太在意幼儿编构的结果,应多强调其编构的过程,给幼儿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表现自己。

三、扩大文本选择范围,增强教师教学自由性

增强教学自主权。课程不是单一的教材,而是基于一定逻辑要求的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应用过程。因此,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育目标及幼儿发展需求选择(改编)故事,并将之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分析、选择、应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故事内容选择侧重生活化与本土化。首先,幼儿学习认知特点要求教师在选择故事内容时应当结合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出发选择故事题材。其次,兰州地处中国西部,多民族聚集区域,有着独特、丰富的西北地区文化和自然资源,教师可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和物质资源情况,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幼儿的教育内容。通过幼儿的教学、游戏等活动,将本土资源的内容依据幼儿的兴趣、经验、能力确定为不同的教育方案,使各个领域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结合重点设置教学任务,强化幼儿深度学习能力

幼儿教师若是想在以故事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其催化学习能力的教育作用,必须结合故事阅读的重点难点设置融合读写能力发展的任务,使幼儿在潜移默化地解决故事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思维,通过这样的融合读写教学的故事教学模式可以深化幼儿文本理解的深度,强化幼儿的幼儿的整体学习实力。例如,学习《穷人和富人》这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提升幼儿学习的核心素养角度,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一些和金钱价值观相悖的内容,并且依据幼儿的理解能力水准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对生活中使用金钱的行为进行简单的判断。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完成规定的故事分析教学任务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幼儿学习能力之间的个性化发展水平。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部进行对话和交流,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家长的做法进行沟通,及时地完善自己的故事教学对发展幼儿整体思维的质量。

结束语

总之,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其教育方式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进行幼儿故事教育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眼前对孩子的影响,也要通过幼儿的兴趣以及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实际经验出发,使他们能够受益一生。幼儿教师要不断研究,重视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的作用,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成长,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小花.浅谈幼儿教育中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素质与能力[J].科普童话,2020(24):170.

[2]李虹.语言故事创编活动的问题与对策探研[J].成才之路,2020(14):95-96.

[3]江曙.培养大班幼儿故事创编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10):16.

[4]李虹.幼儿故事创编能力培养策略谈[J].甘肃教育,2019(06):7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