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认知、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升。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职业定位模糊、职业理解程度较低、专业能力欠缺、专业教学知识匮乏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薪资待遇,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基础保障;创新人事管理方式,调动工作积极性,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体制支撑;多举措加强人才培育,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人才背书。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认知和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包括教师精神、教师知识和教师能力。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面临着诸多困境。分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才能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也对整个学前教育行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一、现阶段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定位模糊
虽然自我国开始发展学前教育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定时间,且各项政策措施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就目前而言社会还是缺乏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认可,这也与各地区发展情况不同有着直接联系。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尚可,且能得到各行业人们的认可,其幼儿园招聘也有着一定学历及资质门槛,但是对于发展情况较一般的地区来说,其不仅普及学前教育的时间较短,且在招聘方面门槛较低,存在着无教师资格证、学历程度较低的现象。这样一来就拉低了整个学前教育行业的教师专业水平,导致社会对行业从事人员认可度角度,其薪资水平及发展方向也较为模糊。
(二)幼儿园教师对职业理解程度较低
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幼儿园老师来说,存在着普遍对职业理解程度较低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行业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很多学前教育的教师错误的理解了自身职业的性质,认为幼儿园教师工作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学龄前儿童的父母照看孩子。这种错误的理解,导致了多数幼儿园教师从内心深处根本没有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的认识,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从而严重影响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欠缺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欠缺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行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走进了幼儿园,但是这些新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无法帮助幼儿建立活动常规、与家长交流沟通不畅等问题。二是由于现在幼儿园教师数量仍然存在缺口,师资队伍状况参差不齐,对于工作经验不足且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指导的新老师来说,面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更会感觉束手无策。无法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没有能力把幼儿的实际表现情况及背后的原因与家长反馈,甚至很多新老师恐惧逃避与家长进行沟通。
(四)缺乏专业的幼儿园教学知识
要想达成促进学龄前儿童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目标对很多幼儿园教师也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新教师在面对学龄前儿童时,在既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支持也没有充足的知识量储备时,就无法有效支持幼儿自主活动和游戏。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幼儿园教师由于缺乏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能准确观察幼儿行为并分析其原因,从而不能提供切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指导。还有的教师更是单纯的以教授幼儿知识为抓手,不注重幼儿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这就失去幼儿园教育的真正意义。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需要从创设良好外部环境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两个方面共同发力,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才能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创造良好条件、注入充沛动能。
(一)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薪资待遇,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基础保障。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让幼师这个职业有着明确定位,是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高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积极推进幼儿园“民转公”工作,将幼儿园师资招考、培训、管理、考核等事项全面纳入各地公办幼儿园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之中。另一方面,对于没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要积极鼓励各地依据实际情况出台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支撑,有效提升广大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归属感和获得感,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基础保障。
(二)创新人事管理方式,调动工作积极性,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体制支撑。针对幼儿园普遍存在的职称评定、奖项推选等人事管理的问题,要以发挥主动性、调动积极性为核心,不断创新幼儿园人事管理方式。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全面借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系统化的职称考核评价体系,吸收国外幼儿园师资管理的宝贵经验,制定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彰显质效、推动发展的幼儿园人事管理体系。使得广大幼儿园教师在和谐稳定、积极上进的工作环境中全面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有着明确提示自身专业水平的观念,对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多举措加强人才培育,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是园所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幼儿园引进了刚刚走出校园的新老师。对他们而言,由于缺乏幼儿园工作经验和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在日常工作中难免遇到一系列问题。一方面,要针对新入职教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活动,让广大新老师快速完成角色转换、尽快熟悉工作流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工作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发挥园所老教师以点带面、以老提新的榜样作用,可以采用新老师通过听课或者助教的方式来达到培养专业知识的目标,可以由一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带着新老师一起展开教学工作,让老师在每一次实践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四)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人才背书。要着力突破传统的学科管理框架壁垒,培育创新交叉学科学科独立管理方式,构建集全局性、学理性、前瞻性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学科管理制度体系。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进一步严格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标准,分层分批推出、分类分别管理,克服专业设置无序化、同质化、低端化倾向。同时,我们要严把教师入口关,在教师聘任、教学评估、社科基金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有倾向、有侧重、有引导,走出一条科研与教学互动,教学与培养融合的学科培养之路,构建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发展支撑体系,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学前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事业中来。
三、结语
总体而言,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并非是一蹴而就、唾手可得的事情,政府、社会和园所要认识到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紧迫性,从完善法律法规、创新人事管理方式、加强人才培育、提升学生素养等方面多措并举,为破解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提供法律、体制、智力和人才方面的保障,为推动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元.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3(1) :145-148.
[2]朴雪涛.教师工作专业化:理念与行动[J].高等教育研究,2019(4):77-79.
[3]张仁忠、李正辉.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16(0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