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舞蹈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融入与实践

民族文汇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新乡市?453086

摘 要:为了明确幼儿舞蹈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融入时机、融入形式,本文特别以文献分析法为手段,讨论了幼儿舞蹈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舞蹈游戏教学法的优势,并在了解幼儿舞蹈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舞蹈游戏教学法的具体融入方案展开分析,认为课前游戏、课中游戏、课后游戏成为游戏教学法的三个重要融入契机,在融入方面可以采用信息化、角色扮演小游戏、奥尔夫教学法等多种形式。

关键词:舞蹈游戏教学法;幼儿舞蹈;舞蹈教学;方法融入;教学实践

前言

幼儿阶段是成长速度最快、情感发展最明显的阶段,通过舞蹈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综合发展。在舞蹈教学当中,教师要遵循“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一规律,有效地在舞蹈教学当中融入游戏教学法。具体可以将课前、课中、课后作为舞蹈游戏教学法的融入契机,在具体的游戏当中要遵循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保证游戏教学法的有效性。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从幼儿成长的关键期来看,3-5岁是音乐萌芽阶段,在这期间对幼儿展开舞蹈教学,让音乐、肢体运动达成协同,会对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音乐情感的把握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从幼儿的身体发育来看,舞蹈教学当中有开肩、拉韧带、跳跃、平衡力等训练内容,对于幼儿身体发育以及身形矫正具有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很多从小经历过舞蹈训练的人,他们的体型和气质都优于一般人。

再次,从幼儿创造力角度来看,科学合理的舞蹈教学会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培养,让他们拥有更好的人体美意识、艺术美感受,会熏陶幼儿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总而言之,幼儿舞蹈教学作用多样化,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对此提高重视,能够针对幼儿具体情况形成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案。

二、舞蹈游戏教学法的优势

1.符合幼儿成长规律

《幼儿园工作规程》当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并注重活动过程。皮亚杰认为,如果认知活动是同化与顺应之间平衡的话,模仿属于顺应,而游戏则是同化。可以认为,皮亚杰非常认同幼儿教育游戏化这种主张[1]。舞蹈游戏教学法具有游戏特征,迎合了幼儿这一规律,对于幼儿感受音乐、体会情感、学习知识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利于幼儿理解舞蹈含义

舞蹈是音乐和肢体语言组成的艺术,每一支舞蹈都有它内在的含义。为了让幼儿理解舞蹈含义,教师可以采用舞蹈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情境让幼儿理解舞蹈含义。比如在《丑小鸭》幼儿舞蹈当中,教师先通过情景剧小游戏让幼儿感受丑小鸭的内心,这样幼儿才会明白《丑小鸭》这支舞蹈讲述了一只白天鹅的成长过程,它告诉了人们要对生活充满自信。

3.有效调动幼儿情感

舞蹈游戏化对于幼儿的情感塑造具有明显作用。金继红在《幼儿舞蹈技能之我见》当中描述了她带领幼儿排练《我的好妈妈》这一舞蹈的过程,其中就融入了游戏环节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体会到妈妈的温柔,唤醒了孩子们对妈妈的热爱、尊敬、眷恋的情感,最终让孩子们在这支舞蹈当中,从眼神、表情、动作体现出孩子们对妈妈的热爱[2]。由此可见,舞蹈游戏教学法对幼儿的情感具有积极的调动作用。

三、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以往幼儿舞蹈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带领幼儿进行舞蹈专项训练,生硬地融入开肩、拉韧带等环节,整个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这明显地与幼儿舞蹈学习规律违背。鉴于此,在这里以《森林月光》这一幼儿舞蹈作品来讨论幼儿舞蹈教学当中融入舞蹈游戏教学法的具体方案。

1.根据不同阶段融入不同的舞蹈游戏教学法

一般来说,幼儿园教师或者家长可以从3-6岁这一区间选择最合适孩子学习舞蹈的时间,这也意味着小班、中班、大班三个阶段都可以学习舞蹈。但是鉴于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生理、心理不同,需要融入不同的舞蹈游戏教学法。

