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农村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背景下,使得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越来越大,各个领域的从不同角度改善人们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农村教育发展领域中,教师应在日常管理中增加心理健康的内容。初中班级是学生共同工作的主要场所,班主任是课堂管理的领导者。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打开学生生活的窗口,接触学生的真实生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而且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使农村教育得到了稳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进城打工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劳动人口选择去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这就导致了出现许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农村地区的学生,没有父母时时刻刻的陪伴。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与心理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我国依然处于以考试筛选人才的应试教育阶段,所以班主任在平时教学和管理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初中班主任逐渐意识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此,班主任有必要对农村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究相应的教学对策。
1农村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受到忽视,部分教育研究学者甚至是学生家长站在成年人的角度认为,初中生本身的年龄处在青春期,对于事物的思考深度不足,他们的童年环境更多时候是无忧无虑的,因此初中生很难产生心理问题。这种错误的认知判断体现了立场错位,同时也导致初中心理教育工作长期落后于学生的心理状况。随着教育发展和理念的不断完善,初中阶段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遭遇的困境、在学习生活当中遭受到的挫折和打击,在成为学生心理负担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开始受到教师的关注。初中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教育者,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更容易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更能够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班主任的殷切关怀和呵护体贴,他们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后,则会拥有更加深厚的内心力量,懂得如何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农村初中班主任有效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作用意义巨大。
2农村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把握学生特点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全面了解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生面临的心理困境,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的方案。初中阶段正是小学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过渡期,学生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初中学生都会出现教师眼中的叛逆现象,其实这也是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所出现的正常现象,在初中教育期间,由于学习压力的逐渐增大,会对学生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影响,或者是考试受到挫折、青春萌芽情感变化、同学之间不理解的因素,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学生出现精神抑郁的现象。例如,初一新生因其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各方面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有所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遇到升学后学习环境变化则会产生各种心理冲突,此时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则极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失常。针对此,教师就更应当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不定性、变化性、波动性等心理特点,如果发现班级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矫治教育。必须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采取多种教学步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让学生时刻保持花样年华应有的良好心理状态。
2.2注重家校沟通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培养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班主任和学校以及家长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班主任在初中教育阶段所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担负起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其次也要对班级中所有的同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校园中不仅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更要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与家长达成共识,并通过家校合作,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学生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家庭教育。家长和学校为了达到一个更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联手起来实现良好的家校沟通,共同创造一个学生们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例如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交流“教子经验”,组织家长心理学学习班等等,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家长配合心理教育的主动性,以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3与班级管理进行深入融合
农村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与此同时还应当保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有一些班主任为了侧面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某某同学表现得好,向某某同学学习”这样的方式,却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压。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需要反省自身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班主任应积极创新班级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心理素质。
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农村初中班主任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这要求班主任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学生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年龄,审视和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解决学生的问题,改变农村初中生的心理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郭红丽.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6):5-6.
[2]薛婧.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5):148-149.
[3]李荣英,李娜.浅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青少年学刊,2019(0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