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民族文汇
高唐县清平镇中心小学?252872

摘 要: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全面保障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发展规律,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活跃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具灵活性和生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全面启发,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挥好组织和引导作用,深入探究并实施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而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前言

启发式教学指的是运用丰富多样的方法引导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及解决各种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进而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理体验,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拓展学生语文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活跃度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十分广泛,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调动起来,通过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积极而有效的互动,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对语文知识的探究中,在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语文思维,使课堂的活跃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2.基于学生主导地位,发展学生积极自主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通过学习语文来培养及发展自身的自主思维及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各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不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质疑精神,同时,将自身转变为合作与引导者,进而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以问题作为导向,全面深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必须以问题作为导向,向学生提出与所学课程有关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因势利导,使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活跃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及分析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及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做到深入浅出,进而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思考并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好效果。比如,在开展“桂花雨”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向学生提出与文章有关的问题:“课文写的主要是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及交流得出结论,然后,从具体的事件着手,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详细内容,同时,提出问题:“作者写的喜爱桂花,喜爱的是桂花的什么?通过哪些事体现出思桂花的?”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融入了一系列问题,锻炼及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及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的同时,有效把握文章细节内容,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及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热情更加高涨。

2.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启发教学情境

现阶段,很多教师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甚深,在教学中采用的大多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从自身的主观观念出发,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知识转变,不但向学生传授各种语文知识,而且还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比如,在开展《冀中的地道战》的教学活动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深刻体会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斗志及无尽的智慧,在课程开始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中的片段,与此同时,向学生介绍地道战发生的时代背景,使学生的各个感官得到了全方位的刺激,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然后,教师顺势将学生的情绪转到课文的学习中,这种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同时,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具体的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及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当中得到全面的启发,更好地领悟文章主旨,进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3.优化启发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应抓住自身的学科教学特色,对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加强重视,在教学中不断优化启发教学方法,充分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不断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发自身的学习思路,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此外,教师应实施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评价,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将自身所学应用于实践,从而将理论知识化为实践技能,进而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和进步发挥进一步的推进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及发展需求,对自身的课堂教学加以改革和创新,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更大程度上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使学生掌握及巩固所学新知的同时,打开学生学习思路,全面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取得更加显著的学习效果,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丽.浅谈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J].中华少年,2017,(34):82-83.

[2]陈翠兰.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07):100-101.

[3]李杰.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6)

[4] 于红英,左元金.  “让学引思”语文课堂中“学”的建构[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2018(0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