第一,小班幼儿舞蹈游戏教学法。此时,幼儿理解能力不足,处在模仿他人行为的阶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类小游戏来培养幼儿舞蹈意识。在过程中可以采用动听和朗朗上口的幼儿音乐作为背景,培养幼儿节奏感,让他们伸缩四肢寻找节奏,培养他们对舞蹈的敏感性。彭飘漪在《游戏式教学法在幼儿舞蹈中的教学意义》当中指出,3-4岁幼儿舞蹈游戏教学时,要考虑到幼儿的身体情况,例如此时幼儿腕部发展不完全,所以在手部波浪式运动训练时以抓握式波浪为主,这样既能让幼儿手部运动机能得到锻炼,又避免了不合理的手部运动对幼儿腕部带来负面影响[3]。

第二,中班幼儿舞蹈游戏教学法。5岁左右的幼儿身体机能比3-4岁幼儿更强大,幼儿的平衡能力、理解能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5岁左右是幼儿学习舞蹈的最佳时期,对中班幼儿展开舞蹈教学,可以充分地开发小关节能力,通过波浪式运动、开肩、拉韧带来提升幼儿小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塑造幼儿良好的体型。在过程当中,教师以韵律操、模仿孔雀舞等游戏提升幼儿舞蹈学习兴趣。另外,“模仿领袖”小游戏也非常适合这一阶段的幼儿,具体玩法是一名幼儿做出舞蹈动作,其他幼儿站成一排一一模仿,模仿不正确者出局。

第三,大班幼儿舞蹈游戏教学法。大班幼儿已经拥有了自主意识、初步的自我计划能力,对音乐以及舞蹈动作的内涵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此时,教师可以融入奥尔夫教学法来融入游戏环节。奥尔夫教学法倡导幼儿自主学习音乐,认为对幼儿进行音乐艺术素养培养时,可以将音乐和舞蹈、诗歌和舞蹈、戏剧和舞蹈都可以很好地融合起来[4]。当然,奥尔夫教学法主要针对音乐教学,但因为音乐和舞蹈有着紧密联系,而且奥尔夫教学法推崇幼儿自主学习,鼓励幼儿创新,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设计奥尔夫教学法,给予幼儿良好的情境,可以让幼儿舞蹈创新能力、舞蹈编排能力得到提升。

2.抓住课前、课中、课后形成舞蹈游戏教学方案

第一,课前以情境小游戏来培养幼儿舞蹈想象力。舞蹈需要舞者拥有良好的想象力,这样才能通过舞蹈语言表达出更丰富的内涵,让舞蹈语言感动他人。为了培养幼儿的舞蹈想象力,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出课前情境小游戏,让幼儿置身到一个梦幻般的情境里。例如,《森林月光》这一舞蹈当中,主要体现森林中小动物在月光下的幸福生活。为了让幼儿塑造出良好的小动物形象,除了必要的道具、服装之外,还需要幼儿置身到静谧的月下森林这样的情境里,让他们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鸟儿在月光下飞舞、小兔子在草丛中跳舞、小狮子在月下奔跑的各种景象。如此,幼儿才能创造出和自己所扮演角色相符合的舞蹈动作。教师更可以在课前带领幼儿简单编排《森林月光》小情景剧,让幼儿真正地置身到“森林里”“月光下”,将角色和自身无限度拉近,让幼儿形成深切感受,彻底激发出幼儿的想象力。过程里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彼此借鉴,让彼此的想象更丰满。有的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还会设计服装和道具,小兔子要穿雪白的绒毛服装,要戴上长耳朵帽子,要用纸板做两颗“大板牙”,另外还需要配上一个小筐子;狮子要戴上王冠,要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还需要戴上两个外露的尖牙;小鸟儿要有毛茸茸的翅膀和尖尖的嘴巴……如此,舞蹈形象、舞蹈环境、舞蹈所涉及的基本故事都得到了初步确认。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情境来引领幼儿去设计舞台,让幼儿尽情发挥想象,最终集合所有人的智慧,创建出与《森林月光》相符合的舞台。幼儿在这一过程里舞蹈兴趣被激发出来,对后续舞蹈排练以及表演充满了期望。

