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高中化学课程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
摘要:化学知识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事业、食品安全事业与化工生产事业中。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生命与安全教育的主题上,教师可从不同领域中的化学技术和原理运用,引导学生感知化学理论中的生命概念与安全知识。本文从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视角展开探究,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与生命与安全教育工作,提出整合思路与渗透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命与安全;渗透
引言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中,食品卫生事故、工业生产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不同行业的工作中,也存在劳动者漠视生命、忽视安全生产等情况,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领域知识的匮乏以及生命安全意识薄弱所造成的。化学学科虽然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理科”学科概念,但也具备人文属性,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紧密联系。在化学课程种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从课程理论学习的视角上,树立较好的安全意识和生命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建设社会、改造社会。因此,在当前的化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视角,重视生命与安全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基于情境导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在情境导入的教学环节上,教学人员可选取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了解化学理论知识所具有的实用价值。比如,食品添加剂、赤潮、新能源开发等。在该环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基于现实生活中体现出化学知识应用价值的案例,培养学生在学科理论知识学习中思考其中蕴含的生命安全知识。[1]
如,教师可从食品安全视角引入化学知识,使学生从多种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组成结构中进行分析,探究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后会产生何种危害?随后,再引导学生结合医疗方面的化学技术应用案例,了解化学学科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如纳米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使学生从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等角度了解化学学科所具有综合性。最后,教师再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讲解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特点,在宏观层面上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观念。如,教师在讲解酸雨的形成时,教师可根据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进行实验设计,在讲台上将事先准备好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随后,根据溶液产生的变化,为学生总结二氧化硫所具有的特性和硫元素的化合价等。最后,在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与特性的基础上,教师导入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案例,使学生从化学实验的学习中,思考“自然环境作为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应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保护?”,以此在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基于反面素材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教学人员在引入反面素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合理选择反面素材内容,避免案例的整体难度过高影响教学效率。如,在介绍化学物质的危险性时,教师可引入现实生活中因硫酸泼洒造成的人或者动物损伤的反面素材,使学生结合该方面的教学案例进行思考,思考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因化学药品导致的安全事故。又如,“湖北省某市的化肥加工厂因压缩机运行故障发生爆炸伤人事故;江苏省某市化工厂的乙酸甲酯车间发生毒气泄漏事故,导致数名工作人员发生中毒事故,该起事件也导致两名工作人员丧生;江苏省某市化肥厂因氢气泄漏发生爆炸事故,总共造成数十名人员受伤。化工生产的安全事故不仅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也给社会经济与国家财政造成巨大损失。”该方面的反面案例与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学习较为接近,同时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可时事热点与著名化学生产事故素材,培养学生重视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识。[2]
三、基于安全事故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在化学安全事故的举例上,教师可引入“学生向狗熊泼硫酸”的反面素材,使学生观察狗熊被泼硫酸后的情况,加深学生对化学药品安全、规范使用的意识。其次,教师针对引入的化学安全事故内容,指导学生相关防范知识,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安全事故。如,教师指导学生在发生硫酸沾染身体时,应使用干抹布进行擦拭,避免直接使用清水进行清洗,因为容易发生硫酸烫伤事故,随后在使用清水处理并尽快就医。通过反面素材与正向指导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印象,并树立较好的化学安全意识与尊重生命的观念。
结语
综上,生命与安全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教师在学科教学工作中,应充分结合课程理论知识的特点和性质,在挖掘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素材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理论学习,思考生命与安全的内涵、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优化上,教师可从现实生活中引入丰富案例,使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树立较好的学习观念,认识化学理论知识的危险性和有益性,并逐步建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与安全观念。
参考文献
[1]韩福财.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例[J].智力,2022(13):115-118.
[2]陈阳. 基于德育渗透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