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学、评一致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逆向教学设计策略刍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广东省五华县棉洋镇绿水小学

【摘要】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引导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通过逆向设计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随后指引具体的教学工作的进行,同时也能够为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合理的目标参考。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评一致的内涵,通过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师生评的融会贯通,推动小学数学课堂高质量地实施,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提供支持和服务。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逆向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原则;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之上,这是保证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前提条件,用于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实践应用,为了提供明确的教学方向引导,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确定,因此将教学起点和目标进行对调,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评一致性的正确方向指引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深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够保证所制定的评价标准和学生心理的匹配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教学评一致理念下的逆向教学设计相关原则

(一)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引

新课改之后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为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各种教学方案的设计都应该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基础之上,这也成为逆向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教学起点,通过搜集预期目标达成的各种教学资料,共同服务于目标的实现

(二)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逆向教学设计,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应当从学生视角出发,才能够保证整体的教学方案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匹配。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需要理解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将要思考的问题内容,通过推动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方法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从评价角度思考,如何证明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增长。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其中也包含对于教材知识点的准确把握和知识点的应用方向理解。

(三)开展准确、高效的教学评价工作

作为逆向教学设计的关键组成环节,评价设计影响着最终学习成效,并且评价是判断学生学习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馈的主要依据,能够形成对于学生成长的激励和警醒作用。讲方式方面包括教师评价、师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等,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应用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来自教师评价的反馈以语言评价为主,能够保证评价本身的及时性,而课堂测试和作业梳理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的主要评价手段,能够较好地了解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正确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是以教师为主同时兼顾学生的自评和相互评价,能够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反思自己的不足,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

二、教、学、评一致理念下开展逆向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保证逆向教学的可操作性,服务于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

由于小学数学学科知识,通常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学习完数学知识之后,往往能够呈现出较危险性的教学效果,在逆向的人设计理念的引导之下,可以将数学知识的生活上,应用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进行互调,目的在于实现知识应用以及知识探究的整合,结合数学化的生活案例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的有效手段,也能够很好地维持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在探索物体表面积计算时,必然会存在各种疑问,例如为什么在部分情况下只需要计算5个面的总面积或者是4个面的总面积?为了很好地解答学生的这些疑问,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常见的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物体进行观察,例如常见的火柴和牛奶盒等。学生就会发现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部分情况下只有5个面或者是4个面,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当获得学生关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后,就应当及时完成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工作,保证评价的及时性,以此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如此就实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并且也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问题进行充分结合,引导学生以生活案例作为突破口,展开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究,最后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

(二)激活学生认知冲突

遵循逆向设计原则,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做到教学平台一致性,除了关注数学学科知识的准确传授之外,同时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表现。因此可以选择追求理解作为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认知冲突作为突破口,采用解释、应用、洞察、深入和自知等不同手段,围绕学生的情感和元认知层面进行学习兴趣的调动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强化数学知识关联,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关于教学评一致性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不需要刻意遵守固定的顺序,尤其是使用逆向教学理念之后,更加侧重于知识的关联性,这是确保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本质准确把握的关键,因此在对应的教学顺序方面可以先完成真实的关联,随后引导学生对知识创新点进行掌握。在该目标的引导之下,教师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展开数学知识的主动思考和探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逆向教学模式遵循教学评一致理念的引导的具体实施路径,先确定预期结果作为教学方案设计的目标指引,随后依据目标完成教学评价方案的设定,最后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并实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根本理念的指引,也能够较好地凸显教学品一致性的应用优势,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爱苹刘洪.小学数学逆向教学设计初探[J].教育,2020(07).

[2]史紫慧.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逆向教学设计探索——以小学数学“小数乘除法”单元为例[J].新智慧,2020(06).

[3]覃建军.数学逆向教学设计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2(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