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生词、句子、结构等理论知识讲解,优化教学内容,并采取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和探究。从中使学生真正了解古诗文,感受古诗文,从而掌握古诗文。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促进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高中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发生巨大改变。新时期下,要想提高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自主阅读、体会和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古诗文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古诗文知识内容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古诗文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传统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需要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以往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常常陷入生词、句式和结构等方面教学中,课堂学习氛围枯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基于新课改下,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要摆脱这一理论教学模式,开展“翻转课堂”,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教学《师说》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和对文言文的了解,掌握《师说》的具体内容和主题。教师先制作好相关微课视频后,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课下自学,包括认识生词、总结特殊句式、理解重难点句子意思等。接着,学生把课下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同学和教师检验。最后,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成果展示,进行客观点评。并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文言文问题进行着重讲解,解决学生疑惑。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自主学习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也进一步增强。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古诗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重要教学方法,有利于使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内容。因此,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通过利用物体、道具或者语言构建一个和古诗文相似的虚拟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2]。在深刻体会中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和核心内容。
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借助影视作品构建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鸿门宴》的影视片段,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到当时宴会上紧张、肃杀、笑里藏刀的气氛。再结合课文对宴会的描述,深化课文的认识。观看完影视片段和阅读完文言文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内容翻译。并根据自己的翻译,制定《鸿门宴》的剧本。每个小组成员选择一个角色,比如刘邦、项羽、虞姬等,把自己心中的鸿门宴演绎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充分了解到文言文的字词意思,而且对人物特点和文章主题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阅读能力大大提升。
(二)讨论式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文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不同的思想感悟,促进学古诗文思维发展。比如,在教学《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李白不同阶段的风格特点对这篇诗歌进行探究。像有的学生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联想到李白当官时到意气风发,浩然正气;有的学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看到李白即使身处困境,被贬官也不失浪漫情怀;还有的学生从“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中看到李白颠沛流离,失去朋友亲人的联系,寂寞孤独但却饮酒自乐的豁达之情,等等。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所感和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开阔思维,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这样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分析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形成自己独特的古诗文体会。既提升教学实效性,又提升学生的古诗文阅读水平。
三、培养古诗文意识,促进学生古诗文综合能力发展
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3]。新课改下,开展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古诗文意识和修养的培养,让学生自觉承担起优秀古诗文文化的传承责任。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古代优秀文化知识内容。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朝代背景、古诗文意境等,使学生对诗歌寄托的思想感情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比如,在教学《滕王阁序》时,教师不仅要教学这篇文言文的写作手法、文章主旨以及表达方式,还要引导学生对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文章意境进行深入学习。了解诗人王勃的生活经历,创作《滕王阁序》的意义以及这篇文章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等,从而让学生深刻了解文言文的重要内涵,明白文化价值,从而真正掌握文言文。
此外,在《登岳阳楼》中也是如此,学生要深入了解诗人杜甫是在一种什么情境下创作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等等。在深入探究中,学生知道《登岳阳楼》这篇文章产生于杜甫人生困境之时,官职被撤,人生抱负没有实现,郁郁不欢。然而一看到岳阳楼的景象,杜甫忘记了自己的处境,反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习这些文化内容和诗人情感后,学生深受感动和鼓舞,也真正掌握了这篇文言文。由此,培养了学生古诗文意识,促进学生综合古诗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从中既有利于学生爱国之情、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的形成,又能够进一步提升语文文化修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通过“翻转课堂”、情境教学、讨论教学以及学习文化知识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感知和体会古诗文内容。在阅读中获得更深的体会,形成良好的古诗文意识和思维,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闫霞.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下).[出版者不详],2021:1155-1156.
[2]谢贤慧.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5(04):129.
[3]沈亚运. 高中古诗文有效教学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