第二,课中以角色扮演游戏来提高幼儿对舞蹈的理解能力。为了让每一位幼儿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各类小动物的特点,教师可以展开角色扮演小游戏,给予幼儿了解小动物的机会。首先,教师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幼儿深入了解小动物,对小动物的思想、行为有深入的体验和分析。有的幼儿学小兔子蹦蹦跳跳,有的学小猴子抓耳挠腮,有的小朋友学小狮子仰天长吼……教师在旁要详加引导,要尽可能让幼儿的模仿惟妙惟肖,过程里要渗透舞蹈语言教学,要让幼儿了解手舞、足蹈、眼神、表情、动作的各类含义。例如,小猴子坐在地上,两爪揉着眼睛,这代表小猴子伤心哭了;小兔子甩动大耳朵,表示心情好激动;小狮子甩动尾巴,仰天长吼代表着威严;小鸟儿转圈圈表示快乐飞翔……当然,教师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理解来设计动作,这便初步涉及了舞蹈动作编排。教师要引导幼儿理解舞蹈编排的一些原则,需要做到动作衔接的顺畅性,肢体展现的柔美性,表情和动作的匹配性、舞蹈和音乐的相合性。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观看网上其他小朋友在扮演相关角色时的舞蹈动作,分析他们做出动作的特点、优势和不足,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借鉴意识。每个幼儿基本上确定了舞蹈动作之后,再由教师引领着展开彩排,让整个表演呈现出故事性。在反复彩排过程里为了让幼儿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穿插一些舞蹈游戏,例如韵律操、恰恰等,这些游戏可以调节气氛,更可以让幼儿因为排练形成的疲惫感一扫而空。需要说明的是,彩排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互相配合,要了解自己上场的次序,这样才能让故事脚本展现完整。周慧君在《舞蹈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融入与实践探索》中认为,舞蹈游戏虽然提高了幼儿舞蹈学习兴趣,但确认舞蹈动作被孤立起来,并不利于幼儿形成连贯动作。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之后自己完整地演绎一遍,以便于幼儿有完整的舞蹈动作印象[5]。

第三,课后以家庭舞蹈竞赛来提高幼儿舞蹈表现力。课中幼儿理解了《森林月光》舞蹈当中各类角色的特点、舞蹈语言并和背景音乐形成了共鸣,但是一旦放学后幼儿就会很快忘掉了学习内容。所以,为了让幼儿对自身角色形成深刻印象,教师有必要和家长对接,在获得家长支持的背景下,让幼儿复习舞蹈学习内容。同样,教师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调动幼儿的兴趣。具体可以融入家庭舞蹈竞赛,即家长配合孩子复习舞蹈动作,并将学习视频上传群中,再通过家长们互相点评最终选出表现最好的家庭、表现最好的幼儿。若是条件允许,在周六的时候,还可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一同参与幼儿舞蹈编排,过程中融入家庭舞蹈亲子游戏。这样的活动对于培养家长舞蹈教育意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因为家长在场,幼儿会更加投入地塑造自己的舞蹈形象,认真地体会自己的舞蹈动作,最终让自身的舞蹈表现力得到了增强。

3.教师要积极地自我评价和总结

幼儿舞蹈教学难度较高,过程里存在一些影响因素,教师要积极地对这些因素形成控制措施。如此,教师必须要认真地总结每一次舞蹈教学的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了保证教学经验的及时累积,教师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形成视频,在教学后观察自己的教学视频。这样可以很快地找到自身的优劣势,进而针对性修正。当然,在观看视频过程里,教师也会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具体情况,从而做到了学情分析,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会融入更好的舞蹈游戏,让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得到更好地激发。

总结

舞蹈游戏教学法目的是遵循幼儿舞蹈学习规律,让游戏来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形式来渗透舞蹈动作设计等教学内容,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在具体的舞蹈教学当中,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要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发展阶段有效融入舞蹈游戏,保证舞蹈游戏和舞蹈教学的关联性,最终让幼儿寓教于乐。教师也需要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融入舞蹈游戏,保证幼儿舞蹈知识、舞蹈技能的可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秀静.舞蹈游戏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文渊(中学版),2020(6):74.

[2]金继红. 幼儿舞蹈技能之我见[J]. 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9):61.

[3]彭飘漪.游戏式教学法在幼儿舞蹈中的教学意义[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1(6):164-165.

[4]王娱.奥尔夫教学法与幼儿音乐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12(8):177-178.

[5]周慧君. 舞蹈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融入与实践探索[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135-137.

作者简介:代芳,出生年月:1981-12-23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安阳市 职务:舞蹈专职教师 职称:助理讲师 学位:本科  研究方向:幼儿舞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